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领域线下国际交流按下“重启键” ,中外专家携手共话诊疗未来

2023-07-31 15:16:07 Illumina因美纳(中国)科学器材有限公司


“罕见病是一项国际医学挑战,需要国内和国外的专家学者不断加深交流合作。搭建一个国内外权威专家交流研讨的平台,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借鉴国际经验,提升对医学基因组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推动临床全基因组应用标准以及专家共识的建立和完善,促进基因组学可持续健康发展,惠及更多患者。” 7月15日,由中国罕见病联盟、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联合北京瑞洋博惠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医学基因组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罕见病联盟执行理事长李林康在大会开幕致辞中分享道。

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成为国内该领域重新开启中外学术交流的标志性事件,在推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中国的标准化规范化应用、发挥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优势、促进中国罕见病防控体系建设与技术创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医学基因组学在罕见病的早发现、早诊断等方面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全基因组测序为代表的技术,正成为罕见遗传性疑难杂症的早期诊断、精准诊断的重要工具,让更多的患者获得了有效的诊疗方案,临床价值日益凸显。


“协和的建院历史正是一段中外携手合作,共同探索科学前沿的佳话故事。中国的医学专业领域希望与整个世界共融共同、共谋发展、共享进步。”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在大会发展中特别指出,“罕见病是一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罕见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医护以及患者都是互相连通的。本次国际学术交流论坛的召开也是国内分子诊断领域与罕见疑难疾病诊疗领域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未来,在政府、医院、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协作下,中国在罕见病领域的诊疗水平、患者保障、药物研发以及疾病管理等多个方面将有机会取得长足发展,并领先全球。”





国际临床最佳实践经验:WGS成为诊疗环节关键一环

2019年,为解决罕见病临床基因组测序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实验室相关标准、指南缺乏的难题,9家全球著名基因组研究及医学联合发起了国际医学基因组联盟计划(The Medical Genome Initiative),旨在通过共同探讨实验室和临床最佳实践,扩大患者平等的获得高质量临床基因组测序的机会,更好地诊断罕见病未确诊的疾病和遗传病。随后,该机构发表了一系列基因组测序指南共识,覆盖从患者选择、实验室检测到数据分析、结果解读全流程。并随着基因组临床应用的发展在持续扩展其新的工作计划。

在本次论坛上,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Christian Marshall详细介绍了联盟体系化建设过程和工作机制,以及在罕见病全基因组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形成的相关成果,涉及测序覆盖范围和适用人群、数据管理尤其是表型数据存储分析、线粒体变异结构变化验证等。“如今,已有15000家实验室加入联盟,我们希望达成更多共识,发挥基因组测序在疾病筛查时的作用,从而快速地针对疾病变化做出反应,更具有灵活性地了解临床上发生了什么,让最合适的专家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

作为因美纳的科研副总裁Ryan Taft深入研究全基因组测序多年,他表示,全基因组测序能够发现成千上万的基因变异,已经有大量的证据支持全基因组测序在罕见、未确诊疾病中应作为一线检测方法。

数据显示,全球至少有2.5亿人患有未确诊的遗传病,其中仅有不到1万的患者真正获得了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这些患者中仅有2%的人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存在着巨大的未满足需求,尤其在中低收入国家。“通过回顾性分析因美纳支持和参与的项目,发现在中低收入国家,WGS的诊断率相较高收入国家更高,传递出的信息能够带来更大的影响。” Ryan Taft说道。

来自纽约基因组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Vaidehi Jobanputra介绍了六大临床中心联合完成的两个研究,分别聚焦神经疾病、心脑血管和免疫类疾病,入组人群为0-21岁的未明确诊断的患者。他指出,研究表明,全基因组测序作为一线测序,在NICU和PICU环境中获得的信息对临床具有重大影响,应当在大型卫生系统中扩大人群规模测序。


全基因组测序的临床应用展望:

