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末AutoChrom竞赛优秀答案之三

2023-02-15 02:26:32, ACD/Labs Advanced Chemistry Development, Inc. (ACD/Labs)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2末AutoChrom

竞赛优秀答案之三

2022年末AutoChrom竞赛参考答案与获奖名单已于上周公布,竞赛前三名的优秀答案也陆续在本周发出,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本次分享的优秀答案来自成都海博为药业有限公司的吕清慧老师。


01


在下图的logD叠合图里,黑色箭头所指的曲线代表列表中的几号物质(编号1-9),请阐述判断的原因。


答:黑色箭头所指的曲线代表列表中的9号物质。原因:根据黑色箭头曲线,得知其是一个典型的酸性化合物的pH-logD曲线(且其pka较低):化合物的logD随pH的升高而减小,即在酸性条件下,化合物呈分子态,极性减小、疏水性增加,即logD较大,保留增加;当pH≥5.7时,化合物呈离子态,极性增大、疏水性减小,即logD较小。而列表中的9号物质:对甲苯磺酸,因含有对甲苯磺酸根(酸性较强),是一个典型的酸性化合物。



02


在进行pH 筛选时,获得了以下的筛选结果。请根据色谱行为判断以下7个物质的酸碱性特点。请选择以下您最满意的一针,并阐述理由。


答:在pH 2~7的变动范围内,杂质B、H和I三个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基本无变化,故可判断B、H和I为中性化合物(保留时间不受流动相pH的影响);杂质1、2、D、API的保留均随pH的降低而增加,故这四个物质均为酸性化合物(酸性条件下呈分子态保留时间增加,碱性条件下呈离子态而保留时间减弱),其中,API和杂质1、2在pH 2和pH 3时的保留时间基本一致,杂质D在pH 2的保留强于pH 3的保留,故杂质D的酸性最强。

分离度最好的是pH 5(我最满意的一针)或pH 4,因为该区间的耐用性较好。原因:7个物质之间彼此均实现了基线分离,且在整个运行时间内的杂质分布较合理(出峰在7-35min之间),是4个pH中分离度最好的一个条件。pH 3时虽然7个物质间也都基线分离,但太集中太拥挤,明显没有pH 5及pH 4的分离和分布好。



03


如图化合物,在杂化C18耐碱色谱柱上进行筛选时,不同的pH下主峰峰形以及保留时间存在有趣的变化,请基于物质结构描述主峰峰形以及保留时间变化的原因。


答:在pH 9.2~11.5之间,该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同时该化合物的峰形和响应也呈现先变差再变好的规律,而在pH 1.6的高氯酸溶液中,该化合物的保留、峰形和响应均最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主要因为:该物质的结构中含有2个羰基其中左边的羰基的α位上连有-OH(吸电子基团,显弱酸性)(该化合物的羰基活性较强,易受到亲核进攻,易与水、甲醇等亲核试剂发生反应形成可逆的半缩醛/酮产物,反应式如下),同时,该化合物结构中还有一个叔胺(在右边羰基的对位处,碱性基团),故该化合物是一个两性化合物(预测有两个pka)。


(这是一个H质子催化的亲核加成反应)


①、在pH 9.2、9.7、11.0时存在可逆的亲核加成反应,从而主峰的峰形较差且拖尾,当pH由9.2增加到9.7时,该化合物的logD增加,故其保留增加;当pH进一步增加至11.0时,-OH部分电离,故保留减弱;当pH增加至11.5时,-OH完全电离,故保留进一步减少。

②、同时,增加流动相的pH,因活泼羰基不稳定引起的可逆的亲核反应受到抑制故峰形变好,特别是当pH为11.5时,该可逆反应被完全抑制,故主峰峰形较好(拖尾因子1.096)且响应增高。

③、当流动相为pH 1.6的高氯酸溶液时,该化合物叔胺(右边羰基的对位处)带正电荷(完全离子态),而-OH未电离,带正电荷的该化合物与高氯酸根离子形成疏水性更大的离子对,故使得该化合物的保留增强,且是5个pH中保留最强的一个(主要是由于高氯酸根的离液作用,增加了整个化合物的疏水作用)。



04


硅胶基质相同但孔径不同的色谱柱其特性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如下图ACE 5 C18, ACE 5 C18-300色谱柱的TANAKA测试结果。

