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药理学专题 | IF14!中药代谢组+网络药理学研究牛樟芝治疗肝癌

2023-02-14 23:41:14, 小迈 武汉迈特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前言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自2020开始一直处于火热的阶段,同时也因为其简单易操作带来了许多问题,而为了保证网络药理学的健康发展,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主持制订了国际第一部《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也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未来网络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既然如此,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在指南下的如何通过结合网络药理学的研究发表高分期刊,获取可靠的研究结果。



牛樟芝通过在体外和体内靶向PI3K/AKT 介导的细胞周期进程发挥抗肝癌作用

●期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IF:14.903

●发表时间:2021.7



肝细胞癌(HCC)被认为是最常见的肝癌亚型,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率的第四大原因,这不仅是由于其高扩散、转移和复发率,而且还由于治疗效果。目前,多种药物,如索拉非尼和瑞戈非尼,均能提高H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然而,这些药物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作用时间短、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寻找安全、高效、低毒、逆转耐药的新药迫在眉睫。


作为补充和替代医学的主流形式,中医药(TCM)因其有益的效果和没有严重的副作用而被癌症患者广泛接受。牛樟芝是一种稀有菌类,生长于中国台湾,分布于海拔200-2000 m的阔叶林中。药理研究表明,牛樟芝具有抗肿瘤、保肝、免疫调节、抑制血管新生内膜形成、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抑制血小板聚集等生理活性。在众多功能中保肝作用,尤其是抗HCC是最常报道的。牛樟菌可以降低HCC 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然而,尚未阐明牛樟菌在抗 HCC中的主要作用和机制。


如今,牛樟芝以发酵酒或纯培养的粉末、片剂、滴丸和胶囊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并逐渐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保肝剂和保健品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牛樟芝含有多种生理活性化合物,包括萜类、腺苷、有机锗、微量元素、蛋白质、麦角甾醇、维生素、烟酸、核酸凝集素、甲壳素、木质素等。然而,目前有关牛樟芝化学指纹图谱的报道较为零散,缺乏系统研究。此外,对牛樟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成分的治疗效果或定量分析上。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全面的化学指纹以及化学成分、分子靶点、信号通路和抗HCC 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仍然难以捉摸。








1. 牛樟芝的化学成分鉴定及靶点收集分析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手段共鉴定到139个物质,包含102个萜类、8个苯环型、2个嘌呤核苷酸和22个其他类。


    

1 antcin A物质鉴定结果


对ACDPs中鉴定得到的成分利用SWISS ADME数据库筛选用于下一步的靶标预测分析的成分,筛选的成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胃肠道吸收(GI absortion)设置为“HIGH”作为药物吸收的条件,用于筛选具有良好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活性化合物。其次,在五种预测性质(Lipinski、Ghose、Veber、Egan、Muegge)中具有“YES”的两种或多种化合物可以被视为活性成分。其中有72种活性成分具有高胃肠道吸收和适当的药物相似性。


对满足筛选条件的成分使用Swiss TargetPrediction 用于预测化合物的靶标,筛选条件设定为可能性>0.12;同时,从NAPSS数据库中下载了关于ACDPs已验证目标的信息,与前面得到的靶标信息进行合并,并构建成分-靶标网络(图2A)。然后,对整合的目标进行GO和KEGG的富集分析(图2B、C)。GO富集分析表明,ACDPs的靶点与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控,炎症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密切相关(图2B)。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ACDPs的靶点在癌症、乙型肝炎、FoxO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等通路中显著富集(图2C)。


    

2 牛樟芝成分-靶点网络图及靶点GO/KEGG富集分析


2. 肝癌疾病靶点(标志物)预测

    

3 肝癌靶点预测流程及结果


1.利用登录在GEO上的肝癌相关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分析

在GSE14520、GSE45267、GSE64041和GSE112790的数据集中总共获得了514个HCC样本和341个正常样本。如图4A-D 所示,PCA的结果表明,每个样本中的肿瘤和正常组织样本数据集来自不同人群,说明样本来源可靠。然后,在ggplot2可视化后,limma包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热图如图4I-L所示。聚类热图结果证明,DEGs可以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因此DEGs可以代表整个样本。接着通过Robust Rank Aggreg (RRA)整合DEG,获得293个DEG,包括120个上调基因和173 个下调基因(图4M)。DKK1、REG3A、DEFB1、MMP12和LCN2是前五位上调基因,而STAB2、CLEC1B、CXCL14、FCN3和ASPM是前五位下调基因。


    

4 GEO获得的肝癌表达数据分析

(A)-(D) GSE14520、GSE45267、GSE64041和GSE112790的PCA图。 (E)-(H) GSE14520、GSE45267、GSE64041和GSE112790中DEG的火山图。(I)-(L) GSE14520、GSE45267、GSE64041和 GSE112790中DEG的热图。(M) TOP 20上调和下调DEG的热图。


2.利用GEO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在TCGA 数据库中继续筛选。

TCGA数据库中包含374个HCC组织和50个正常组织。生存分析表明,来自HCC患者的113个DEG与总生存率(期)显著相关。ROC分析显示,来自HCC患者的41个DEG与肿瘤的识别显著相关。在LIHC中,对总生存率(期)有显著影响的DEGs是AURKA、CCNB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1)、SUMO激活酶亚基1(SAE1)和拓扑异构酶IIα(TOP2A),这些基因的相应ROC曲线展示在图5。通过结合对总生存率(期)和肿瘤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的LIHC结果,获得了与HCC密切相关的41个DEG(41个上调基因)。


