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dney International | 溶血卵磷脂介导糖尿病肾病肾功能的快速衰退

2021-12-31 08:54:48, 麦特绘谱 麦特绘谱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糖尿病肾病(DKD)的全球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一些DKD患者表现出肾功能快速降低,被称为“快速下降者”(FD)。因此,了解快速衰退的病理机制至关重要。在糖尿病患者中,除了血糖水平异常外,还经常观察到血脂异常,目前认为血脂异常会导致近端肾小管细胞损伤和DKD。也有研究表明脂代谢异常对DKD进展具有病理生理影响。近日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科研团队对DKD进行了全面的代谢组学分析,揭示溶血卵磷脂(LPC(16:0)和(18:0))可能介导DKD的快速进展,并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靶点,相关成果发表于《Kidney International》。




1

临床数据


1.1 尿液LPC变化与DKD的快速进展有关


本研究使用来自COI-STREAM项目的133名G3期DKD亚洲患者的前瞻性队列,应用代谢组学方法鉴定与DKD快速进展相关的代谢物。其中10.5%的受试者(肾小球滤过率 (eGFR) 每年下降超过10%)被认为是FD患者。受试者的基线特征见表1。基线时血浆和尿液样本的代谢组学分析分别鉴定到260和198种已知代谢物。在这些代谢物中,血浆和尿液中的四种代谢物在FD和非FD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将这四种代谢物与eGFR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尿液的四种代谢物中,只有LPC (16:0)与eGFR下降速度显著相关。因此,在随后实验中进一步分析了尿液中的LPC。


图1. 基线尿液LPC与DKD患者肾脏预后相关


1.2 尿液LPC (16:0)和(18:0)的变化与DKD的快速进展有关


LPC是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相关的生物活性脂质。对哺乳动物系统中的主要LPC种类(包括14:0、16:0、16:1、18:0、18:1、18:2、20:3、20:4、20:5和20:6)进行定量检测,并与内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PC (16:0) 和 (18:0) 在超过95%的DKD患者基线尿液中含量较高,而其他种类的LPC只在不到一半的受试者中检测到。在FD组尿液中,LPC(16:0)和LPC(18:0)浓度升高,并且LPC(16:0)和(18:0)均与2.5年后的eGFR下降率相关,但与基线时的eGFR无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eGFR 变化率与 LPC (16:0) 或 LPC (18:0) 显著相关,即使使用基线 eGFR 进行校正后依然相关。此外,LPC(16:0)和(18:0)与基线血清甘油三酯呈正相关,与基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时尿液中LPC(16:0)、(18:0)或两者的高浓度可以预测eGFR的快速下降。这些结果表明,尿液中LPC(16:0)和(18:0)可能介导DKD的快速进展。


图2. 基线尿液LPC(16:0)和(18:0)预测DKD患者肾功能快速下降的风险


2

动物模型


2.1 加速型DKD大鼠尿液LPC (16:0)和(18:0)升高


随后对DKD大鼠模型中LPC种类是否发生等效变化进行研究:野生型(SD)、DKD(SD伴2型糖尿病:SDTF)和加速型DKD大鼠(单侧肾切除 SDTF:SDTF uNx)。SDTF大鼠表现出高血糖和血脂异常,尤其是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在SDTF uNx大鼠中,肌酐清除率降低相关的肾损伤导致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率增加、肾小管损伤和肾脏重量增加,且这些改变比SDTF组严重。但是,SDTF uNx大鼠没有表现出加剧的高血糖症。与其他LPC种类相比,SDTF uNx大鼠尿液中LPC(16:0)和(18:0)水平升高,且LPC(16:0)和(18:0)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综上所述,尿液LPC的升高(尤其是LPC(16:0)和(18:0))预示大鼠DKD进展迅速,与在DKD患者中的临床观察结果一致。


图3. SDTF加速DKD大鼠模型中尿液LPC水平升高


2.2 LPC(16:0)和(18:0)在加速型DKD大鼠肾组织中异位积累


尽管尿液LPC (16:0)和(18:0)升高,但血液没有相应变化,表明尿液LPC (16:0)和(18:0) 变化源自肾脏脂质代谢异常。因此,随后对DKD大鼠模型肾组织中的LPC种类进行检测。结果显示SDTF uNx大鼠肾脏中LPC (16:0)和(18:0)均显著升高,且肾脏中这些LPC种类的水平与尿液中的水平显著相关。相反,与SDTF大鼠相比,SDTF uNx大鼠血浆或肝脏中这些LPC种类的水平没有显著升高。在SDTF uNx大鼠中,肾脏的LPC(16:0)和(18:0)组分占总LPC种类的比例(均超过30%)均高于血浆或肝组织。质谱成像分析显示,与SDTF或野生型SD大鼠相比,SDTF uNx大鼠肾小管间质区周围LPC(16:0)和(18:0)水平升高,而肾小球中这些LPC种类的水平在三组间没有变化。这些结果表明,SDTF uNx大鼠的尿液和肾脏中LPC(16:0)和(18:0)显著升高,这是由于局部肾脏代谢的改变而非全身性改变所致。


