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杀——磷酸化组学揭示PIKK在遗传毒性胁迫下的分工合作

2020-12-01 13:39:04, 景杰学术 杭州景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景杰学术| 报道


题目:Phosphoproteomics reveals novel modes of function and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PIKKs in response to genotoxic stress

发表时间:2020年11月20日

期刊:The EMBO Journal

影响因子:9.889

作者及单位:来自以色列、瑞士和奥地利的研究者们

主要结论:创建了一个更完整且具价值的DRR候选因子库,同时发现三个PIKK在DNA双链断裂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模式。

关键词:DNA损伤;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修饰组学


生物体细胞基因组完整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威胁,包括DNA复制过程中碱基错配、化学物质产生的交叉链(cross-links)、电离辐射诱导的DNA单链或者双链断裂等。其中,DNA双链断裂被认为是细胞毒性最强的DNA损伤。而在面对外界的各种威胁时,细胞也进化出复杂精密的DNA损伤修复途径来维持其基因组信息完整性,即 DNA损伤反应(DNA damage response, DDR)


目前已知在DDR复杂网络首先由三个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蛋白激酶家族(PIKKs)成员—共济失调毛细管扩张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ATM)、DNA依赖型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DNA-PK)、ATR (ATM and RAD3-related)识别DNA损伤,再通过延缓或者阻滞细胞周期以保证细胞有足够时间进行DNA损伤修复,并启动信号级联促进DNA修复。尽管当前对于三个PIKK成员的研究已经获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很多肿瘤的潜在治疗药物即PIKK抑制剂、ATM在DNA双链断裂中发挥最主导的传感器作用等,但是,在遗传毒性胁迫的环境下,三个PIKK成员如何进行人分工合作去共同完成响应,却仍然有待探索。


文献速读


近日,来自以色列、瑞士和奥地利的研究者们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发表重要研究,对人野生型和A-T细胞(ATM缺失)进行DNA双链断裂诱导剂—新制癌菌素(neocarzinostatin, NCS)处理并进行全面的磷酸化修饰组学研究,同时利用靶向蛋白质组学SRM技术对于鉴定结果进行最终验证。作者不仅通过和一些过往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了一些新的DNA损伤反应参与因子,创建了一个更完整有价值的DRR候选因子库。同时发现三个PIKK在DNA双链断裂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模式,例如在A-T细胞中,ATR和DNA-PK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偿ATM的缺失所带来的影响。


1、DNA双链断裂响应过程中的磷酸化修饰监测


作者首先分别对来源于健康人和A-T患者的淋巴母细胞(样本策略)进行NCS药物(放射模拟)处理,并在处理时选择行加入了ATM、DNA-PK和ATR 抑制剂。NCS处理20、60和240 min后分别收样,进行磷酸化修饰组学检测(质谱策略)。作者共鉴定到来源于2,818个蛋白的9,690个磷酸化肽段,其中有超过1,000个位点在至少某一时间点出现修饰有无的变化。GO分析显示,对NCS做出响应的磷酸化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中,并参与DNA损伤和mRNA处理等关键生物学过程(图1)。为了鉴定出除PIKK家族之外的一些参与到DNA双链断裂响应过程中的激酶,作者进行了细致的motif分析,并且将自己的结果与过往34项相关报道进行整合对比,建立了一个更新更完整的资源库。

图1  DNA双链断裂响应过程中的磷酸化修饰监测

2、PIKK在DNA损伤反应中的高度参与性


为了更好的解释不同PIKK在DNA损伤反应中的作用模式,作者利用三种不同的PIKK抑制剂(分别为ATM、DNA-PK和ATR 抑制剂)对野生型细胞进行处理。作者发现,PIKK负责了基本70%的NCS响应调控过程,而且其中大多数是ATM依赖性的。除此之外,在NCS引起的磷酸化过程中,有一些磷酸化位点和蛋白是受到不止一个PIKK调控的(图2a-b)。以往报道证明ATM是DNA双链断裂响应的最主要传感器,而ATR则主要负责调控复制压力响应。因此作者除NCS处理之外,也进行了HU处理来诱导复制压力,观测PIKK之间的作用模式。有趣的是,作者发现在NCS处理20min后ATM依赖的磷酸化位点会以ATR依赖的磷酸化响应HU处理,而如ATM依赖性的pT68/CHK2位点(典型的DNA双链断裂响应位点)在HU处理仍然是ATM依赖性的。

