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创融合发展新局面!Think Early凡星思创转化平台首届闭门会圆满落幕

2023-05-03 19:38:12 Cytiva(思拓凡)



中国医药研发正在由跟随创新迈入原创的新阶段,而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的发展则是推动中国医药创新走向原创的必由之路。

当下薄弱的原始创新现状已经是行业共识,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有数据显示,中国研发FIC (First-in-class) 的公司约占20%,在1,814个研发项目中有418个FIC,占比24%。


中国有国际水平的创新,但距离成为医药研发强国仍有空间。关键问题到底在哪?

如何做好产学研融的互动联合?

如何做好高质量的创新?


☟ 不同角色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


4月23日,由Cytiva(思拓凡)和E药经理人主办的“Think Early凡星思创转化平台”生命科学创新项目闭门研讨会在上海顺利召开,并邀约到高特佳执行合伙人滕宇航、专利银行上海服务中心CEO顾晓军、臻格生物董事长&CEO陈建新、Cytiva大中华区研发总监杨红艳等来自产学研融各界重磅嘉宾对“全球生物医药发展趋势和投资展望”“生命支持产业如何赋能生物医药发展”“医药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关键点”“从科学家到创业家的转变”进行宣讲,以帮助早期创业公司了解大势,扫除业务开展中遇到的盲点、难点。

本次会议特别设置了“医疗健康投资会因哪些因素升温”“寻找源头创新:产学研融如何互融互通”两话题的即席讨论,以差异化的方式、实地的接触、点对点的帮助创业者们解决难题,来自产学研融各界嘉宾踊跃发言参与到讨论中。本次与会嘉宾汇集了来自学研界的科学家、产业界的高管、投资界的投资人以及7个路演项目方负责人等。


图1:会议现场


01

产学研转化难,难在哪?


整体来说,从第三方视角,现阶段产学研转化难核心首先在于各方缺乏换位思考,这是意识层面的缺失;其次在于没有生产要素齐全、运营良好的转化平台;最后是缺乏长期资金的支持。

会上,学术界普遍认为关键在于没有好的产学研转化机制。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创始副所长杨光表示,原始创新是由好奇心驱动的,不应该有目标,做基础科研应该是自由的、开放的环境。“现在学术界不断有新的idea冒出来,但科学家并不了解如何转化。”


图2:上海世界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执行主任、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创始副所长杨光


“真正的原始创新大多来自博士、博士后环节,但中国这一环节相对薄弱,没有好的培养环境。”上海中医药大学脉管病研究所教授曹永兵表示,“很多博士受各种因素影响,可能在成果未孵化前就离开了。”

产业界则认为,根源在于真正可转化的原始创新相对稀缺,而临床已经相对成熟。尽管中国已经完成了从论文引导到专利引导的过渡,但能转化的论文占比并不高。根据爱思唯尔的数据,过去五年中国学研文献产出量达到了86,663篇,位列全球第二;但影响力却不及平均水平,2021年仅为0.99,平均水平为1.04。

要做原始创新转化,首先“要意识到技术承接是漫长的过程,以贝伐珠单抗的转化为例,从学术界发现到获批上市整整花了30年时间。”臻格生物董事长&CEO陈建新表示,无论是投资人还是企业家,都应该有更多的耐心。


图3:臻格生物董事长&CEO陈建新


其次,缺乏专业化的机构和人才也是当中的难点。从公司外部来看,缺乏技术转化的专业队伍是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的最大障碍。“专利是保护创新的武器,也是衡量项目价值的重要指标。”专利银行上海服务中心CEO顾晓军表示,国内高校的教授通常对自己项目的价值评估没有准确的概念,由于对价值的误判,拖累了项目进展,进而导致转化的失败。


图4:专利银行上海服务中心CEO顾晓军


从公司内部来看,CEO通常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科学家创业最缺好的CEO,因为好的科学家并不等于好的CEO。”苏州神曦兴盛生物CEO盛健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坦言“科学家创业吃的很多亏都是来自认知的亏,包括对于技术价值的评估、股权利益的分配等都不明朗。”


图5:苏州神曦兴盛生物CEO盛健


02

 产学研融如何互联?