2.3 肾小管脂质代谢异常与DKD的加速进展有关


接下来对DKD大鼠肾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SDTF uNx大鼠中,分别负责正常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氧化LDL (ox-LDL)摄取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凝集素样氧化LDL受体-1 (LOX-1)的表达均显著上调。此外,在SDTF uNx大鼠中,对脂肪酸氧化(FAO)和维持脂质稳态很重要的线粒体β-氧化相关基因显著下调。同时,在SDTF uNx大鼠中,细胞内脂滴的主要成分perilipin 2 (PLIN2)显著上调。免疫组织染色显示皮质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中PLIN2的表达上调。这些结果表明,肾小管细胞对异常的脂质代谢(统称为“脂毒性”)非常敏感,可能介导DKD的快速进展。


图4. LPC (16:0)和(18:0)在SDTF uNx大鼠肾组织中异位积累



3

细胞水平


3.1 LPC (16:0) 和 (18:0) 的细胞内积累导致近端肾小管细胞脂毒性


使用人肾小管近端上皮细胞(RPTEC)、原代培养的肾小管细胞和HK-2细胞(一种永生化的人近端肾小管细胞系),评估培养的近端肾小管细胞暴露于 LPC (16:0) 或 (18:0) 的效果,以探究肾脏中升高的 LPC 种类的病理生理学意义,结果显示,它们的结果一致。用LPC (16:0)或(18:0)处理培养的近端肾小管细胞显示出这些LPC种类在细胞内积累,但细胞内未检测到其他LPC种类的积累。而且,细胞内脂滴仅在用LPC(16:0)和(18:0)处理的细胞中显著积累。当用人ox-LDL或溶血磷脂酰基转移酶抑制剂(抑制LPC代谢)CI-976处理培养的近端肾小管细胞时,细胞内LPC(16:0)和(18:0)水平也升高。这些结果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即暴露于外源性LPC或ox-LDL,或改变LPC代谢,会导致LPC的细胞内积累和脂毒性,与加速DKD动物模型结果一致。


此外,培养的近端肾小管细胞暴露于LPC (16:0)或(18:0)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引起严重的细胞毒性。两种LPC还增加了半胱天冬酶3/7活性并导致细胞凋亡的显著增强。LPC (16:0)或(18:0) 诱导的细胞溶质Ca2+水平增加可能有助于内质网 (ER) 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与未折叠蛋白反应相关的基因(如C/EBP同源蛋白(CHOP)、生长停滞和DNA损伤基因(GADD34)和内质网腔结合蛋白(BiP/ GRP78))的上调为LPC诱导内质网应激提供了证据。其中,LPC (16:0) 和(18:0) 结构相似,都结合长链饱和脂肪酸。LPC (16:0)和(18:0)表现出相似的病理生理作用,但LPC (18:0)效果更显著。因此,使用 LPC (18:0) 作为代表进一步研究 LPC 介导的脂毒性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LPC (18:0)处理激活了c-Jun N末端激酶(JNK)蛋白的磷酸化,该蛋白在ER应激反应的下游发挥作用。JNK的激活与Fas配体 (FASL)和harakiri (HRK)的上调相关,这两个都是JNK靶基因并激活促凋亡信号传导。总之,通过CHOP和HRK表达的增加证实了LPC(18:0)在RPTEC中诱导凋亡信号。


图5. 暴露于LPC导致细胞内积聚和细胞凋亡



4

机制探究


4.1 LPC (18:0) 诱导HK-2细胞线粒体损伤


考虑到HRK启动线粒体依赖性凋亡,且内质网应激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随后评估了细胞内LPC对肾小管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LPC(18:0)处理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线粒体活性氧(ROS)。由于担心永生化细胞中细胞代谢异常,因此对RPTEC细胞进行能量代谢研究,发现LPC(18:0)处理严重损害了培养的近端小管细胞中的线粒体耗氧率,同时降低了ATP产生及基础和最大呼吸速率,且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此外,LPC(18:0)处理诱导培养的近端肾小管细胞中线粒体形态学发生变化,线粒体密度和长度发生改变,并观察到吞噬体增加。


