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QbD的HPLC分析方法开发以及案例分享

2022-05-14 04:30:30, 舒菲菲 嘉诺康 Advanced Chemistry Development, Inc. (ACD/Labs)


ACD/Labs

本文内容是2022年3月-4月同写意系统化分析方法开发系列网络培训的第四节的部分内容。应听众的要求,我们将把此次系列演说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重现,以期令更多的读者可以有更深入的学习和讨论的机会。

本次的分享分为以上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AQbD的理解,第二部分武汉嘉诺康公司分析方法开发DOE案例分享,第三部分武汉嘉诺康公司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方法耐受性研究。


分析方法开发是一个不断转变,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截止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依然是试错法和单因素考查法,通过考查条件变化时,目标化合物的对称因子,理论塔板数等,最终确定我们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如图所示:我们找到的是局部最优解,而非整体最佳方案。


同时,在用单因素方法进行考查时,还容易忽视各因子之间的交互影响。如图上所示,雄兔和雌兔之间,会发生交互,只有雌雄同笼时,才会有响应发生。而实际的分析检测同样如此,各检测条件之间,也会发生交互影响,仅仅进行单因素考查,就会忽视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就使得试错及单因素考查的方法,本身就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耗时长,未考虑交互作用,由于前期未进行风险评估,方法耐受性差,从而使方法在转移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


公司在方法转移过程中,就曾出现类似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从WATERS转移至THERMO上时,不同品牌仪器滞留体积不同,也可能是方法在开发过程中,风险评估不充分,方法的pH值离pKa太近,导致部分对pH敏感化合物保留受pH影响较大,使分离出现问题。


ICH的Q14草案,对分析方法开发向AQbD转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同时Q14也给出了相应的分析方法开发流程图。强调了ATP,风险评估等等。


从试错到单因素考虑,到AQbD,其主要的区别,在于方法建立阶段,ATP的确定及风险评估,确定CQA,方法优化阶段采用DOE的方式进行方法优化,充分了解方法的知识空间,建立方法的可操作空间。


分析方法开发,正逐步向AQbD转变。


从试错向AQbD转变,其基本的分析方法开发框架流程如图如示。注意在方法开发阶段,进行风险评估,筛选关键因子,进行DOE建模,评估参数影响并确定MODR。


依照不同的方法,我们应建立不同的风险评估表,针对CQA,评估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


软件建模方法参数筛选和优化如图所示,可供参考。


各种信息学和统计学软件的出现,为方法开发从试错向AQbD转变提供了可能。在DOE阶段,可以使用ACD,在后期方法耐受性评估阶段,可以使用MINITAB,JMP等。


第二章,本公司案例分析。


本公司目前的方法开发决策树如下:拿到合成工艺路线后,根据结构已知或未知,获得物质的logD叠合图,再进行下一步,pH的筛选。以峰型,峰数量和选择性确定pH,再进行色谱柱,流动相优化,同样以峰形,峰数量和选择性,确定色谱柱和流动相。然后进行梯度及温度的优化建模,根据分离度,运行时间,耐用性为标准,最终确定分离条件。


案例1如图所见


该案例中,部分杂质无保留,还有部分杂质保留太强,在下一针空白中出峰,因此药典方法,基本不适用。


对待测化合物测定logD,多种杂质的logD随pH影响极大,在酸性条件下,显示logD曲线相对较缓,但是考虑到初步筛选,依然选择四个不同的pH进行筛选,同时多种化合物显示logD较小,说明常规C18柱可能保留较弱。


选择pH2.5,7.5,5.0,10.0,分别选择磷酸盐,醋酸盐,氨盐三种缓冲体系,酸性条件下,pH2.5时,保留及峰形都相对较好,因此选择pH2.5。


考虑到待测物保留相对较弱,在筛选色谱柱时,选择了亲水柱,典型的广pH xbridge柱,考虑到待测物有苯环,选择了部分苯基柱。


筛选结果:在T3柱上,峰数量最多,不对称度较好,最早出峰化合物保留满足要求,选择T3柱。


T3色谱柱如图所示。


进行弱洗脱流动相的筛选,考虑到化合物保留较弱,选择了两种离液剂TFA以及高氯酸钠,同时也使用了常规的磷酸盐作为缓冲盐体系。结果表明,强离液剂高氯酸钠,可以明显改善峰型,增强保留,并影响难分离化合物的分离,如图所示。