增效降本、应用前移、AI加持

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如何缩短罕见病患者的求医苦旅,进一步挖掘全基因组测序的价值,更好地应对相关挑战呢?在由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吴南主持的圆桌论坛环节,美国遗传学院专家委员方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王剑加拿大多伦多儿童医院Christian Marshall纽约基因组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Vaidehi Jobanputra美国贝勒医学院分子与人类遗传学系终身副教授刘鹏飞因美纳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李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基于近年来在推动我国基因组学应用标准化、同质化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方萍教授指出了遗传学诊断应当遵守的四个原则:一是根据患者临床表征选择适用的检测方法;二是切勿以为外显子测序或者基因组测序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三是选择全外显子测序还是全基因组测序取决于疾病具体的变异方式;四是要考虑病人的支付能力。
从上海儿童医院到妇幼保健院,王剑教授一直专注于遗传学研究和诊断。他认为,随着检测范围的扩大、检测灵敏度和可及性的提升,出生缺陷、罕见病和遗传病将越来越少,但要警惕对数据过度解读,尤其在产前缺乏足够的证据,不能发现变异就过于紧张,导致过度干预。“我希望将积累的儿科经验带到产前,实现产前和儿科的互动合作,从专业角度而言这也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Christian Marshall则强调,在临床实践中,除了需要对罕见病进行传统临床诊断,还需要对基因表型进行定性。他在加拿大开展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就是通过遗传学获得基本的基因组表型,目前已取得重大进展,正开始进行外显子和基因组测序,同时探索运用AI技术更快更准确地获得数据、解读数据,以及处理医疗记录。
“WGS不仅仅是对医院,对患者来说也是更好的诊断疗法,基因组测序能够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快更准确地寻求表征,并通过内含子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代,这就是基因组学发展的方向。”Vaidehi Jobanputra进一步补充了在国际医学基因组联盟计划中的心得。

刘鹏飞认为,罕见病研究能够取得长足进展离不开临床诊疗与基础科研的紧密联动,随着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临床研究的深入,也应当加强与基础科研的通力协作。谈及中国罕见病诊断的未来,刘鹏飞对此充满信心。“如今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国家非常重视和支持罕见病诊疗且中国拥有丰富的罕见病患者资源,同时还可以借鉴国际上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
全基因组测序的更广泛应用离不开相关技术的持续升级。李庆表示,因美纳将不断提升测序平台效率、降低测序成本,今年最新发布的NovaSeq™ X Plus已经将单个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从5年前的600美元进一步降至200美元,且测序速度提升一倍。同时,为降低数据存储、云计算成本,因美纳早已布局压缩数据量、提高传输速度,同时运用人工智能提高数据分析效率。此外,因美纳将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临床版的长读长测序技术以解决目前一些变异难以解读的难题。

临床检测规范化:让精准诊断可管理、可推广、可持续

会议最后,针对WGS的临床检测规范化问题,临床和企业代表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儿科主任彭镜认为,WGS检测报告的解读分析专业要求非常高,必须遵从专业流程和专业规范。如今,随着WES、WGS检测的快速普及化,一些解读能力较弱的机构也开始送检,检测机构出具报告的规范化就更加重要。
博圣生物副总裁肖锐表示,从WES进入WGS,不仅变异位点增加,还增加了线粒体、动态突变、结构变异的分析,在算法上的改进是没有止境的。如何高效的把致病原因找出来,更理想的状态是业界共享数据库,用更大的数据库至少把良性的变异更好的排除掉,真正需要关注的变异更少。
对于开展临床级别的WGS检测,需要从哪些方面把握和确保检测的准确性这一问题,金域医学集团分子遗传部医学主任蔡小强表示,作为临床检测产品,检测性能、质量非常关键,关系到患者能否正确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因此从产品研发、性能验证、产品生产三个阶段都需要严格的考虑和设计,最终才能推向临床服务。
贝瑞和康医学研究部总监李岳珍则分享关于基因组报告应该涵盖的内容,强调任何一个报告基本信息是要完整的,基本信息不仅仅是临床的信息,也包括proband、参考基因、所使用的数据库。其中,与医生以及患者的沟通尤为重要,不可忽视。其次,现在基因组报告会深入到三线、四线城市,遇到那个没有见过的罕见病,则在报告里应该对这些疾病有基本的描述,甚至可以有知识库或者是网站、小程序帮助医生更好了解疾病,更好地解释给患者。
最后,方萍总结道,国际医学基因组联盟在WGS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把从实验室到数据分析到报告发放这几个环节都做了详细的整理和文章发表,是我们做标准的参考。我们今天所做的所有,最终都要落到我们的病人身上,我们从对病人负责的角度,每个阶段都要把关口把好!

* 本文转自测序中国公众号

.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