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 01:56:09, 小维 武汉迈特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前面的推文中,我们简单介绍了基于转录组+代谢组的技术手段进行基因的挖掘和筛选后,下一步的工作是基因的功能研究。基因功能研究包括酶活,基因过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酵母单杂,染色质免疫共沉淀,EMSA等等。我们今天就来详细介绍下,什么是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技术,以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技术在转录组+代谢组文章后期的应用。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发展史
荧光素酶是最初从自然界发光生物中获得的一种可以催化对应的荧光底物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荧光的蛋白酶类物质,哺乳细胞没有内源性荧光素酶。荧光底物与酶发生反应产生的光其本质是一种生物萤光,属于可见光,不依赖外源激发光作用,在自然界一些发光生物身上通常能见到这种生物萤光。除萤火虫类昆虫外,目前在自然界中已经发现了多种可以发光的生物,人们对这些来源于不同发光生物的荧光素酶进行了提取,并分类为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luciferase)、细菌荧光素酶(bacterial luciferase)和另外一从发光甲虫、发光海洋生物提取的荧光素酶。萤火虫荧光素酶最早提取于一种北美萤火虫(Photinus pyralis),目前已在世界各地的萤火虫中提取到萤火虫荧光素酶。在1960年,美国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的Cormier等研究者从海肾(renilla)中提取了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reniformis luciferase),为海肾荧光素酶在科研中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早在1988年就有通过对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的蛋白的荧光强度进行检测,进而综合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基因启动子活性影响。在 1990年,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荧光素酶生物传感器技术,同年其发明者加入了Promega公司。经过几年的潜心研发,1996 年 Promega 公司正式发布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并开始销售相关检测试剂,这种技术创造性地结合了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洋腔肠荧光素酶两种荧光检测体系,是荧光素酶技术在漫长发展历史中的一次重要的突破。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原理
双荧光素酶是在单荧光素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包括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两部分。海肾荧光素酶作为转染的内参,可以归一化实验数据。
理想的报告基因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①具有已知且可被克隆验证的全部基因序列;
②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物在检测中要反应灵敏,酶活反应迅速;
③不与目的研究细胞中的任何表达基因相似,否则会干扰转染进入细胞内的荧光素酶的作用效果;
④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物有较宽的动态检测范围,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⑤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影响目的研究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⑥报告基因在目的研究细胞中的表达产物易于检测,且能够按照标准读取量值。
大部分的报告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酶,可以通过催化反应级联放大信号,再以萤光或放射性信号被检测。
在几种荧光素酶中,萤火虫的荧光素酶最适合我们开展实验研究使用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是一种可以催化荧光底物发生反应的单亚基特异活性蛋白,分子量为 60~64 kDa。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优点在于只要完成转录翻译,其表达产物就立刻具有可被检测的酶活[3]。在 ATP、二价镁离子(Mg2+)、氧气(O2)等存在的情况下,萤火虫荧光素酶会催使底物萤火虫荧光素发生氧化,消耗 ATP 和 O2产生Lucifery1-AMP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中间体,氧化的荧光素会从激发态回到基态释放出光子,产生波长 540~600 nm 的黄绿色荧光信号,这类荧光信号可以通过发光检测仪或 CCD(Charge-coupled Device)相机来进行检测或捕获。