图6. LPC (18:0) 诱导HK-2细胞线粒体损伤


4.2 PPARδ信号介导LPC诱导的肾小管脂肪毒性


最后,对高剂量(60μM:细胞毒性剂量)或低剂量(30μM:细胞毒性剂量)的LPC(18:0)处理培养的近端肾小管细胞进行微阵列分析。结果显示超过600个基因在两种剂量的LPC(18:0)处理后差异表达。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剂量和低剂量LPC处理组中,上调的前15个基因中包含了3个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靶基因,包括上调幅度最大的基因。通过检索KEGG中PPAR的靶基因,并核对其表达谱,发现与脂肪生成相关的基因(如血管生成素样4(ANGPTL4)和PLIN2)表达上调。且证实LPC(16:0)和(18:0)均以剂量依赖性方式上调ANGPTL4和PLIN2;这些作用被 PPARδ (PPARδ i) 的选择性拮抗剂 GSK0660 抑制,但不受 PPAR a/γ 拮抗剂 GW9662 的抑制(PPAR a/γ i)。而且,GSK0660(而非 GW9662)显著抑制了LPC诱导的促凋亡应激标记物(例如CHOP和HRK)的上调。此外,LPC直接激活 PPARδ的依赖性转录。


从表型角度来看,GSK0660还抑制LPC(18:0)诱导的细胞毒性和线粒体活性氧产生。由于上调基因与PPAR介导的脂肪生成有关,随后将重点放在LPC处理对PLIN2的异常激活上,因为PLIN2增强了脂滴的积累,并在SDTF uNx大鼠的肾小管中观察到PLIN2的异位激活。且证实GSK0660处理和PLIN2基因敲除均能减少LPC(18:0)诱导的脂滴积聚。接下来检测了自噬通量的变化(脂滴降解的一个重要机制)。用LPC(18:0)处理培养的近端肾小管细胞24小时可增加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II(LC3-II)的水平,而GSK0660的联合处理可显著抑制这种效应。通过比较氯喹(一种经典的自噬体降解抑制剂)存在和不存在时检测LC3-II的水平来获得自噬通量,结果显示,LPC (18:0)显著削弱了自噬通量,而GSK0660恢复了这种通量。总之,这些数据表明 PPARδ的激活有助于LPC诱导的肾小管细胞脂毒性。


图7. LPC诱导肾小管细胞PPARδ活化和脂质毒性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DKD患者前瞻性队列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尿液中LPC(16:0)和(18:0)在FD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随后通过加速型DKD大鼠模型和体外细胞水平的实验,验证了LPC 在DKD的快速进展中的病理生理作用。阐明了DKD快速进展的发病机制并提出新的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mediates fast decline in kidney function in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Kidney Int. 2021. 


阅读原文,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提取码:6p5i


绘谱帮你测

本研究在临床样本、动物模型、细胞水平上利用代谢组学分析技术揭示了关键代谢物在DKD发病机制中关键作用。麦特绘谱拥有业内强大的Q600全定量代谢组(包含脂质组检测)、Q300全定量代谢组、Q200宏代谢组等方法,可提供代谢组学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独家的检测技术、全面的数据报告以及专业的售后探讨,助力您的科研探索之路不断创新和突破。详情欢迎咨询麦特绘谱热线400-867-2686,获取详细资料!




往期回顾


Nature Communication | 肠道菌群代谢物--苯基硫酸盐促进糖尿病肾病蛋白尿

绘谱学堂 | 《间歇断食对人体的安全性和潜在获益》直播预告

客户案例 | 利用代谢组学研究纳米银/金对大鼠肝脏的长期生物效应

趣味科普 | 吃的少活得久?如何吃才更健康?

引领行业 | 聚焦麦特绘谱代谢组学整体解决方案



麦特绘谱拥有自建的1500+功能性小分子代谢物数据库JiaLib™、国际领先的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平台和全自动化数据处理软件、代谢组学数据在线分析平台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体外诊断试剂盒、智能辅助软件及功能食品等,目前已取得 55 项自主研发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获批临床注册证产品 21 个。成立至今,麦特绘谱已为数百家三甲医院、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高端、定制化的代谢组学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协助客户与合作伙伴发表SCI文章百余篇,累积影响因子800+,包括Cell Metabolism、Immunity、Gut、Hepatology, Microbiom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级期刊。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