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钟!除了海龟,你我也深受塑料污染威胁!

2020-11-18 13:06:10, 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当今社会对塑料制品极度依赖 — 它几乎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包装、衣物到汽车、牙刷等各个领域都能发现塑料的踪影。塑料产量巨大,但大多数材料均不可生物降解,根据塑料类型的不同,某些塑料分解可能需要长达 400 年的时间。而我们对这种物质的依赖却与日俱增。例如,截至 2015 年,全球塑料产量已经从 1950 年的 230 万吨增加到 4.48 亿吨,预计到 2050 年这一数据将翻倍[1]
无形的塑料污染引起了全球各政府机构和学术机构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食品和包装材料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经常出现各种食品(例如茶叶、植物油和果冻等)中含有与塑料相关化学物质 (PRC) 的报道。此外,由于塑料的难降解性,如何有效、安全地分解塑料垃圾,也是一大重要议题。
茶包中发现塑料?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是食品接触材料 (FCM) 中最重要且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之一,在多种食品和饮料包装中均有应用。这种物质可形成低分子量 (LMW) 低聚物 (< 1000 Da),形成原因主要为:
  1. 作为 PET 生产过程中不完全聚合的副产物
  2. 来源于原料中的杂质
  3. 水解,例如光促降解或通过与食品和/或饮料接触的相互作用[2]

LMW 低聚物可能从包装转移到食品中,但相关的毒性数据有限。欧盟联合研究中心 (JRC) 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方法 — 利用 Agilent 1290 Infinity 液相色谱/6540 Q-TOF 液质联用系统,定量分析茶包中的 PET 环状低聚物和线性低聚物,及其向水中的迁移情况。
采用由塑料制成的茶包样品,取出茶叶,仅将茶包浸入开水中,模拟泡茶过程。结果发现,丰度最高的低聚物是 PET 第 1 系列环状三聚体,而二聚体在第 2 和第 3 环状系列中丰度最高。可喜的是,当假设每天使用一个茶包时,饮茶导致的各定量环状低聚物的估计暴露量均未超过各自 90 μg/天/人的阈值。如果每天使用 5 个及以上茶包,5 个茶包样品中有 3 个样品仅第 2 环状二聚体 ([TPA-EG]2-EG) 就会超过该阈值[2]
茶包中环状 PET 低聚物的测试结果[2]
蜂蜜中发现塑料?
对天然食品(例如蜂蜜)中塑料污染的研究相对较少,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科学家近期对蜂蜜中是否存在 PRC 进行了系统评估。导致食品中存在 PRC 的原因可能为:
  1. 食品产生过程中的植物或动物带来的污染
  2. 食品加工过程引入的污染
  3. 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化学迁移

研究使用了 Agilent 1290 Infinity II 液相色谱/6545 Q-TOF 液质联用系统以及 MPP 多元统计学分析平台,通过安捷伦 E&L PCDL 检测并识别了 662 个疑似化合物,识别出了 N,N-二乙基羟胺(DEHA) 和磷酸三(2-丁氧基)乙酯(TBOEP),并通过标准品进行了验证
评估了每日摄入量:对于 DEHA 和 TBOEP,分别为 0.001 和 0.006 μg/kg/bw/天[3]
PRCs 筛查流程图[3]
塑料污染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尽管制定了 PET 回收的工业流程,但环境中仍残留大量 PET,其中很大一部分存在于全球的海洋中。塑料垃圾因极端天气被卷入海洋、海洋中的非法废物处理以及将注入塑料的产品冲进厕所,这些都是导致日常塑料最终出现在大小水域中的原因示例[4]
德国马尔堡菲利普大学的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生物降解塑料的方法。此前已分离出一种能够降解 PET,并将降解产物作为生长的唯一碳源的细菌 Ideonella sakaiensisI. sakaiensis 可表达一种关键酶 PETase,该酶将 PET 分解为单体。但这种细菌对海洋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不适合在受污染的盐水中对 PET 进行生物降解。
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团队使用光合微藻三角褐指藻作为底物,并对其进行了基因工程改造,使其产生 PETase 并分泌到周围的盐水培养基中。借助 Agilent 1290 Infinity 液相色谱/6550 Q-TOF 液质联用系统,他们得以确定 PET 底物的降解产物主要为对苯二甲酸 (TPA) 和单(2-羟基乙基)对苯二甲酸 (MHET)。这项研究通过使用真核微藻而非细菌作为模型系统,为盐水环境中光合作用驱动的 PET 废物生物分解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环境友好型解决方案[5]

参考文献:

1. National Geographic.The World’s Plastic Pollution Crisis Explained. 访问网址: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environment/habitats/plastic-pollution/.
访问日期:2019 年 11 月
2. Tsochatzis et al. Quantification of PET cyclic and linear oligomers in teabags by a validated LC-MS method – In silico toxicity assessment and consumer’s exposure. Food Chem, 317, 126427 (2020)
3. Von Eyken et al. Suspected-target screening for the assessment of plastic-related chemicals in honey. Food Control, 109, 106941
4. Micro- and Nanoplastics: A Deep Dive into a Global Issue Media backgrounder By Tarun Anumol, PhD. Director, Global Environment & Food Applied Markets at Agilent Technologies
5. Moog et al. Using a marine microalga as a chassis fo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degradation. Microb Cell Fact, 18, 171 (2019)


推荐阅读
免费服务热线
800 820 3278 (座机)
400 820 3278
 (手机)

本文使用权归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至其他公众号,如需转载,请与工作人员联系,并注明出处。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安捷伦视界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3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