提取自海洋腔肠动物海肾的荧光素酶也是一种可以催化荧光素发生荧光反应的单亚基特异活性蛋白,其分子量为 36 kDa。同萤火虫荧光素酶一样,该蛋白质在完成转录翻译后即具有催化活性[15]。海肾荧光素酶不依赖 ATP 参与酶促反应,在有荧光底物腔肠素(coelenterazine)和 O2等反应物质的条件下,海肾荧光素酶即可催化荧光底物腔肠素发生氧化,在反应过程会产生波长为 460~540 nm 的蓝色荧光信号。和萤火虫荧光素酶相似,海肾荧光素酶反应产生的荧光信号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衰减。这种报告基因既可以作为内参与萤火虫荧光素酶等其他报告基因一起组成双检测系统,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检测系统用于实验。
双荧光素酶应用
1.转录因子调控研究
将目的基因的启动子插入报告基因载体,同时在实验细胞中共转过表达该转录因子,就可以用来检测转录因子对启动子的作用,启动转录越多,那报告基因的表达量就越大,荧光值越高。
2.microRNA同mRNA靶向互作
将待测mRNA的3’UTR序列插入报告基因载体,再共转入该microRNA,如果萤光素酶活性下降,则提示为其靶序列。
3.microRNA同lncRNA靶向互作
将候选的lncRNA序列插入报告基因载体中F-Luc的3’UTR区域,检测萤光素活性。
4.启动子结构分析
将启动子区域序列(通常2k左右)进行分段截短,或对特定位点进行突变,再分别构建入报告基因载体,检测其启动子活性。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步骤(双荧光素酶研究转录因子调控)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包括四个步骤,分别是质粒构建、细胞转染、报告基因检测和数据分析。
1.质粒构建
转录因子是一种可以与真核基因顺式元件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而抑制或者激活基因表达的蛋白。去验证转录因子对目的基因是否可以结合及调控作用,需要对转录因子和目的基因的启动子分别构建质粒。
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一般将萤火虫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和海肾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细胞,或将这两个报告基因构建到同一个骨架质粒上(如pGL4质粒),分别用不同的启动子启动其表达。
以pGL4质粒为例,需要构建两个质粒,报告基因质粒:将转录因子的调控元件克隆在Luciferase的上游,用来启动荧光素酶的表达及内参基因表达;报告基因质粒:将转录因子的调控元件克隆在Luciferase的上游,用来启动荧光素酶的表达。
2.细胞转染
培养293细胞(或其它目的细胞),将构建好的报告基因质粒和转录因子表达质粒进行扩增提纯,培养293细胞(或其它目的细胞)。
3.报告基因检测
适当的方法提取蛋白,加入酶作用底物,于荧光计数仪上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
4.数据分析
计算相对荧光强度,并与空载对照比较,判断影响因子是否有效的作用于靶基因。
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文章案例
2020年6月,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阳/刘明春课题组在Molecular Plant发表了名为“MicroTom Metabolic Network: Rewiring Tomato Metabolic Regulatory Network throughout the Growth Cycle”的论文。本研究通过整合20个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组织样本的时空高分辨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构建了MicroTom代谢网络数据集(MMN),基于MMN,发现编码bHLH转录因子的基因(Solyc01g096370)与生物碱合成代谢通路基因和代谢物共表达极显著,并且Solyc01g096370与已知的调节因子SlGAME9有大量的共同调控代谢产物和基因,提示Solyc01g096370可能调节生物碱代谢通路。为了研究Solyc01g096370是否直接诱导SGA生物合成基因的表达,利用拟南芥原生质体进行了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证明了Solyc01g096370是SGA生物合成途径的阳性调节因子。
2021年3月2日,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王际睿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ew Phytologist上发表了题为Myb10-D confers PHS-3D resistance to pre-harvest sprouting by regulating NCED in ABA biosynthesis pathway of wheat的研究论文。证实Myb10-D 通过激活NCED转录调控萌发,增强小麦收获前发芽(PHS)的抗性。作者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系统鉴定Myb10-D如何影响ABA3和NCED的表达。证实Myb10-D直接与NCED启动子192-199 bp的SMRE结合并在功能上激活其表达。
2022年3月1日,中科院植物所宋献军研究组在PNAS发表了题为A multiomic study uncovers a bZIP23-PER1A-mediated detoxification pathway to enhance seed vigor in ri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活性氧清除途径改善种子活力的新机制。作者对两个种子活力不同的亚种水稻品种的转录组(RNA seq)和广泛靶向代谢谱的比较分析表明,不同的生物途径和代谢过程是解释性状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构建共表达调控网络,筛选到包括bZIP23和bZIP42在内的转录因子可能作为重要的调控节点,揭示了活性氧清除途径改善水稻种子活力的新机制,为进一步改良作物相关农艺性状提供有用的靶标。为了检查 bZIP42 和 bZIP23 是否具有转录调节活性,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DLR) 测定,结果表明 bZIP42 和 bZIP23 可以直接与启动子结合并显著激活PER1A的表达。
