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工况下电动汽车内逸出VOCs分析

2023-08-26 10:07:21, Jiwon Lee等 TOFWERK中国-南京拓服工坊




今日热点

NEWS

2023.8.24


冬季工况模式下电动汽车内逸出挥发性有机物分析


TOFWERK




PTR-TOF


      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属特殊密闭空间,而车内功能性和装饰用材料如塑料、玻璃、泡沫、皮革、人工皮革等,尤其在加温条件下会持续的散发VOCs。特别是新购置的车辆,有更大的可能性会释放出浓度更高且未知的污染物。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美国每人每天在车内度过的时间为52.8分钟;韩国司机每周在车内度过的时间约50小时。长时间暴露在车内VOCs中,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健康影响。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精确评估车内多种类VOCs排放的方法来最大程度保障车内人员的健康,尤其是长时间驾驶的职业司机。


      在过去十年中,由于环境问题和电池专利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EV)的市场份额急剧上升。由于纯电动汽车不使用内燃机,因此尾气排放近乎没有,相应凸显了车厢内逸出VOCs的重要性。目前只有少数研究文献对电动汽车车厢内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评估。Deng 等人分析了电动公交车车厢材料中的芳香族化合物的排放: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的浓度会随着车龄和新鲜空气通风量的增加而降低。另一项研究使用吸附管和热解吸附气相色谱仪(GC)跟踪了新电动汽车车厢使用后21个月的排放特征。他们发现,车厢内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车内温度呈正相关,但与车龄呈负相关,在之前的研究中也已确定温度是汽车驾驶室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上述研究和之前文献都是通过采用各种吸附管和气相色谱分析,以批处理模式来测量VOCs排放。由于气相色谱的分析时间分辨率较低,仪器灵敏度相对较低,且对含氧含氮等杂化有机分子分析能力受限和无法进行非靶向分析,因此对瞬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在可能发生情况以及发生的程度方面,及非靶向物种侦测方面都存在不足。此外,在与环境空气中的VOCs数据比较方面,还缺乏有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数量的实时监测数据。


01

实验设计

  本研究使用一台全新的迷你卡车型电动汽车,容积1.72m3。停车场位于两栋楼之间,只有当地时间11:50-14:20能够照到太阳。研究人员部署了TOFWERK公司的Vocus 2R PTR-TOF 快速质谱仪进行在线广谱VOCs分析。仪器通过采样管直接收集并实时分析车内的VOCs(具体见图1),另通过可切换三通阀,同步测量车外大气VOCs。

     与气相色谱-质谱仪相比,Vocus PTR-TOF可以实时进行灵敏的在线气体采样和分析。重要的是,在不同情况下观察到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差异可以提供重要的结果,对车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实时动态有新的认识,能更好量化对公众健康的可能影响。

图1 Vocus PTR-TOF 2R采集分析车内VOCs示意图。b,实验期间日照,车内和周边环境温度。


02

车内释放VOCs

      该研究总共监测到了246种质荷比m/z 30到250的离子信号,图2显示车内VOCs含量超过大气约两倍,80%以上车内VOCs都是CxHy和CxHyOz。前期文献表明CxHy主要来自仪表盘、柱子和润滑剂,CxHyOz主要来自涂料和人造皮革。本研究中,20种离子信号使用校准气罐进行校准,123种离子根据文献和精确质量进行鉴定,62种利用质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校准,因此总共对82种离子信号进行了定量测试。车厢内外浓度比值(I/O)计算物质主要来源于车内还是大气,除了丁酰胺、环己酮、乙基乙酸乙烯酯和萘,其余物质I/O均大于1。



图2 车内多种VOCs的浓度和相应的车厢内外浓度比值(I/O)


03

加热模式下车内和车外VOCs对比

      冬天时,司机倾向于打开加热器,几乎不通风,因此,研究中选择了(IRAC)和美国环保署(EPA)的空气毒物规范中监测的代表性化合物。图3展示了代表性物质在车内和大气中的含量变化。

