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故事 | 中国食品质量检测的守护者

2020-10-30 17:42:15, Waters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2020年9月,在浙江杭州的一幢不起眼的建筑中,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某个实验室里灯火通明,这个专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实验室正紧张而忙碌地进行着一批与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息息相关的研究。而这个实验室的领头人之一,便是本文的主角—— 任一平。

任一平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总工程师 

任一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退休前担任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所名誉所长。是“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二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现在仍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任总工程师。长期从事食品安全与营养检测和检测新技术的研究与国家标准的修、制定。






筚路蓝缕



技术引进背后的不倦学习

40年前,刚刚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不久的任一平开始从事食品检测工作,当时的他可能还没有想到,自己将为惠及亿万同胞的食品质量体系建设做出怎样的贡献。1984-1985年,任一平所在的浙江轻工业研究所参与了杭州食品厂第一代母乳化奶粉的研制,他成为产品中几十种营养素检测的主要承担者。当时,人们逐渐摆脱了物资匮乏,“菜篮子”正在经历从“吃得饱”向“吃得安全”的转变过程。因此,像是母乳化奶粉这类食品的质量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彼时的中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食品质量体系,国家标准或落后或缺失,检测实验室既缺乏设备、技术,又缺乏经验。面对食品质量检测体系“一穷二白”的现状时,任一平犯了愁。

决不服输又对新技术充满热情的他第一时间向单位报名,要求去德国学习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于是,已经36岁的任一平打着高低铺,仅仅用了十个月便快速完成了德语的学习,并先后两次前往德国进修食品检验技术。

任一平于德国留学工作时留影

白天跟着德国同行们完成实验室任务,晚上挑灯整理笔记。就这样,出国时带去的是一腔热情;回国时,带回的是用中德双语写满的实验总结笔记本、全球前沿的食品检测技术、一批用于检测的化学标准物质……这些丰富的收获如同种子,在归国之后迅速开花结果,首批成果便是其归国后参与制定的5413.1-32-1997系列国标,它是针对婴幼儿配方食品与乳制品质量的国家标准,也是我国最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食品国标之一。通过这一国标的制定和后续的更新完善,我国在婴幼儿食品与乳品领域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国内广大消费者买到安全的婴幼儿奶粉。




与时俱进



拥抱全新技术的“冒险”精神

归国后,任一平长期开展营养素、生物毒素新检测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在国内外发表了160余篇论文,SCI文章最高他引次数达近250次,并获得该杂志“最高引用奖”;承担和参与了三十余项食品安全国标的整合工作,可以说,他已经成为了中国食品质量检测体系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然而,一系列的成就并没有让他满足现状、故步自封。相反,热爱食品检测工作的他就像是这个领域的“探险者”,勇于去尝试和探索前沿的检测技术。因为当年赴德国学习的时候,任一平曾切身体会了先进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性。而归国之后,他也感受到了我国与全球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仪器设备层面,对于检测方法的开发、意识与认识也比较落后。因此,任一平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走在实验室检测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前沿。



承担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必须要跟紧国际潮流,不畏惧新的技术,而是要去积极地接触、尝试它们,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



当提及对待新技术的态度时,任一平给了这样的回答。而在任一平主导引入的众多全新食品检测技术中,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任一平团队实验室所配备的UPLC设备

黄曲霉毒素是毒性和致癌性极强的一种真菌毒素,而这种可怕的毒素却来自于食品中经常出现的黄曲霉菌,这意味着对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在检测黄曲霉毒素时,常用液相色谱的方法进行分离。

原先使用普通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时,往往需要30多分钟才能处理完一个样品,而随着国标要求的提升,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越来越低,普通色谱不得不通过加大取样量、进样量等方式才能勉强进行检测。

面对不断增加的检测需求,任一平大胆引入了沃特世公司提供的液相色谱领域前沿技术 —— 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PLC)。同样检测一份样品的6种黄曲霉毒素,UPLC仅需10分钟。同时,它拥有更高的检出限和大体积流动池,无需进行任何衍生操作,就能满足最低检测定量限要求。



在制定国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全国不同层次的实验室检测条件,并不是一味追求高精尖的技术,而是要优先选择经得起全行业应用检验的方法,



谈及制定国标的经验时,任一平回忆了当时引入UPLC的想法,



我当时主动试用了UPLC的方法去进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在使用后我非常有把握地确定,这个拥有大体积流动池的检测技术能够满足我们低限量的检测要求,因此果断地在黄曲霉毒素相关的国标中引入了这一技术。







目前,UPLC已经被广泛应用到食品安全相关国标中,例如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GB5009.209—2016水产品中西加毒素的测定(5009.274—2016食品中伏马毒素的测定(5009.240—2016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5009.111—2016等,可以说,UPLC技术已经成为了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检测技术之一。




脚踏实地



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未来

新技术的引入,并不是采购一套新设备那么简单,还需要配套的技能培训、方法开发以及使用理念上的更新。每当谈起新检测技术的引入,任一平经常会举UPLC的使用的例子,他始终坚信,对待任何新生技术,都要用全新的理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功效。

很多实验室在刚刚接触UPLC的时候,往往会觉得UPLC的柱压要高于传统液相,因此更容易产生堵塞,降低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在任一平看来,这种错误的认识正是由于用户在使用UPLC的时候仍然存在过时实验理念的缘故。任一平补充道



UPLC分析柱中2微米的填料应用,如果还是使用4-5微米的滤膜进行样液过滤,自然容易产生堵塞或柱压升高。但当你理解了UPLC的工作原理之后,自然就知道需要换成0.22微米滤膜的填料进行过滤。因此,在我的实验室就不会存在长期使用后色谱柱堵塞的问题。



当然,引入新技术之后,还需要检测人员脚踏实地地去围绕新技术进行检测体系的建设。已到耳顺之年的任一平又投入到了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食品安全项目中,去应对建设非靶向筛查体系的挑战。非靶向筛查,需要从样品中找出未知的毒性物质,这就要求检测机构拥有一个完善的毒物数据库和检测方法库,而建设云应用这样的一个数据库,将成为支持我国食品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任一平常说:



食品质量体系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通过一点一滴的长期努力耕耘。四十年的食品检测工作经验告诉我,我所做的每一份微小工作,引入每一项新技术所带来的每一次检测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能化为国家食品质量体系的一砖一瓦,筑起保护人们食品安全的城墙。



因此,已经到退休年龄的任一平依然活跃在食品检测的前线,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新技术的开放态度,继续为中国的食品质量体系贡献着力量,也为行业培养着下一代菜篮子的守护者。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