2021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园艺作物生物学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李君明研究员和程锋研究员共同为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在线发表了题为“All-Flesh Tomato Regulated by Reduced Expression Dosage of AFF Through a Promoter SV Mutation ”的研究论文。本研究以在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一直保持固态结构,不形成凝胶状的心室胶状物的全果肉番茄为材料,成功揭示了启动子区的结构变异影响花发育模型D-类基因AFF的剂量效应导致番茄不形成凝胶状的心室组织,并证实了番茄心室组织是由胎座组织向外衍生而来的推断。为了研究AFF的遗传特性,首先通过遗传分析证实了AFF性状是由单个隐性突变控制的,精细定位发现一个416bp的缺失位于Solyc06g064840基因上游1775bp,这个缺失相关基因Solyc06g064840是AGAMOUS家族的成员,属于MADS-box D-class基因,也被命名为SLMBP3,该基因在番茄发育的心室组织(包括种子)中特异表达。为证实416bp缺失对相关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AFF的表达。通过荧光素酶相对活性实验验证WT和AFF样品中启动子序列的转录活性,AFF启动子中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显著低于WT启动子。这些结果说明AFF基因启动子区的416-bp序列对AFF的转录调控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萃鸿, 陈太生, 谢晓乐,等.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在家蚕基因启动子研究中的应用[J]. 广东蚕业, 55(1):5.
2.Li Yan,Chen Yang,Zhou Lu et al. MicroTom Metabolic Network: Rewiring Tomato Metabolic Regulatory Network throughout the Growth Cycle.[J] .Mol Plant, 2020, 13: 1203-1218.
3.Lang Jing,Fu Yuxin,Zhou Yong et al. Myb10-D confers PHS-3D resistance to pre-harvest sprouting by regulating NCED in ABA biosynthesis pathway of wheat.[J] .New Phytol, 2021, 230: 1940-1952.
4.Wang Wei-Qing,Xu Ding-Yi,Sui Ya-Ping et al. A multiomic study uncovers a bZIP23-PER1A-mediated detoxification pathway to enhance seed vigor in rice.[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2, 119: undefined.
5.Liu L , Zhang K , Bai J , et al. All-flesh fruit in tomato is controlled by reduced expression dosage of AFF through a structural variant mutation in the promoter[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21.
99%的代谢组学研究者都在阅读下文(精彩合集,欢迎收藏):
●项目文章 | Nature子刊:新发1型糖尿病患儿肠道菌群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风味代谢组 | 迈维代谢科研PI应用创新分析思路连发三篇高分文章揭示“真香”机制
●激情世界杯,追逐科研梦 | 转录组+代谢组数据挖掘与R语言培训班
我就知道你“在看”
09-22 华谱科仪
重磅|华大吉比爱实验室获得 CNAS ISO17025认证09-21 华大吉比爱
应用推荐|SM200及其系列膜厚仪在薄膜检测的应用09-21
元析仪器 | 国产仪器高端化-2023ARABLAB精彩亮相!09-21
学术交流|卓立汉光受邀参加第二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09-21 光电行业都会关注
稳健走好“美”一步 | 美正又一产品通过ILVO认证!09-21 食品安全的守护者
食品安全一周简讯09-21 食品安全的守护者
中秋、国庆双节备货通知09-21 食品安全的守护者
ACD/Labs 化学家基础工具软件方案09-21 ACD/Labs
国货崛起!大龙兴创让你看到真正的“中国制造”!09-21 大龙兴创仪器
【新品速递】Esco Avita系列冷藏箱09-21
通风橱安装维护指南以及安全提示(二)09-21
阿尔茨海默病日|我们如何对抗遗忘09-21
河北省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石家庄顺利举行!09-21
展会现场|迪拜ARAB LAB 展览会202309-21 Mapada
【邀】聚力蛋白 远航未来——2023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午餐交流会09-21
超前、创新,脑类器官智能是否能成为下一代超算系统09-21 景辉
【课程预告】类器官创新应用09-21
热点应用丨SCION(赛里安)LC6000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沥青基耐根穿刺防水卷材阻根剂的测定09-21 天美色谱
安装调试丨赛里安 LC6000 液相色谱仪安装调试须知09-21 天美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