安特百货,业内首家电商平台

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

招标安徽
发布时间:2018-02-07

招标内容

蚌埠市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
蚌政〔2016〕5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国发〔2015〕62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皖政〔2016〕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我市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先照后证”改革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的决策部署,按照“职责法定、信用约束、协同监管、社会共治”原则,转变监管理念,明确监管职责,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构建权责明确、透明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为全市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围绕依法行政、放管结合,加快厘清各部门市场监管职责,推进市场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围绕信用约束、信息共享,加快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监管制度,让失信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围绕协同监管、提升效能,加快推进部门间依法履职信息互联互通,形成联动响应、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围绕夯实基础、多元治理,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切实保障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快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二、主要任务(一)严格行政审批事项管理。1.规范与工商登记相关的行政审批行为。经营者从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中事项的,应当依法报经相关审批部门审批后,凭许可文件、证件向工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工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核发营业执照。从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外事项的,直接向工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工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核发营业执照。涉及后置审批项目的,申请人向工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后,向相关审批部门申办行政许可证件。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外,一律不得设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也不得通过备案等方式变相实施前置审批。(责任单位:各审批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时限:长期)2.实施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管理。严格按照《安徽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确定的194项后置审批事项进行审批和监管,并实行动态公开管理。对于法律法规新增、变更、取消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的,市级相关审批部门应在实施前及时书面告知市工商质监局、市编办、市法制办、市行政审批监管局,并对相关事项目录予以更新公开。(责任单位:市级各审批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市工商质监局、市编办、市法制办、市行政审批监管局配合,时限:长期)3.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和服务水平。各审批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逐项制定行政审批标准,取消重复性、形式化的审批手续,优化审批环节,并向社会公示。(责任单位:各审批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时限:2016年底前)利用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建设标准统一的网上审批系统,实现市、县(区)相关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即时电子监察。(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牵头,时限:2016年底前)健全行政审批监督制约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适时推广上海自贸区“证照分离”等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责任单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牵头,各审批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时限:长期)(二)厘清市场监管职责。1.明确监管职责和责任分工。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属地监管、重心下沉的要求,依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原则,各部门要对照国务院《意见》明确的186项审批事项监管职责和《安徽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确定的194项后置审批事项,制定本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具体方案,防止出现监管真空。(责任单位:各审批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时限:2016年底前)对需要获准审批而未取得审批的无证经营行为,凡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意见》、《安徽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明确监管部门的,由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没有明确监管部门和监管职责或规定不明确的,工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审批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分工履行好市场监管职责。对不需要取得审批或已经取得审批而未办理工商登记的无照经营行为,由工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对已经取得营业执照,但是擅自从事应当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方可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超范围经营行为,由审批部门依法查处;对已经取得营业执照,但是擅自从事不需要取得许可证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即可从事的经营活动的超范围经营行为,由工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没有专门执法力量或执法力量不足的,可依法向市、县(区)“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请,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工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与有关部门共同予以查处;涉及2个以上审批部门的,由最先审批部门牵头负责,有关审批部门配合,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查处,但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2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发现违法行为线索属于其他部门监管职责的,应及时移送相关部门查处。(责任单位: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时限:长期)2.实施工商登记“双告知”制度。(1)告知申请人。在办理登记注册时,工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要根据《安徽省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告知申请人申请审批的经营项目和相应的审批部门,并由申请人书面承诺在取得审批前不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各县、区市场监管局,时限:长期)(2)告知相关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在市行政审批监管局局域网内建立“企业登记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作为市场主体登记信息的共享平台。市工商质监局、各区市场监管局在工商登记注册后,每日及时将市场主体登记信息传送至共享平台,供相关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查询认领,根据职责做好后续监管工作。(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各区市场监管局按职责负责信息的传送,时限:长期)。(3)相关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认领和完成后续监管。市发改委(物价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交通局、市农林委、市水利局、市商务外事局(粮食局)、市文广新局(旅游局)、市卫生计生委、市规划局、市审计局、市体育局、市行政执法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安监局、市统计局、市工商质监局、市公共资源局、市供销社、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气象局、蚌埠海关、蚌埠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烟草专卖局、市盐务管理局、市邮政管理局、人行蚌埠市中心支行、银监会蚌埠监管分局、蚌埠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局以及其他涉及行政审批和监管的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市高新区管委会、市经开区管委会,下同)相对应的主管部门,要确定专职管理人员,每日进入“企业登记信息”数据共享平台,认领涉及本部门审批事项或属于本部门主管职责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对属于本部门监管职责的市场主体,在2个工作日内认领并履行审批监管职责。在15个工作日(法定期限另有规定的除外)将认领信息办理情况反馈至数据共享平台,并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做好后续审批服务和监督管理工作。(责任单位:各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时限:长期)(4)各县人民政府应根据《蚌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行商事登记“双告知”制度的通知》(蚌政办秘〔2016〕5号)的精神,建立县级登记信息共享平台并实施信息的推送和反馈,保证“双告知”工作稳步推进。(责任单位:各县人民政府,时限:2016年底前)(三)完善协同监管机制。1.建立信息互联共享机制。根据全省统一建设要求,构建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和交换提供基础支撑。制定蚌埠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市场主体证照监管信息互联、数据共享。(责任单位:市信息办牵头,时限:2016年10月底前)按照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建设要求,完善工商登记、企业年报、部门监管以及司法协助信息等信用信息。(责任单位:市工商质监局牵头,时限:2016年10月底前)扩展提升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功能,实现工商质监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和无障碍交换。制定政府部门监管信息互联共享目录及相关信息征集、存储、交换与共享机制,区分涉密信息和非涉密信息,依法实施对企业信息在采集、共享、使用等环节的分类管理,依法予以公示,并将有关信息录入相对应企业名下。通过构建双向告知机制、数据比对机制,把握监管风险点,将证照衔接、监管联动、执法协作等方面的制度措施有机贯通,支撑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信息办牵头负责,时限:2016年10月底前)2.建立证照管理有效衔接机制。各审批部门建立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工商质监(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每日传送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审批部门在接到信息后要及时督促市场主体办理许可证,将其纳入监管范围、实施跟踪监管,对未办理相关许可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要予以查处并通过安徽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各部门网站向社会公示;对不具备条件不予核准办理许可的有关情况,以及未办理许可擅自从... 查看详情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1825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