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非雾,霾也!

2020-03-16 20:58:14, 推广 Cytiva(思拓凡)


GE小编

G20来了,带来了继G20蓝。G20结束了,G20蓝也走了。我们又重新回到了阴沉的天气。这是为啥?大家一定会想到粉尘,霾,PM2.5……

G20

举办时

G20

举办后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与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些年,我国针对大气、水及土壤污染的严峻挑战,先后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等惠民政策,为全国范围的环境污染监测与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极大促进了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和监测能力的提升。“十三五”规划指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更加关注污染源的监测与治理。

不论您研究或监测固定污染源排放,氮氧化物或臭氧等有毒有害气体,还是细颗粒物、放射性有害物,或是地表水或再生水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溶解性固体、重金属及微生物含量,还是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或放射性污染水平、灌溉水质等,都需要借助可靠而精准的过滤分离及采样技术。

工艺和质量要求颇高的滤膜、滤纸、滤带、滤筒等过滤介质,将决定您所采集的环境样本是否客观、准确及可靠,几乎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后续的研究或监测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及其切实可行性,因此过滤介质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如今,随着大数据及生物科技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着手研究环境生物组学、环境毒理学及环境健康病理等方向,需要借助强大的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及基因组学工具,来拓宽环境学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颗粒物监测手工法参比势在必行

鉴于近年来各级环境监测中心普遍采用自动法设备监测PM2.5和PM10等颗粒物,多种监测方法如β-射线法、震荡天平法、激光散射法等都在采用,自动法在节省人力物力起到较大多用,但数据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溯源性无法跟手工重量法相比,监测结果必须跟对应的手工法结果进行比对,已确认其可靠性和同步性。

手工法/重量法 :聚四氟乙烯滤膜

Whatman PM2.5聚四氟乙烯滤膜专门为环境空气细颗粒物采样而精心设计,其材质重量极轻,滤膜品质平坦均匀,全部在洁净车间制成,滤膜采用顺序编码,极低元素本底与轻质量,可确保颗粒物浓度测定和源解析的高灵敏度和零干扰。过去二十多年来,该滤膜已指定为小流量条件的超细粒子、细粒子和悬浮颗粒物监测滤膜,得到EPA认证。

Whatman滤膜优势在于

0.3 μm标准粒子截留效率>99.7%

重量最轻,精确定量

极低本底水平与化学荧光性

支撑环上顺序编码,避免滤膜受污染

热稳定设计,降低卷曲概率

无颗粒脱落,重量稳定性更好

典型应用

PM1/PM2.5/PM10手工法采样,兼容重量法

细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ICP-MS, AAS检测等,如Pb, Cd, Sn, As, Si, Al 等 

细颗粒物离子色谱(IC)定量检测,如Cl-, NO3-, SO42-, NH4+, K+等

细颗粒物X-射线荧光分析(EDX和WD-XRF)

环境持久性自由基采样

GE Whatman品牌的高品质过滤分离技术与产品,受到全世界范围环境监测者的广泛赞誉,耳熟能详的产品有:Whatman 聚四氟乙烯膜、石英膜(QMA)、玻纤膜(EPM2000)、活性炭滤纸、石英滤筒、径迹蚀刻膜(Nuclepore)、氧化铝膜(Anopore 或AAO)及MBS1 微生物膜过滤系统等,帮助环境科学家不断突破最棘手的基础和应用难题。

我国未来将更关注固定污染源监测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是大气环境保护从源头防治的关键,低于50mg/m3为低浓度颗粒物采样,高于50mg/m3为中高浓度颗粒物采样,须选择正确的Whatman采样介质才可做到事半功倍。

通常选用Whatman石英滤筒、玻璃纤维滤筒和QMA石英滤膜。一个立体滤筒比平坦滤膜的采样面积更大,厚度更大,空气阻力小,捕集效率可高达99.9%以上,还可充当预过滤介质去除废气的颗粒物杂质,便于之后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延长传感器寿命。

GE参加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学术年会

10月12-14日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学术年会在中国海口隆重举办,GE携Whatman品牌和GE Dgital共同呈现最新的环境应用研究解决方案,涉及大气污染监测及研究、水体污染监测及研究以及GE工业互联网(Predix)在提高环境网络平台建设和环境仪器故障诊断及提高使用率等,就在海口国际会展中心No.7号展位,不见不散!

GE专题报告提前预告

水体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讨会环境持久性自由基采样——

Whatman过滤介质:水体污染监测与环境科学研究应用分享   报告人:Harry Bu

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建设与新技术发展研讨会——

Whatman采样过滤介质:大气污染监测与环境科学应用解析   报告人:Harry Bu

环境监测与预警研讨会——

GE智能工业互联网(Predix):与环监机器对话,创智慧云管理变革 报告人:Wang Bob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