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变形的措施

2022-07-15 11:10:31, 北京华欧世纪 北京华欧世纪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后会有残余应力出现!而只发生弹性变形时却不会产生残余应力。原因:金属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是不均匀的,有的部位变形量大,而有的部位小,它们相互之间又是互相牵连在一起的整体,这样在变形量不同的各部位之间就出现了一定的弹性应力-----当外力去除后这部分力仍然存在,就是所谓的残余应力.根据它们存在的范围可分为:宏观应力\\微观应力和晶格畸变应力。注意它们是在一定范围存在的弹性应力。

我们真正关心的是零件加工后的质量。由于毛坯制造过程中会造成较大的残余应力,而这些零件毛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残余应力在加工之前不引起毛坯明显变形。当零件加工之后,原来毛坯中残余应力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应力释放出来,会造成零件很快变形而失去应有的加工精度。减小毛坯中因制造而残留在毛坯内部残余应力对零件加工质量的影响,通常要进行消除应力的热处理,对要求精度高的零件要在粗加工后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加快残余应力的重新分布面引起的变形过程,然后再精加工。不仅对细长轴,而且包括所有要经过冷校直的零件(如型钢、导轨),应当注意残余应力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影响高精度零件质量的残余应力主要是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在切削过程中的残余应力由机械应力和热应力两种外因引起。机械应力塑性变形是切削力使零件表层金属产生塑性变形,切削完成后又受到里层未变形金属牵制而残留拉应力(里层金属产生残余压应力)。第三变形区内后刀面与已加工表面的挤压与摩擦又使表面金属产生残余压应力(里层金属产生残余拉应力)。如果第一变形区内应力造成的残余应力大于第三变形区内产生的残余应力,则机械应力所造成的残余应力表现为残余拉应力。反之,由于机械应力引起的残余应力为残余压应力。

在机械应力引起零件的残余应力的同时,切削热也引起残余应力。切削中表面层金属受热膨胀产生的塑性变形受里层低温金属阻碍而产生应力,在切削后的冷却过程中,表层金属体积收缩受里层金属阻碍而产生残余拉应力。当切削温度高于材料相变温度产生相变时,热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会更大。综合切削过程中的机械应力与热应力的作用结果,决定了已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的大小。

应力分析仪

磨削加工中磨削热造成零件相变而体积膨胀、冷却液作用及磨粒挤压金属都能够引起零件表层的残余应力。

磨削残余应力不仅引起零件变形,严重的磨削残余应力还可能导致零件的磨削裂纹。减小残余应力及其所引起变形的措施,原则上是在加工中增加去应力工序。使精加工之前消除零件的残余应力,尤其一些仪器用的精加工零件,去应力人工时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工序。

塑性变形中外力所作的功除大部分转化成热之外,还有一小部分以畸变能的形式储存在形变材料内部。这部分能量叫做储存能。储存能的具体表现方式为:宏观残余应力、微观残余应力及点阵畸变。按照残余应力平衡范围的不同,通常可将其分为三种:

(1)第一类内应力,又称宏观残余应力,它是由工件不同部分的宏观变形不均匀性引起的,故其应力平衡范围包括整个工件。例如,将金属棒施以弯曲载荷,则上边受拉而伸长,下边受到压缩;变形超过弹性极限产生了塑性变形时,则外力去除后被伸长的一边就存在压应力,短边为张应力。这类残余应力所对应的畸变能不大,仅占总储存能的0.1%左右。

(2)第二类内应力,又称微观残余应力,它是由晶粒或亚晶粒之间的变形不均匀性产生的。其作用范围与晶粒尺寸相当,即在晶粒或亚晶粒之间保持平衡。这种内应力有时可达到很大的数值,甚至可能造成显微裂纹并导致工件破坏。

(3)第三类内应力,又称点阵畸变。其作用范围是几十至几百纳米,它是由于工件在塑性变形中形成的大量点阵缺陷(如空位、间隙原子、位错等)引起的。变形金属中储存能的绝大部分(80%~90%)用于形成点阵畸变。这部分能量提高了变形晶体的能量,使之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故它有一种使变形金属重新恢复到自由焓最低的稳定结构状态的自发趋势,并导致塑性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回复及再结晶过程。

关于华欧

北京华欧世纪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布鲁克公司(Bruker),芬兰应力技术有限公司(Stresstech Oy)中国区域合作战略伙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专业检测分析仪器供应商,我们追求专业、精确、便携、效率等专业技术支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

一、北京华欧世纪是布鲁克(Bruker)手持式光谱仪在合金、矿石、土壤环保等行业授权中国代理商和售后服务中心。

二、北京华欧世纪是芬兰(Stresstech Oy)X射线应力仪和磨削烧伤仪中国地区独家代理商,几十年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最先进的无损检测设备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公司致力于品牌经营,追求卓越。更多详细资讯敬请浏览公司网站:http://www.volwin.cn。

往期精彩回顾

表面热处理【原理】齿轮磨削烧伤检测技术原理主动锥齿轮轴花键断裂分析齿轮传动噪声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齿轮磨削烧伤检测技术干货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