请问:用同样的中性条件运行相同的梯度来分离以下1,2号化合物,上下两张色谱图中,哪张是ACE 5 C18-300的结果?这和TANAKA柱效测试的哪个参数最相关?请加以阐述。


答:① 化合物1和2均为中性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中的-OH的数量>化合物1中-OH的数量,故化合物2的极性>化合物1;且化合物2的分子量和空间体积>化合物1。比较ACE 5 C18和ACE 5 C18-300两根色谱柱的TANAKA图,可知ACE 5 C18-300的空间选择性作用(αT/O)强于ACE 5 C18(分别为1.61和1.56),ACE 5 C18-300的氢键作用(αC/P)弱于ACE 5 C18(分别为0.35和0.38),ACE 5 C18-300的疏水作用(αCH2)和ACE 5 C18的基本相当(分别为1.47和1.48)。②右边色谱图中:上面中1和2的分离度没有下图中的好,而1和2之间的差异主要为-OH的个数、疏水作用、形状选择性;而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是综合了这几种作用力的结果,ACE 5 C18的氢键作用强于ACE 5 C18-300、性状选择性弱于ACE 5 C18-300、疏水作用基本相当。


综合考虑,右图下边那个图是ACE 5 C18-300的结果。




05


Intersil ODS-3 色谱柱和SB-C18 色谱柱在物质的保留上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有图TANAKA 柱效测试的数据比较的结果解释左图的保留行为现象。

*注释,左下图的线性较好的实心菱形为中性化合物,且基本无杂原子取代基团


答:左图中,实心菱形的中性化合物在两根色谱柱的保留呈现线性(即在两根色谱柱上的保留能力一致),主要是因为其与色谱柱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而两根色谱柱的疏水作用(αCH2)基本相当:分别为1.45和1.49;而空心菱形为强碱性化合物,空心方形为脂肪胺,这两个化合物均为碱性化合物,其在pH 2.8的酸性条件均带正电荷呈离子态(带正电荷)且结构式中含有N(可形成氢键),故他们与色谱柱之间的作用力除了疏水作用外,还有离子作用、氢键作用等,谁的离子作用强,他们就更偏向于谁。由右图(TANAKA 柱效测试的数据)可知,Zorbax SB-C18的离子交换作用(αB/P)明显强于Intersil ODS3(分别为0.13和0.01),故这两个碱性化合物在Zorbax SB-C18上的保留更强,所以左图中他们的点偏向于Zorbax SB-C18柱。




06


与传统杂化C18色谱柱相比,硅胶球表面带有电荷的色谱柱的保留行为会有所不同。如下图安捷伦公司的CS-C18。请结合物质结构以及logD图,分析解释CS-C18色谱柱上保留行为与HPH-C18色谱柱的差异性。


答:根据上图中的结构可知,在考察的酸性流动相体系下:化合物1~7均带了正电荷,化合物8和9带了负电荷,同时,根据右侧的pH-logD曲线可知:化合物8和9为典型的酸性化合物(在pH 1~7范围内,随着pH的增加,logD逐渐减小)。7的碱性强于5和6;1、3和4上即有酸性又有碱性基团,是两性化合物;2是碱性化合物。

①、故当采用Proroshell CS-C18(表面带正电荷)色谱柱时,8和9与色谱柱之间除了疏水作用外,还有较强的离子相互作用,故8和9在该柱的保留明显强于其他化合物;化合物7的疏水作用强于1~6,但因表面带正电荷,与CS-C18之间没有离子作用,故化合物7的保留弱于8和9,但强于1~6。化合物1~6在该柱上的保留主要基本疏水作用的大小进行排布,故保留顺序为:1<2<3<4<5<6。

②、当采用Poroshell HPH-C18(有机杂化)柱时,该色谱柱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其次是空间位阻、氢键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化合物在该柱上的保留相比于Proroshell CS-C18,就更加复杂一些。但整理而言,还是疏水作用越强的化合物,在该柱上的保留就越强。故8和9的保留最强,7虽然疏水作用弱于8和9,但结构式中有较多的-OH和羰基,还可与色谱柱发生离子交换作用,故7的保留弱于8和9,但强于1~6。



