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吸附科普百问(基础篇10-13问)

2022-10-21 09:31:36, 杨正红 理化联科(北京)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Chapter 01  基础篇     

10. 孔的类型有哪些?

     工业催化剂或载体作为多孔材料,是具有发达孔系的颗粒集合体。一般情况是一定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晶体结构规则组成含有微孔的纳米级晶粒;而因制备化学条件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若干晶粒又可聚集为大小不一的微米级颗粒,然后工业成型成更大的团粒或有不同几何外形的颗粒集合体。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生成不同的孔结构。如,高温烧结或挤压成型的多孔固体的孔结构是无规则的;而由胶体在充水的初级结构中沉淀、收缩、老化,会产生特征性的微孔结构(典型例子如水泥和石膏)。 

     沸石和分子筛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它内部的孔是由晶体内的孔道、缝隙或笼组成的,具有均匀尺寸和规则的形状。在沸石内部,笼是由直径0.4~1nm的窗口相连。一个笼可以看作是一个球形孔。 

     所以,实际体积中的孔结构都是复杂的,是由不同类型的孔组成的。在分子水平上看,孔的内表面几乎都是不光滑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基本类型开始(如图1-2所示),然后建立它们的各种组合。

     最典型的是筒形孔(圆柱孔),它是孔分布计算的一个基础模型。 

     挤压固化但还未烧结的球形或多面体粒子多是锥形孔(楔形孔,棱锥形空隙)。 

     裂隙孔是由粒子间接触或堆砌而形成的空间。这个模型也是溶胀和凝聚现象的计算基础。 

     墨水瓶孔都有孔颈。孔径是较大孔隙的颈口,因此墨水瓶孔也可以看成是球形孔与筒形孔的组合。沸石类的孔隙是稳定的,但被“颈口”所控制,它可以被看作是筒形孔和墨水瓶孔的中间状态。


图1-2   孔形的分类

                                            

11. 孔宽是如何分类的?

    按照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在 1985 年的定义和分类,孔宽(见图1-3)即孔直径(对筒形孔)或两个相对孔壁间的距离(对裂隙孔)。

    (1) 微孔(micropore)是指内部孔宽小于 2nm的孔。

    (2) 介孔(mesopore)是宽度介于2nm 到 50nm的孔。

    (3) 大孔(macropore)是孔宽大于50nm 的孔。 

    2015年,IUPAC对孔径分类又进行了细分和补充,即:

   (4) 纳米孔(nanopore):包括微孔、介孔和大孔,但上限仅到100nm。

    (5) 超微孔(ultramicropore):孔宽小于 0.7nm的较窄微孔。 

    (6) 极微孔(supermicropore):孔宽大于0.7nm的较宽微孔。


                              图1-3   孔宽                                 

12. 比表面和孔径分析方法都有哪些种类?

    这些方法包括气体吸附法、压汞法、电子显微镜法(SEM或TEM)、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小角中子散射(SANS)等。2010 年,美国分散技术公司(DT)和美国康塔仪器公司还联合开发了电声电振法,比利时 Occhio 公司开发了图像法大孔分析技术。总体来说,每种方法在孔径分析方面都有其应用的局限性。 

    纵观各种孔径表征的不同方法,气体吸附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因为其孔径测量范围从 0.35nm到100nm以上,涵盖了全部微孔和介孔,甚至延伸到大孔(即纳米孔)。另外,气体吸附技术相对于其它方法,容易操作,成本较低。如果气体吸附法结合压汞法,则孔径分析范围就可以覆盖从大约 0.35nm到1mm的范围。气体吸附法也是测量所有表面的最佳方法, 包括不规则的表面和开孔内部的面积。


13.  什么是吸附?它与吸收有什么区别? 

    固体表面的气体与液体有在固体表面自动聚集,以求降低表面能。这种固体表面的气体或液体的浓度高于其本体浓度的现象,称为固体的表面吸附(adsorption)。整个固体表面吸附周围气体分子的过程称为气体吸附。事实证明,监测气体吸附过程能够得到丰富的关于固体特征的有用信息。 

    当吸附物质分子穿透表面层,进入松散固体的结构中,这个过程叫吸收(absorption)。有时,区分吸附和吸收之间的差别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样,更方便或更广泛使用的术语吸着(sorption)就包含了吸附和吸收这两种现象,以及由此导出的术语:吸着剂(sorbent),吸着物(sorbate)和吸着物质或吸着性(sorptive)。 

    当吸附(adsorption)用于表示过程时,其对应的逆过程是脱附(解吸,desorption)。在脱附过程中,由于分子热运动,能量大的分子可以挣脱掉束缚力而脱离表面,吸附量逐渐减小。名词“吸附”和“脱附”后来作为形容词,表示用实验测定吸附量的走向研究,即吸附曲线(或点)或脱附曲线(或点)。当吸附曲线和脱附曲线不重合时,会产生吸附回滞(adsorption hysteresis)。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