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工程造价鉴定|如何巧妙引导当事人配合提供鉴定材料

2024-05-14 21:51:07, 微谱产品质量鉴定 1有限公司


导读

因建设工程纠纷而引起的民事诉讼案件逐年增多,这类案件往往争议标的额巨大、专业性较强、审理周期长,日益成为法院审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而鉴定过程中当事人不配合提供鉴定所需的材料是造成鉴定周期过长的重要因素。鉴定材料是证明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主要证据,是鉴定的主要依据;但往往是事与愿违,很多当事人不配合提供鉴定所需的材料。

那么在诉讼过程中如何让当事人更好地配合提供鉴定材料呢?

从相应的规范、规定等方面阐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1条第2款规定,对需要鉴定的待证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间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待证事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GB/T 51262-2017)第3.3.6条第1款规定,“委托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未达到鉴定的最低要求,导致鉴定机构无法进行的”,鉴定机构可终止鉴定。

随着建设工程纠纷案件的增多,部分地方法院也出台了相应的一些规章制度来规范地方的行业市场。如: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司法鉴定操作规程》。

该《规程》第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应当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时间内提交鉴定资料,控制鉴定资料的一方当事人逾期不提供导致相关争议事项无法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审理情况认定对方当事人主张的相关事实成立。

该《规程》第十二条规定,控制鉴定资料的一方当事人经释明后拒不提供资料,导致鉴定无法进行的,人民法院可以终结鉴定,由拒不提供资料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相应不利后果;双方均有能力提供,经释明后均未提供的,由对相关争议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相应不利后果。

从鉴定流程方面阐述

01

首先鉴定机构可以先向法院了解清楚需要鉴定的工程项目、鉴定范围、鉴定内容、鉴定标准等,这有助于鉴定机构明确出鉴定所需的材料类型、范围、方案等。

02

为了帮助当事人了解他们需要提供的材料,鉴定机构可以先和法院进行沟通,列出一份详细的材料清单。同时也可以表述一下完整准确的材料对于工程造价鉴定的重要性,如果当事人不能提供足够的材料,可能会导致鉴定结果不准确或无法得出结论等不利的结果。

03

如果当事人对如何提供材料或需要哪些材料有疑问,鉴定机构也可以辅助法官去解释,必要时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

04

如果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提供所需的材料,鉴定机构可以主动地与法院去进行沟通,适当地跟进和采取一些催促措施,也可以向当事人说明其积极地提供材料可以减少法律程序的延误、节省时间和成本,能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更大化。

05

如果当事人还是不配合提供鉴定所需要的材料,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向当事人明确不配合提供材料的法律后果,包括可能导致的法律判决、罚款或其他等不利的后果。

微谱在鉴定实践中是如何处理的?

案例1

江西省XX人民法院委托微谱对“某绿化工程按照市场造价进行鉴定”。

前期了解到当事人均没法提供该案涉工程的图纸,因案涉工程已施工多年,鉴定的难点在于:工程量和苗木的大小难以确定,鉴定时期所清点的工程量必然与施工时期的工程量有所出入,苗木的大小也会随着年限的增加而改变。

基于该种情况我公司前期与法院进行了多次沟通并邀请主审法官与我们一同参与现场的勘验,我公司技术人员也表示现场勘验只能是尽可能地还原事实,不能完全地去还原事实;经过多轮沟通后,双方对鉴定事项的工程量达成一致,苗木大小则依据现场测量数据来测算、计算。就这样规避了没有图纸也可以出具相应鉴定意见书的问题。

图1:现场测量照片

图2:现场测量照片

案例2

江西省XX人民法院委托微谱对“某酒店装修工程造价进行鉴定”。

因该酒店装修是个人所为,所以没有施工图纸,我公司技术人员就先拟定了技术方案,对现场进行实测实量。

但是在现场勘验过程中,存在一个隐蔽工程的施工事项及具体做法,而施工现场也不具备开挖条件,所以在勘验现场时我公司技术人员就向施工方表明其需要提供其他材料来佐证该隐蔽工程的具体做法或者提供付款记录来证明该部分的造价金额,一般施工方是不会愿意将其付款记录作为鉴材提交的,总是会抱着鉴定机构能计算出更大的造价金额出来,但是在勘验现场时我公司技术人员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对其进行了说明,表明如果其不提供该部分的鉴材,那鉴定机构无法对该部分的造价金额做出意见。自然而然,施工方在勘验完现场后主动将该部分的材料移交给了法院。

图3:现场照片

图4:现场照片

寄  语

工程造价鉴定不仅是工程造价专业技术问题,也是法律适用问题,需要审判人员和专业鉴定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严格遵循各项程序规定,积极推进鉴定进程,切实缩短该类案件的审理期限。

其次是要保持冷静和专业,同时保持对当事人的尊重和理解,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策略性的行动,通常可以成功地让当事人配合提供所需的材料,从而推动纠纷的解决。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