图3 车内(开加热器)和大气中代表性有毒物质的一天含量变化(a) formaldehyde, (b) acetaldehyde, (c) acrylonitrile, (d) 1,3-butadiene, (e) acrolein, (f) isoprene, (g) benzene, (h) 1-methyl-2-pyrrolidinone, (i) indane, (j) tolualdehyde, (k) TMB, and (l) naphthalene


04

四种加热模式下车内VOCs对比

-加热模式(S2,红色)和不加热模式(S1,灰色)的车内VOCs对比

-车窗覆盖下的加热模式(S4,绿色)和不加热模式(S3,蓝色)的车内VOCs对比

图4 车内不同加热情况下代表性有毒物质的一天含量变化

 (a) formaldehyde, (b) acetaldehyde, (c) acrylonitrile, (d) 1,3-butadiene, (e) acrolein, (f) isoprene, (g) benzene, (h) 1-methyl-2-pyrrolidinone, (i) indane, (j) tolualdehyde, (k) TMB, and (l) naphthalene

      当没有阳光照射时,车厢内的温度变化较小。图4中代表性化合物在S4场景下比S3高65.42% (13:30),这一变化显著高于S2和S1之间区别,表面覆盖车窗能够阻止热量散失到环境中。


-不加热模式下车窗敞开(S3,蓝色)和车窗关闭(S1,灰色)的车内VOCs对比

两种场景下唯一的区别在于阳光照射。随着阳光照射,S1场景下VOCs含量增加,而S3场景下含量较稳定。代表性化合物在S1场景下高出35.49%。低I/O物质如甲醛和萘在S3场景下更高。


-加热模式下车窗敞开(S2,红色)和车窗关闭(S4,绿色)的车内VOCs对比

总体上,S2场景下VOCs含量比S4高14.49%,而低I/O物质在S4场景下更高。


05

车内通风对车内VOCs影响

      通风可以引入车外新鲜冷风,置换车内空气。图5展示了一些代表性物质在S1场景(灰色)、通风(非循环风)场景(红色)及相应大气中的(虚线)含量。实验中,11:50开始通风,各物质浓度均开始下降。但是由于车内还在持续释放VOCs,1,3-丁二烯, 异戊二烯, 苯, 1-甲基-2-吡咯烷酮,甲基苯甲醛和TMB(分别为图5d, f, g, h, j和k)在车内空气中含量仍高于大气。在引入新鲜空气后,车内VOCs被稀释到62.63%,稀释最少的是formadehyde(46.53%,图5a),稀释最多的是1-甲基-2-吡咯烷酮(91.53%,图5h),它们的I/O分别是1.71和29.08。由于萘在环境大气中浓度相对较高,通风后其含量增加了9.76%。

图5 S1(灰色)、通风(红色)场景中车内释放的和各自大气环境(虚线)下VOCs含量比较


06

结论

      Vocus 2R PTR-TOF能够快速检测分析车内的多种类VOCs释放,CxHy和CxHyOz类化合物占整体VOCs的80%。根据车内外物种浓度比值和相关法规,课题组重点研究了12种化合物:

· 当阳光曝晒时,车内加热造成54.62%的 VOCs释放上升;

· 当无阳光时,车内加热造成65.42% 的VOCs释放上升;

· 当车内加热器关闭时,阳光曝晒造成35.49% 的VOCs释放上升;

· 当车内加热器开启时,阳光曝晒造成14.49%的 VOCs释放上升。

      这些证据表明由车内加热器工作升温直接造成的VOCs释放要大于阳光造成的温度上升,而通风能够迅速降低车内VOCs含量,因此,当司机和乘客在长时间太阳曝晒和开启加热器的行驶情况下,应当经常通风换气来减少VOCs的暴露风险。



参考文献: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Volume 453, 5 July 2023, 131368(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04389423006519)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