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动物安乐死系统 | 关怀实验动物的福祉,促进实验动物安乐死的人道化与科技化

2024-06-14 13:48:47, 玉研仪器 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实验动物,这一在科研领域里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生物,无疑是推动医学与生物学进步的得力助手。然而,在我们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它们作为有生命的个体,同样拥有着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

在科学的探索道路上,一旦我们完成了既定的实验目标,或者实验本身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结果,实验动物承受的痛苦已达到了或超越了预设的人道关怀界限,再或者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它们已不适合继续饲养,此时,我们必须采取果断而人道的措施——安乐死。

在执行安乐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确保实验动物的死亡过程尽可能减少痛苦和压力,更要严格遵循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确保每一项操作都符合人道主义和科学精神。这样的做法不仅是对实验鼠生命的尊重,更是对科学精神的体现,确保我们在追求科学进步的同时,不失去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安乐死定义

安乐死(euthanasia)一词源于希腊语,“eu”的意思是好的,“thanatos”的意思是死亡,安乐死指的是“好的死亡”或“平安和有意义的死亡”,也翻译为“无痛苦致死术”。实验动物的安乐死是指用公认的、人道的方式处死实验动物,使得实验动物能够没有惊恐或焦虑,能够平静地、没有痛苦地死亡。安乐死方法的最重要的标准是:安乐死应具有保证实验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立即达到死去痛觉的早期抑制作用。在这些准则的背景下,实验动物安乐死是诱导实验动物人道死亡的行为

安乐死评估标准

在评估安乐死方法时,我们采用以下标准:

1)必须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在使用挥发性麻醉剂(如乙醚、安氟醚、三氟乙烷)时,必须远离火源;

2)必须接受伦理委员会的监管;

3)尽可能在不引起疼痛、痛苦、焦虑或恐惧的情况下诱发实验动物的意识丧失和死亡;

4)诱发实验动物意识丧失所需的时间要尽可能短;

5)选择的安乐死方法须安全、可靠,尽量选择容易操作的安乐死方法;

6)实验动物的死亡过程不可逆转;

7)实施安乐死时,最好是在实验动物熟悉和安全的环境中,操作须温和、小心,镇静和/或麻醉是实施安乐死的最佳条件;

8)所用安乐死方法要兼顾实验动物的物种、年龄和健康状况;

9)受惊吓的动物发出痛苦的声音、恐惧的行为和释放某些气味或信息素可能会引起其他动物的焦虑和恐惧,因此,禁止在同类或者其他动物面前实施安乐死;

10)所使用的安乐死药物合法、安全、可靠、易得并且有使用权限;

11)必须在安乐死后和处置动物之前核实死亡情况,判定动物是否死亡,不仅要观察实验动物呼吸是否停止,还要观察神经反射、肌肉松弛等状况;

12)必须关注实验动物安乐死对于观察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情绪影响。

常见的安乐死方法

总体来说,实验动物安乐死的方法有三大类:注射药物法(静脉、腹腔等注射药物);物理方法(颈椎脱臼、断头、放血等);吸入性药物法 (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碳、乙醚等)。

1)注射药物法

通过注射过量的药物,使动物迅速死亡,是非常可靠的动物安乐死方法。通过静脉或腹腔注射过量巴比妥类药物迅速导致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适用于多种动物,应用范围较广。注射巴比妥药物的优点在于可以平稳的诱导并麻醉动物,因为其效果依剂量、浓度和投药方式而不同,可使动物的不适反应降到最低,失败的可能性低于物理方法,可以保留完整的身体结构。注射巴比妥类药物的缺点在于此类药品是管制类药物,需要满足对于获取、存储、使用及记录相关药品的要求。使用巴比妥类也会引起一些动物福利问题,包括抓取动物进行注射而导致的应激;在血管周围注射溶液后潜在的疼痛;剂量没有掌控好,没有进行死亡的验证,有潜在苏醒的可能。这种安乐死方法需要采用辅助的方法确认动物是否死亡;需要对人员开展准确实施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的相关培训。

2)物理方法

物理的安乐死方法主要有颈椎脱位、断头、放血、微波刺激等,物理法只要在良好的技巧及适当的工具的配合下,能迅速使动物解除疼痛达到死亡。但是未受过训练的人员去实施物理性方法时,不仅容易造成人员受伤,更可能使动物因未完全死亡而造成极大的痛苦。

