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世科生物林向前:从新加坡到中国,一路狂飙

2023-04-06 14:34:32, rainbow 益世科生物(Esco Lifesciences Group)



林向前先生是出生于新加坡的华裔,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拥有经济学(金融)学士学位,现任益世科生物董事长兼 CEO。


益世科生物从新加坡出发,于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在这近20年时间深耕,中国已逐渐成为益世科生物的主要市场。

 ——林向前


3月18-19日,由易贸医疗主办的“2023 EBC第八届易贸生物产业大会暨易贸生物产业展览”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顺利举办。本届大会以“会议-展览-活动”为体系,参会人数达22752。益世科生物携新品惊喜亮相此次盛会,现场展出的细胞培养系列耗材、全温振荡培养箱、液氮生物容器、桌面灌装机等重磅产品。

2023EBC益世科生物展台

益世科生物是一家国际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主要从事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行业提供支持性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持学术研究和科学研究、临床实践以及生物制药的研发和制造。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得益于上届参与EBC的溢出效应,今年益世科生物以卓越品牌展商的身份继续参展。据悉,卓越品牌馆是本届EBC展览主力打造的大型特装区域,引进了在各个领域拥有卓越影响力的品牌。

借此际遇,17Talk易企说在现场独家对话了益世科生物董事长兼CEO林向前先生。



2023EBC专访现场:

益世科生物董事长兼CEO林向前先生


从1.0到3.0

益世科生物加速迭代升级

据林向前介绍,益世科生物旗下包括Esco Scientific(益世科生命科学)、Esco Medical(益世科医疗)及Esco Healthcare(益世科药机)三大业务板块,分别提供制药装备、辅助生殖工具、实验室耗材等产品及服务。

“益世科生物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78年,由我的父母创办。自成立以来至今,经历了3个阶段。”林向前先生告诉17Talk易企说,“成立伊始,益世科生物还只是一家做洁净设备的公司,这是1.0版本。大概在2000年,益世科生物开始转型到生物医药上游,从事生命科学工具生产,业务领域从1.0版转向2.0版。


梳理公司蜕变历史,2000-2005年,益世科生物完成了向生命科学仪器厂商的转型。据林向前先生回忆,“也是在2005年,益世科生物正式进入了中国市场。” 目前,益世科生物中国总部位于上海,另外在北京、广州、成都、青岛等城市拥有办事处。


除了在国内设立办事处,益世科生物还在中国建立了生产中心。林向前在访谈过程中介绍:“益世科生物现在在全球五个国家拥有工厂,分别在中国、美国、英国、立陶宛和印尼。在中国的生产布局,包括太仓设备生产中心、太仓原材料生产基地、苏州一次性耗材生产中心以及上海医药设备生产测试中心。


如今,益世科生物已进入3.0时代。林向前解释:“这一步,益世科生物走往的是资本市场,并通过资本市场的助力,建立一个全球化生命科学生态系统。


2022年11月18日,益世科生物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招股书。据招股书披露,益世科生物计划将募资净额用于生产制造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扩大全球销售网络;提升研发能力;为潜在策略投资及收购提供资金等。这也验证了益世科生物全球化的发展愿景。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显示,益世科生物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1.17亿新加坡元、1.55亿新加坡元、1.71亿新加坡元,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0.87亿新加坡元。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照2021年的收入统计,益世科生物是全球第二大生物安全柜供应商以及第三大延时培养箱供应商。 


梳理益世科生物的融资进程发现,其在递交上市申请前仅完成了一轮融资,即发生于2021年5月的2亿美元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Vivo Capital(维梧资本)和Novo Holdings A / S (诺和控股是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的控股母公司)主导,跟投方包括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及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I等。


可以看到,在资本市场的道路上,3.0版本的益世科生物正在加速进化。


放大资源整合能力

战略聚焦“双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林向前在访谈过程中反复提及到一个词——双循环。


林向前提到:“经历了早期的蓬勃发展,国内创新药市场加速‘进口替代’,目前国内的生物医药行业正展现出‘内卷’现象,创新药企业为了破解‘内卷’,积极转变方向,谋划海外市场。”