图2  PIKK在DNA损伤反应中的高度参与性

3、PIKK之间的 “相爱相杀”


作者观测到NCS诱导的磷酸化反应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在NCS处理4小时后,它们的磷酸化水平会在DNA-PK抑制剂处理的WT细胞中(相对于未经过此抑制剂处理组)进一步升高。而且这种现象仅出现在WT组别,并没有在A-T细胞中观察到,表明它代表ATM依赖性磷酸化现象。通过后续分析,作者认为DNA-PK可能负向调控ATM或者正向调控一些ATM对抗作用的因子,而DNA-PK抑制剂加入也许通过更多的DNA双链断裂的堆积激活了ATM通路。除明显的对抗作用外,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发现在ATM缺失的A-T细胞中,DNA-PK和ATR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其缺失所导致的影响,例如有55个ATM依赖性的特异性磷酸化位点会在A-T组别中呈现DNA-PK或者ATR依赖。这种弥补现象,在加入了ATM抑制剂的野生型细胞中也得到了证实(图3)

图3  PIKK之间的分工与合作

最后,作者还利用了靶向蛋白质组学的方法(SRM)对部分关键的磷酸化蛋白和位点进行了验证,再次证实了前期修饰组学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小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人野生型和A-T细胞(ATM缺失)进行DNA双链断裂诱导剂—新制癌菌素(NCS)处理并进行全面的磷酸化修饰组学研究,不仅发现了一些新的DNA损伤反应参与因子,创建了一个更完整有价值的DRR候选因子库。同时发现三个PIKK(ATM、DNA-PK和ATR)在DNA双链断裂过程中以及复制压力响应中的重要参与作用。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干扰和不可替代性,例如各自特异性的依赖性的磷酸化位点以及DNA-PK对ATM的负向调节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合作性,例如在在A-T细胞中,ATR和DNA-PK可以一定程度上补偿ATM的缺失所带来的影响。通过全面的磷酸化修饰组学研究以及激酶motif分析,此研究对PIKK在DNA损伤反应中的作用网络进行了更清晰的绘制和描述。




磷酸化修饰组学




磷酸化修饰(phosphorylation)发生在细胞内超过30%的蛋白质上,是调节和控制蛋白质活力和功能的最基本、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机制。磷酸化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调控细胞的增殖、发育、分化、凋亡等生命活动,广泛运用在信号通路转导、细胞凋亡、发育分化、癌症机理等研究领域。

景杰生物率先推出高深度磷酸化修饰定量分析,使用专有抗体靶向富集磷酸化修饰肽段,降低样本复杂性;结合严格的双重质控和生信分析,强强联合,广泛应用在生理病理下磷酸化机制研究。

往期精彩推荐



Nucleic Acids Res | 同济大学毛志勇组揭示去乙酰化酶SIRT6促进DNA损伤修复新机制

2020-08-31

Science Advances | 超高深度巴豆酰化组学分析揭示其在DNA损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

2020-03-14

顺藤摸瓜,PNAS:磷酸化修饰组学揭示“亲吻病毒”EBV感染促进肿瘤发生的信号机制

2020-11-09

Cell Metab 以小见大 | 磷酸化修饰组学揭示T2D iMyos细胞系多维度的信号缺陷网络表征肌肉胰岛素抵抗

2020-09-28

蛋白基因组学再登Cell:首次全面揭示小儿脑癌发生机制和治疗靶标

2020-11-26


参考文献:
Sapir Schlam-Babayov et al., 2020. Phosphoproteomics reveals novel modes of function and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PIKKs in response to genotoxic stress. The EMBO Journal.

本文由景杰学术团队报道,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如您需要搜索更多往期精彩内容,可点击公众号右上角人像标志后,在上方搜索框内通过关键词搜索相关内容。如有转载、投稿等其他合作需求,请文章下方留言,或添加微信ptm-market咨询。

#关注领取新人福利,下载最近三年影响因子(后台发送关键词“新人”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