在高氯酸钠体系下,化合物的分离,保留,峰型都有明显改善,因此选择了高氯酸钠磷酸盐体系。


考查盐浓度的影响,在50mM的高氯钠浓度下,分离效果最佳,出峰最多,选择50mM高氯酸钠盐。


筛选pH,色谱柱及弱洗脱流动相之后,确定了开发的一些关键因素,进一步进行DOE实验设计,对实验数据进行建模,进行方法优化。


进行了三因素的建模,条件如图:


通过18针的实验,ACD给予的建模如图所示:显示所有色谱峰,均能实验分离。


将分离空间进行放大,所有橙色区域以内的部分,均为方法的耐受性空间,在此空间范围内,均能达到化合物分离度大于1.5的要求。


对ACD给予的方法进行上机验证,所有杂质均实现了分离,分离度大于1.5,满足要求。


案例2同样为某API中控方法的建立。


首先进行待测物logD的评测,logD较小,提示该化合物存在保留风险。


进行pH值的筛选,根据logD,由于存在保留风险,因此在进行酸性pH筛选时,直接加入离液剂高氯酸钠增强保留。

同时这步评估主要是评估化合物的峰型,希望主峰不对称度良好。筛选结果表明,在pH2.5,使用高氯酸钠体系时,满足要求,因此选择pH2.5。


进行色谱柱的筛选,一共选择了6根色谱柱,这步的筛选,主要是考虑到主峰与中间体及有关物质的分离。


筛选结果,在XTIMATE上,分离出的色谱峰个数最多,因此最终选择该色谱柱。


进行梯度和温度的DOE实验设计,由于前期条件筛选不充分,只进行了色谱柱和pH的筛选,因此分离度均不能满足要求。


进行流动相的筛选,发现流动相的比例,对分离有较大影响。


进行了三因素的筛选,分别为梯度,温度,混合有机相。在进行ACD模拟时显示,预测色谱峰可以实现完全的分离,出现大面积可分离空间。


根据ACD模拟给出的最优条件,进行上机实测,结果显示,所有杂质均实现了分离,分离度满足要求。


实测图与模拟图对比,几乎完全重合。


利用ACD建立的液相方法,通常在方法建立阶段,也会进行DOE实验设计与筛选,但是DOE实验一般是3因素3水平。然而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远远超过3因素。

利用常规方法来考查较多的影响因素时,实验所需个数较多,从时效性上,很难满足要求。


利用统计学PB实验来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我们进行8因素研究,总共只需要进行15次实验,就能给予我们需要的结论,大大增加时效性。


如图为常规的实验条件


如图所示,在常规实验条件下,有部分关键分离对分离度可能存在耐受性问题。


对方法进行评估,我们将所有列入风险的因素,综合考查。


选择方法的高低水平及相应的关键方法属性和限度要求。


利用MINITAB,进行PB实验的耐用性研究,运行序列随机化。


结果如图,除了分离度2,其他方法属性在高低因子水平内,均能满足要求,分离度2在极限条件下为1.2,接近限度要求。


同时,从PB实验分析图中,我们还能得到其他有用信息。如通过显著因子的绝对值判断哪些因素对响应有显著影响,绝对值越大,影响越大。同样的,对于主效应图的理解,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影响越大。


将预测结果与实际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验值与拟合值的差异在0.8%-13.2%,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即模型基本与实际结果相一致。


通过PB研究,我们可以判断,对于我们设定的关键方法属性和限度要求,在高低因子范围内,预测显示基本都能满足要求,唯独分离度2,已经接近限度要求1.2,对于分离度2来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为流速,因此,我们的设计空间要严格的限制流速。


同时,通过PB的等值线图,我们也可以判断对于关键方法属性有重要的影响因素。


通过PB的耐用性研究,建立起整套方法的知识空间和可操作空间。了解对于每一个关键方法属性有影响的因素及影响因素的大小,为之后的方法验证及转移打下良好的基础。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完整视频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