物理方法在动物安乐死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1.成本低廉:物理方法通常成本较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或化学药剂。

2.无化学污染:避免了化学药剂对组织可能造成的污染。

3.执行效率高: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完成安乐死过程。

4.设备需求少:有些物理方法甚至不需要特别设备即可执行。

缺点

1.技术要求高:对操作者的技术熟练度有较高要求,不当操作可能导致动物遭受更多痛苦。

2.不适用于某些研究:对于需要保持动物头颈部完整的研究,物理方法不适用。

3.可能导致动物紧张:在抓取和保定动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动物的紧张和恐惧。

4.感官刺激大:对实施安乐死的人员感官上的刺激较大,需要进行心理培训。

5.存在潜在危险:所有物理方法均会产生创伤,对实验动物和操作人员都可能构成潜在风险。

动物福利角度

1.适用性:在物种选择合理且麻醉措施得当的情况下,物理方法可以作为合适的安乐死手段,减少动物的不必要痛苦。

2.心理培训:需要对执行安乐死的人员进行心理培训,以应对感官上的刺激。

3.潜在风险:应注意物理方法可能带来的创伤和对实验人员的危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综上所述,物理方法在动物安乐死中是一个成本效益高且操作简便的选择,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技术要求、动物福利和人员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3)吸入药物法

吸入药物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实验动物麻醉与处死技术,它涉及多种不同的吸入性麻醉剂,其中最为常见且重要的包括二氧化碳、氮气、一氧化碳以及乙醚等。这些麻醉剂各有其特点和用途,但在实验室中,特别是在处理实验啮齿动物时,二氧化碳法往往成为首选。

在采用二氧化碳法处死实验啮齿动物时,首先需要确保动物被安全地放置在专用的二氧化碳麻醉箱中。随着大脑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逐渐积累,动物的神经系统开始受到抑制,导致它们的意识逐渐模糊,直至完全丧失。这一过程不仅是渐进的,而且是相对温和的,使得动物在几乎无痛苦的状态下进入深度麻醉状态,并最终走向死亡。

二氧化碳吸入法作为安乐死的一种方式,因其多方面的优点而广受青睐:

1.操作简便: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或技术,易于实施。

2.安全可靠:对动物和实验人员来说,它是一种安全的选择,风险较低。

3.效果显著:能够迅速有效地实现实验目的,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成本低廉:作为一种廉价且容易获取的气体,二氧化碳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

5.环保无害:二氧化碳在动物体内分解后,不会对环境或动物组织造成污染,符合环保和动物福利的标准。

然而,在使用二氧化碳法时,我们仍需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为了确保动物在丧失意识前不会感到痛苦,建议实验人员在填充二氧化碳时控制好速度。具体来说,根据国家制定的安乐死指南,每分钟填充的二氧化碳量应控制在麻醉箱体积的30%至70%之间,以确保动物能够平稳地进入麻醉状态。

同时,我们还需要密切关注动物的反应和状态,以便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上海玉研仪器有限公司自研的一体式安乐死系统能精准、精确、实时地调整二氧化碳流量和浓度,通过透明观察窗可观察到动物,确保动物在动作(肌肉活动)消失之前,动物首先丧失意识,从而实现无痛苦、无疼痛的死亡,符合国家安乐死指南标准。

玉研仪器全自动一体式安乐死系统

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全自动一体式安乐死系统,以其高效、人道和环保的特性,为实验动物的无痛死亡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该系统采用二氧化碳麻醉安乐死方式,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缺氧机制,快速使动物进入无意识状态,从而减少动物的疼痛和痛苦。系统设计用户友好,易于操作,同时配备实时监控功能,确保动物在失去意识前能够平稳过渡。此外,系统遵循国家安乐死指南标准,操作安全,对环境友好,且成本效益高。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体现了对动物福利的尊重,也展现了公司对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承诺。