    

靶标生存分析和ROC分析


3.DisGeNET数据库获取肝癌靶标

在DisGeNET数据库中有5725个与HCC相关的条目。通过将阈值设置为0.5,收集了40个HCC靶标。最后通过合并这些靶标,获得了79HCC的靶标(生物标志物)。


3. 网络分析

将通过成分预测的靶点和疾病预测的靶点进行交叉分析,获得ACDPs中与HCC相关15个靶标(图6A)。然后将这些靶标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建立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基于此,使用了MCODE计算PPI网络中具有特殊功能的模块的插件。筛选模块化分析得分≥4,共收集到CCNB1、CASP8、CCNE1、CDK1、PIK3CA、MET、AURKA、TOP2A和TERT等9个靶点。这些靶点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它们显著富集了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和细胞周期信号通路,例如癌症通路、病毒致癌通路和P53信号通路(图6B)。


同时,利用筛选得到的靶标与ACDP的活性成分建立成分-靶标网络图(图6C)。然后,使用分子对接方法来预测ACDP生物活性化合物与相应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zhankuic acid E 与CDK1、PIK3CA和CCNE1具有潜在的高结合亲和力,灵芝醇B与CDK1和PIK3CA具有潜在的高结合亲和力,灵芝酚与CCNE1具有潜在的高结合亲和力,灵芝酚A具有与TERT的潜在高结合亲和力等等。活性化合物和蛋白质的三维和二维结合模式如图6D和E。综合起来,这些结果表明ACDPs可能通过降低细胞表达PI3K/AKT信号级联调节的循环相关蛋白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构建及分子对接分析


4. 验证实验

1.体外实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ACDPs对HCC细胞的影响,利用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HepG2、Huh-7和SMMC-7721进行实验。


首先,使用细胞计数实验CCK-8测定法检查了ACDPs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不同浓度(0、0.4、0.8、1.6和3.2 mg/mL)的ACDP预处理细胞24或48小时。结果表明用ACDP处理细胞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HCC细胞的活力(图7A-C)。然后,同时利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进一步证明了ACDPs在体外具有合理的抗肝癌作用(图7D),与CCK-8测定的结果一致。此外,通过细胞增殖实验EdU 测定证实了ACDP的抗增殖作用(图7E-G)。


其次根据信息学结果,ACDPs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影响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uh-7细胞cyclin E1和CDK1的表达。如图7H所示,在ACDPs刺激后它们显著减少。除此之外还发现,在ACDPs刺激下,cleaved-caspase 8的表达增加。同时,ACDPs降低了PIK3CA的表达和AKT的活性。总之,ACDPs可以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在肝癌中发挥抗癌作用。

    

7 体外实验验证



2.体内实验

为进一步验证ACDPs的抗肿瘤作用并探索其体内可能机制,建立了BALB/c小鼠HCC模型。


与模型组相比,ACDPs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小鼠肿瘤生长(图8A和B)。给予200和400 mg/kg/天ACDPs后,肿瘤重量分别减少了48%和67%,并且显著减少了肿瘤体积(图8C和D)。同时统计了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曲线,表明ACDPs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cyclin E1、CDK1、PIK3CA、p-AKT和AKT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cleaved-caspase 8的表达水平升高(图8E)。总之,这些数据表明,ACDPs诱导的细胞增殖抑制与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8 体内实验验证


本文亮点



1.本研究首先依赖于代谢组学技术手段,对中药单方中的成分进行鉴定,获得可靠的成分数据,这一步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从根本上避免“同质化”的问题。相较于只从目前中药数据库中获取成分信息,既可以避免出现“异病同治”这种筛选到在中药中普遍存在的物质,也可以为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选到在牛樟芝中的药效特有物质。


2.其次,本研究相较于以往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在疾病靶点筛选中,同时利用已有的基因表达数据,能辅助在网络图构建中缩小需要重点关注的靶点数目;


3.最后,利用体内外实验对生物信息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也表明分析的方向和结果是无误的,对于后续利用网络药理学研究不仅建立了极大的信心,同时也可以推动中药方证药理学的发展。


本文整体的研究思路也符合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网络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主持制订了国际第一部《网络药理学评价方法指南》,也给了我们学习的思路。


中药代谢组-网络药理学-验证实验 研究解决方案:

除了学习到这篇文章中利用代谢组学技术手段来对中药成分进行鉴定,我们也可以同样通过利用中药饮片道地差异的成分来辅助药效成分筛选,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中药复方进行成分获取。药效成分获取的越准确,越有利于后续进行靶点预测,最终也会决定药效机制的阐述



检测技术



迈维代谢在过去的3年里,也专注于开发中药物种中的成分,数据库中包含20000+成分,其中90%以上都是在中药中出现的木脂素、香豆素、萜类、生物碱类型物质,对于中药物种中成分鉴定无疑是一个好选择。


99%的代谢组学研究者都在阅读下文(精彩合集,欢迎收藏):

项目文章丨IF=17!肠道菌群及代谢与血管功能再添力证

项目文章集锦

蛋白专题合集

Biomarker专题合集

空间代谢组合集

肠道菌群&微生物专题

生信小工具专题




客服微信:metware888

咨询电话:027-62433042

邮箱:support@metware.cn

网址:www.metware.cn

我就知道你“在看”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