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猴痘、痘类病毒-以尼罗替尼和伊马替尼作为抗病毒药物再利用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评估

2022-05-31 09:13:39 艾杰尔-飞诺美(Agela & Phenomenex)


摘要


背景:

作为抗癌药物开发的几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也具有抗病毒活性,因为它们能够破坏受感染细胞的生产性复制和传播。因此,这些药物是可“再利用”作为抗病毒剂的有吸引力的候选药物。然而,针对与高死亡率相关但发病率低或不常见的感染因子的治疗方法的临床评估通常是不可行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制定了“动物规则”,以促进使用经过验证的动物模型进行抗病毒功效研究。


方法:

为了能够对两种临床批准的 TKI 尼罗替尼和伊马替尼进行此类疗效研究,我们首先在相关啮齿动物和非啮齿动物模型中进行了全面的药代动力学 (PK) 研究。在 C57BL/6 小鼠、草原犬鼠、豚鼠和食蟹猴中评估静脉和口服给药后这些药物PK。使用 LC-MS/MS 方法分析血浆样品。其次,我们评估了基于异速生长的物种间标度的效用,该比例源自先前公布的数据,以预测这两种药物在草原犬鼠中的 PK 参数、全身清除率 (CL) 和稳态分布容积 (Vss),迄今为止尚未测试的动物模型。


结果:

观察到 PK 参数和由此产生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显着物种间变异性。一般来说,这些药物在小鼠和豚鼠中的消除半衰期比在较大的小鼠和豚鼠中的消除半衰期短得多(1-3 小时),相比土拨鼠和猴子等物种。土拨鼠中较长的尼罗替尼消除半衰期(静脉注射,6.5 小时和口服,7.5 小时),促进了多次给药 PK 和安全性评估。Vss 基于异速生长的预测值和 CL 分别在观测值的 2.0 和 2.5 倍之内。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药代动力学, 尼罗替尼,伊马替尼



实验部分(仪器、试剂与材料)

1

主要仪器设备

LC-MS/MS


2

试剂材料

尼罗替尼,伊马替尼,乙酸乙酯、甲醇、乙腈,乙醇;HPMC,聚氧蓖麻油,PEG300


3

样品制备

将 50 μl 血浆样品转移到玻璃管中。首先用 10 μl 甲酸酸化含有尼罗替尼的血浆样品。随后,向样品中加入 10 μl 内标(d3-尼罗替尼或 d8-伊马替尼)并混合。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 (1000 μl) 分别用作尼罗替尼和伊马替尼的萃取溶剂。萃取溶剂通过离心分离。对于尼罗替尼样品,收集 800 μl 上清液有机部分。对于伊马替尼样品,收集了 800 μl 底部有机层。使用离心蒸发器蒸发收集的样品。然后将尼罗替尼样品在含有 0.2% 甲酸的 100 μl 乙腈中复溶,并将伊马替尼样品在 100 μl 甲醇:水 (60%:40%) 中复溶。


4

LC-MS/MS色谱条件

色谱柱:Synergi Polar RP (50*2mm, 100 Å, 4μm)

伊马替尼流动相:0.2%甲酸(水:甲醇:乙腈=71.75:15:13.25)

尼罗替尼:(0.2%甲酸10 mmol/L 甲酸铵溶液:0.2%甲酸乙腈溶液=70:30)

流速:0.4mL/min;

柱温:30 ℃

进样量:5 µL


实验结果

图1 尼罗替尼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a) C57BL/6 小鼠、(b) 草原犬鼠、(c) 猴子、(d) 豚鼠在单次静脉内或口服剂量后。实线代表IV给药,虚线代表口服给药。由于血浆水平低于定量下限,因此未显示豚鼠的口服 PK 曲线


表1 在临床前物种中单次静脉内或口服剂量后尼罗替尼的临床前 PK 参数总结。数据,平均值±SD


图2 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a) C57BL/6 小鼠,(b) 草原犬鼠在单次静脉内或口服剂量后。实线代表IV给药,虚线代表口服给药


表2 在临床前物种中单次静脉内或口服剂量后伊马替尼(平均值)的临床前 PK 参数总结。数据,平均值


结论:

总之,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以促进使用将TKI:尼罗替尼和伊马替尼作为抗病毒药物进行潜在的再利用。根据获得的整体口服生物利用度和全身暴露,草原土拨鼠和猴子可能是合适的啮齿动物和非啮齿动物物种,可以对 TKI 进行进一步的抗正痘病毒感染功效测试。尽管小鼠和豚鼠等啮齿动物是 TKI 初始抗病毒功效测试的重要工具,但 PK 属性不足,如半衰期短和/或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可能会限制它们在进一步 PK-PD 研究中的应用。基于异速生长的物种间数据差值似乎是一种有用的工具,可用于先验初步预测迄今为止未测试的动物物种中的 PK 参数。


本文部分摘自:Ananthula et al. BMC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2018) 19:80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