从这点来看,正发生在国内创新药企业身上的故事,与国家上层建筑所描绘的“双循环”战略“景象”高度契合。


“加速国产替代进口,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让人民群众吃上自己的创新药,不仅是下游创新药企的首要任务。”林向前表示,“产业上下游是一条链,上游供应链环节的技术难题自然也不容忽视。”


据了解,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主要包括原材料(试剂、耗材)、科研仪器/设备以及生物技术支持和相关配套服务,是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生产的核心基础环节。


然而,国内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市场仍由外资主导,供应链内一些高端、技术要求高的产品及服务主要被赛多利斯、德国默克、丹纳赫、赛默飞等国际寡头垄断。由此看来,生物医药上游供应链的国产化替代空间还很大,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


作为由海外华人创办的企业,益世科生物也十分关注国产替代进口这一技术难题,同时,还助力国产出口,也就是益世科生物的双循环战略。林向前表示:“益世科生物具有国际性企业的身份,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在这一优势下,益世科生物积极整合国内外资源,一方面引进来满足内需市场,另一方面带动国产产品及服务的出口。”


供应链上的企业发展不像“小而美”的Biotech公司那样,专精于某个赛道,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大而全”的超市,能够让客户一站式采购齐全生产设施和原材料才是这类企业的生存之道。而成为“大而全”的超市,最快的方式就是通过收并购形式进行资源整合。


细观国际顶级的供应商,几乎都是这样的发展路径。其中最为显著的选手——丹纳赫,从1984年到现在不到40年时间里经历了数百次并购,在业界被称为“并购之王”。


益世科生物在业务不断有机拓展外,也在收购及整合于不同市场经营的具有互补性产品与有价值的知识产权及技术诀窍的企业。其中,在辅助生殖赛道收购了丹麦辅助生殖仪器软件公司Evidence Solution,并将其整合至旗下产品线中。


看好中国投资机会

打通行业上下游


履历显示,林向前生于1984年,在益世科生物进入中国时,他不过20出头的年纪,就已经表现出了颇具远见的商业天赋。


在问及益世科生物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办公地址时,林向前坦言:“在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时,我们选择了将办事处建立在了北京。仅一年后,我们就选择了在上海建立一个办事处,并作为国内业务发展的中心。”


上海位于华东地区,是长三角的龙头城市,而长三角是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近年来,在政策的加持下,生物医药行业快速发展,产业集群规模迅速扩大,尤其以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规模效应最为突出,上游制药装备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乘着政策的风,借助地域优势,益世科生物在中国的业务分量逐渐增加。如今,中国已成为益世科生物最为主要的市场之一,占据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


当下,再回过头来看益世科生物十几年前将国内办事处总部从北京转移至上海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那么,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何?林向前笑称:“当时做这个决策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具体原因,非要说的话,或许就是直觉。


事实上,这种 “直觉”并非简单的冲动和随想,其本质是商业洞察力和敏锐度。除了天赋使然,后天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也很重要。


在谈到自己的从业经历时,林向前笑称:“我从13岁就开始了在益世科生物‘打童工’的经历,主要从事一些基础工作,包括打印文件、发送传真、当电脑‘网管’等,经历了不同岗位的历练。2000年左右在美留学期间,也经历了一些创业的失败与挫折。”


很难想象,不到40岁的林向前,在生命科学领域拥有超过21年的投资、创业及全球业务运营整合经验。


林向前在国内的投资已不仅仅局限于益世科生物本身。林向前透露已举家搬迁定居上海,他解释:“国内的拥有一个很好的创业环境,不仅仅在于空间的广阔。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政府也在大力扶持生物医药这个赛道。”


在益世科体外,林向前于2018年成立了EVX Ventures,并成功孵化科镁信、科镁联、Carmine Therapeutics等多家Biotech公司,涉及细胞与基因治疗、寡核苷酸药物、肿瘤免疫疗法等多个高热度前沿领域。这些公司与益世科生物形成上下游联动。


相信,在这样一位颇具远见又富于经验的领导者的率领下,从新加坡出发的益世科生物能够立足中国市场,进一步加速全球化。


-END-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