07


下图是一个研究员的两因素两水平优化实验设计及其谱图,请基于谱图指出不同因素对色谱峰形态,保留以及分离的影响,识别四张典型谱图中的所有风险,给出下一步优化的方向。



答:① 当采用G1梯度,柱温从25℃增加至45℃时,主峰及大部分杂质的保留增加、峰形变好,但主峰及相邻杂质13、杂质对2和3、8和9、11和12的分离度均变差;当采用G2梯度,柱温从25℃增加至45℃时,主峰及大部分杂质的保留增加、峰形变好,但主峰及相邻杂质13、杂质对2和3、杂质对7/8/9的分离度变差;

② 当柱温均为25℃,由梯度G1变到梯度G2时,主峰的峰形变差,且杂质对2/3、杂质对6/7的分离度变差;当柱温为45℃,由梯度G1变到梯度G2时,主峰的峰形变差,杂质对7/8/9的分离度变差,但杂质对11/12的分离度变好,主峰与杂质13的分离度变好。

③ 所以结果中杂质1在死体积附近出峰,峰形较差;

④ 鉴于升高温度可以改善主峰的峰形、增加方法的灵敏度;减缓剃度可以改善主峰与杂质的分离度,下一步的优化方向:继续升高柱温,比如到50℃或60℃、降低初始有机相比例、减缓剃度,考察各化合物的出峰情况。



08


在进行手性分离的建模优化时,进行温度单因素的研究,单因素温度取样点为(10,20,40摄氏度),结果建模后碰到了如下图实测和预测误差大的情况,请问应该如何解决?


答:当应用传统上对非手性小分子进行保留系数与1/T之间的一级多项式拟合,实验和模拟保留时间之间的差异较大 (ΔtR > 9%),从而导致实测和预测误差大。此时,可考虑:分析不与CSP之间的额外作用点,进行保留系数与1/T之间的二阶多项式拟合因此可进行有机相比例和温度两因素DoE时,实验设计应为三乘三。此时的手性分离模拟和实验之间具有极好的拟合 (ΔtR < 0.1%),结果如下图:



09


Dwell Volume(柱前体积,梯度延迟体积) 存在差异是仪器间方法转移时经常会碰到的挑战。测量Dwell Volume的方法如下:

请描述您在进行仪器间转移时克服Dwell 差异的策略。


答:克服Dwell差异的策略有:①假如第二台HPLC的Dwell Volume比较小,可以在第二个系统的方法前加入梯度延时tdelay来补偿,这样做相当于增加了滞留体积。这个梯度延时的差异(单位:分钟)应等于两个系统间滞留时间的差异。(tD=VD/F)② 假如第二个梯度系统的滞留体积比较大,可在方法中加入一个总的梯度延时(这个梯度延时能有效地增加梯度时间值tD直到它的最大值,超过目标实验室仪器的tD)。③ 增加梯度的起始比例耐用性。利用ACD软件进行模拟(目标仪器比方法开发仪器的Dwell Volumn大,可以用起始比例降低来进行模拟,在目标仪器上保留时间会增大。目标仪器比方法开发仪器的Dwell Volumn小,可以用起始比例增高来模拟,目标仪器上保留时间会减小)。选起始比例,应该选耐用性好的平台顶端,而不是选择悬崖一边。④ 找到最佳的一阶梯度后,主动增加等度,并了解此等度的最长可达的时间。然后再到第二台仪器上进行时间的裁剪。⑤ 在仪器中人为增加一小节管线(不推荐)来抵消两边仪器Dwell Volume的差异。⑥ 比较两边仪器Dwell Volume差异的来源,在仪器进样器的参数设置中修改参数设置,使两边的Dwell Volume相当。



10


请比较Plackett -Burman 实验设计方法和传统耐用性实验方法的差异。


答:上图中的Plackett -Burman实验设计方法,主要是利用筛选因子实验设计模型,选择11个因子12次实验的设计表格,如下表。由于本方法考察7个因子,故实验设计表中有4列是虚拟的因子,我们可以随机选择4列作为虚拟考察因子(如C、E、G、K列)。通过上表的实验设计,开展12次实验,即可达到试验的目的,找到最佳的组合。

而如果采用传统的耐用性实验方法,同样是考察7个因素2水平,则需要运行7*2=14次实验才能达到要求。无疑采用Plackett -Burman实验设计更高效更快捷,且得到的结果经过统计学评估,更科学。而不是传统上的评直觉去判断。




ACD/Labs已经陆续公布竞赛前三名的优秀答案,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兔年将至,ACD/Labs祝各位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