要真正促进多方融合并非易事。虽然我国已培育形成450多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但转化平台功能较单一,难以有效促进成果转化的开展。

为了助力生命科学早期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医药创新要素之间的协作,Cytiva联合E药经理人搭建了“Think Early凡星思创转化平台”赋能科学家和早期生物技术公司,去给更多早期的科创项目做连接,去发现更多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新项目,帮助加速项目的进程。

用Cytiva大中华区研发总监杨红艳的话来说,“让中国每一个科学家都有机会去尝试、去验证他的idea”。这是举办“Think Early”的真正目的。


图6:Cytiva大中华区研发总监杨红艳


据了解,“Think Early”项目于2022年8月启动,基于Cytiva从2020年启动的“Think Big”项目的沉淀上,进一步升级到关注更早期的未融资项目,真正促进产学研转化。


本次路演可以见证“Think Early”项目的显著成果,以及其深入产学研的决心。E药经理人在现场观察到,7个路演项目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

 1 

阶段更早期,一方面是融资阶段的早期,大多数在天使轮/种子轮之前;另一方面是项目阶段的早期,有相当比例的项目未经验证。

 2 

创新性更显著,路演项目几乎都属于全球首创创新或者全球前三的突破性创新项目。

 3 

技术更前沿,项目所采用的技术领域主要覆盖在TCR-T、UCAR-T、AI+新药等,比如致力于TCR-T细胞免疫疗法研发与产业化的新景智源、AI赋能代谢增强型免疫新疗法的莱芒生物等等。

 4 

领域更蓝海,三分之一的项目来自神经科学领域,比如致力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基因治疗与预防的鲸奇生物、基于原位转分化技术的开创性神经再生疗法的苏州神曦兴盛生物医药公司。


当有了Cytiva“Think Early凡星思创转化平台”,搭建起产学研融之间沟通互助的桥梁,链接各方的渠道,一个成功的产学研转化缺乏便是各方换位思考的意识转变了。

生物科技技术本质并没有改变。高特佳执行合伙人滕宇航认为,“突破性生物技术将是生物医药发展主旋律,高技术、高壁垒的早期项目有望逆流而上。”


图7:高特佳执行合伙人滕宇航


对于科学家来说:

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杨光认为,高校和机构必须要更积极地去和产业平台去做对接,加速原始创新的转化。原因在于单一靶点对未来疾病的治疗存在缺陷,而把体内免疫复制到体外类似的底层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基础上,如果能利用一些好的平台,比如Cytiva,加上一些新方法,将机制和疾病治疗结合到一起,对创新会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对于企业家来说:

尤其是科学家创业,要有更开放的心态。陈建新表示,“首先要了解你适合做什么,是科学家还是CEO;其次公司要建立什么股权结构适合发展;再次找到互补的团队合作;最后告诉投资人这是长期的事情。”另外,评估技术时首先要评估商业价值。

迈威生物CEO刘大涛补充表示,现在的新药研发和十多年前完全不同,生态圈基本形成,专业化团队向海外靠拢。企业应该考虑仅掌握最为关键的核心技术,而非所有技术,但核心是要明确自己的方向。“合理配置资源,大量‘开门式’的合作是加快研发的方向。”


图8:迈威生物CEO刘大涛


对于投资界来说:

不去掐“漏尖”的青苗,去关注更早期阶段的项目,去到高校和机构找项目,去提升自身能力真正理解技术,真正促进产学研转化。

杨红艳最后总结道,在回归理性的当下,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处于idea阶段,有几大要素来保障高质量创新。创新是第一要素,越是困难越是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第二,创业者们当下要思考的是方式和方法的问题,是要自己从头做到尾,还是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不同阶段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第三,最重要的是人才,从科研到行业的最后一公里,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发展合适的人,与合适的人合作,至关重要。为此,Cytiva还搭建了亚洲最大生物制药人才培训基地,给中国Biotech输送人才。

“发现创新、宣传创新、赋能创新”一直是Cytiva的使命。“Think Early凡星思创转化平台”首次闭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是“Think Early”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是Cytiva坚持推动生命科学早期创新的开始,Cytiva将持续通过严格筛选、针对性培训、闭门研讨、企业参访等综合赋能方式,共同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作为一个医药记者,本次闭门会最大的感受是“科学令人敬畏,试验结果令人感动”,我们每一个医药人都应投身到支持科学创新当中,去提升和改善人类的健康。闭门会结束后,与会嘉宾还在群里热烈讨论,感谢Cytiva和E药经理人精心搭建的“Think Early”平台,并希望他们持续下去,创造“Invest Early”“Incubate Early”“Innovate Early”的“3I”平台,而Cytiva也表示会持续支持中国的早期创新,希望大家持续关注。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3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