系统特点

1.一体化设计:气体控制系统和动物暴露箱集成化设计,提高了实验室空间利用效率和美观性,同时降低了维护程序和成本。

2.自动化程度高:系统能够自动进行CO2充气、维持和废气清除作业,实现一键式操作。

3.数据可控性:可以实时显示、调节和控制CO2浓度。

4.参数可调性:CO2流速、通气时间、维持时间、废气冲洗时间、紫外杀菌时间等多种参数可调可控,满足不同实验需求。

5.使用安全性:系统具备报警功能,能够自动清除箱体内的CO2和废气,并具备紫外杀菌和舱体门闭合提示等功能。

系统参数

适用动物:小鼠、大鼠、豚鼠、兔子等小动物。

操作界面:液晶触摸屏,简化操作流程。

CO2流速:0至50 L/min,精度0.01L/min。

CO2监控:0-100%监控范围,0.01%调节精度。

安全设置:箱体门闭合提醒、CO2安全报警、紫外杀菌。

观察窗:304不锈钢和透明钢化玻璃材质。

推荐的安乐死方法

相关产品推荐

全自动安乐死

全自动小动物安乐死系统由上海玉研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开发,遵循《2020动物安乐死指南》,采用CO2直接缺氧法,实现对小动物(如小鼠、大鼠、豚鼠和兔子等)的快速、人道的安乐死。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一键式操作,具备数字化控制、分离式设计、可视化暴露箱和定制化服务等特点,同时提供不同材质和尺寸的暴露箱以适应不同实验需求。系统还具备自动和手动冲洗功能,确保快速清除废气,提高实验效率和安全性。

手动式安乐死

手动式小动物安乐死系统是一种根据人道主义原则设计的实验动物安乐死设备,它主要利用CO2直接缺氧法来实现无痛苦的动物处死过程。该系统具备手动控制CO2通气时间和流速的功能,以适应不同的实验需求。同时,系统设计了透视化的CO2暴露箱,便于实验人员实时观察动物状态。此外,该系统还提供了定制化的服务,允许根据实验需求定制箱体的材质、尺寸和形状,以及具有自主升级性,可以搭配CO2自动控制主机,提高实验的效率和便捷性。

用户名单

参考文献

1.LiJ,Zhang Z,Qiu J,Huang X.8-Methoxypsoralen has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Roles in OsteoarthritisThroughSIRT1/NF-kB Pathway.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21-September-062021;12.

2.Xu L,Wang S,Shen H,et al.Analgesic and toxic effects of venenum bufonis and itsconstituent compound cinobufagin:Acomparative study.Neurotoxicology and Teratology.2019;73:49-53.

3.Tian J,Zhou D,Xiang L,etal.Calycosin represses AIM2 inflammasome-mediated inflammation and pyroptosis to attenu-ate monosodium urate-induced gouty arthritis through NF-kB and p62-Keapl pathways.Drug Development Research.2022/11/012022;83(7):1654-1672.

4.LiY,Yu H,LvM,LiQ,Zou K,LvS.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budesonide and N-acetylcysteine ameliorates LPS-induced ALIby attenuating neutrophil recruitment through the miR-196b-5p/Socs3 molecular axis.BMC Pulmonary Medicine.2022;22(1):388

5.Cui Q,Zhang D,Kong D,et al.Co-transplantation with adipose-derived cells to improve parathyroid transplantation inamice model.Stem Cell Research&Therapy.2020;11(1):1-14.

6.HuQ,Gao M,ZhangD,etal.De novo assembly and transcriptome characterization:Novel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ofprimary ovariancancer in Microtus fortis.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2022;25(2):1-9.

7.HuC-B,Jiang H,YangY,etal.DL-3-n-butylphthalide alleviates motor disturbance bysuppressing ferroptosisin a ratmodelof Parkinson''s disease.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23;18(1):194.

8.Guo G,Sun L,Yang L,Xu H.IDO1 depletion induces an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macrophages in mice with chronicviral myocarditis.Cell Cycle.2019;18(20):2598-2613.

9.Pan W,Xu X,Wang Y,Song X Interleukin-35 reduces inflammation in acute lung injury through inhibiting TLR4/NF-KBsignaling pathways.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20;19(3):1695-1700.

10.Zhao C,Jiang Q,Chen L,Chen W.LncRNA LINC01535 promotescolorectal cancer development and chemoresistance bysponging miR-761.Experimental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21;22(1):1-10.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