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一步,得到符合标准的无微生物纯水

2020-07-20 09:23:48, Q博士 默克生命科学


实验室纯水中的污染物常见的有颗粒、离子、有机物、微生物和气体,其中微生物污染与其他污染有显著区别。

首先是微生物是具有生命力的,去除水中微生物后过一段时间,微生物数量可能恢复至原来的数量甚至更多,而其他各种污染物在经过过滤和去除后,是不会自动生成或增加的。

纯水中常见的新月柄杆菌

By Adenosine (Made with Adobe Illustrator CS6) [CC BY-SA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其次,水中的细菌通常经过低营养度、氯化物消杀等严酷的环境考验,其生命力变得非常强。

再者水纯化系统中,起抑菌作用的氯化物必须要先去除,因为氯化物本身是污染物,而且对过滤膜都有腐蚀作用。经过这个环节后,纯水生产的过程没有强烈的化学抑菌手段。

在纯水系统尤其是自动化分析仪器内部管道系统中,其温热的环境更促进了细菌的生长。时间稍长,即能够形成多种微生物复合组成、带有自我保护功能、而且极难去除干净的菌膜。

纯水中常见的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via http://microbe-canvas.com

总之,微生物污染是影响最复杂,最难控制的,也是被严重忽视的。

对于临床实验室纯水微生物取样培养,推荐采用薄膜过滤法,并使用适合纯水环境微生物生长的低营养R2A培养基进行培养,推荐培养五天。

纯水微生物检测步骤较为复杂且费时,而选用Millipak / Millipak Gold终端精制器与POD取水器连接,定期更换Millipak过滤器即可以提供无菌、无颗粒的超纯水(Millipak 0.01 CFU/mL, Millipak Gold 0.005 CFU/mL),符合您的特定研究和应用要求。

新终端精制器POD-Paks特点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锁扣和保护罩,可实现轻松的“卡入式”安装。

e-Sure标签,用于溯源必需的数据。

通过e-Sure标签,可在屏幕上监控所有耗材状态。耗材的所有数据和事件都将被自动记录在系统中。

提示:如果您需要多种类型的超纯水,可在您的系统上最多连接四个Q-POD取水手臂,每个配有不同的终端精制器。

以下是临床实验室纯水微生物检测的具体步骤

样品采集

样本采集前准备

确认是否需要无菌管路—准备容量>5 L的容器(如水箱采样,确保水箱有足够的水)—穿洁净实验服—使用无菌手套并用酒精消毒;

采样

水机水箱后纯水出水口样品采集

根据水系统使用手册,使水系统保持在正常使用状态;

使用消毒酒精清洁采样口表面;

在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避免连接管路,或尽量使用无菌管路。如均不适用则选用日常水系统自带管路;

采样口冲洗(依据Merck纯水实验室数据,利用纯水机器产水直接冲洗采样口,冲洗量达5 L可最大限度消除采样口原有粘附细菌影响);

冲洗后勿关闭开关,打开采样无菌容器盖子,进行采样(取样量推荐250 mL);

采样后无菌容器立即拧紧盖子,贴上样品标签;

关闭水系统管路开关。

水机接入生化仪/免疫分析仪进水点样品采集

根据水系统使用手册,使水系统保持在正常使用状态;

使用消毒酒精清洁采样口表面;

冲洗采样点管路,将收集容器放置在采样点备用;

冲洗约1 L水左右,留取水样。冲洗后请勿关闭开关,否则需要重新冲洗;

打开采样用无菌容器的盖子;

从水系统管路采样至无菌容器,采样量30 mL。请勿过量,请勿将水系统出水口管路接触无菌容器或水表面;

采样后无菌容器立即拧紧盖子;

关闭水系统管路开关;

贴上样品标签。

分析仪内水箱样品采集/外接桶装水样品采集

去掉水箱的盖子;

拿出无菌移液管;

确认水箱没有被打开或者损坏,避免外部的污染;

打开无菌移液管包装前,确认袋子没有被打开过;

打开袋子,取出无菌移液管。不要让移液管下端接触任何表面;

用无菌移液管吸取样品约30 mL,然后将样品移至无菌容器;

采样后无菌容器立即拧紧盖子;

关闭水系统管路开关;

贴上样品标签。

采样后处理

尽快分析样品,如不能采样后立即分析,将采样后的无菌容器按照样品储存与运输段落描述的要求储存,避免样品失效。

样品的储存与运输

如果水样需储存,室温下最多2小时或2-8°C最多48小时(建议24小时之内)

样品运输途中使用隔热运输包装送至样品分析处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过滤薄膜

亲水性混合纤维素材质,CLSI C3-A4推荐使用孔径0.22 μm的滤膜。

经Merck纯水实验室基于试验推荐使用孔径0.45 μm的滤膜。

培养基

R2A培养基(低营养琼脂培养基)。

使用两种不同的培养基R2A和TSA对纯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水样分别放在10个培养皿(每种培养基5个)中进行培养。

结果如下:

培养条件

CLSI C3-A4推荐培养温度为20~28℃,培养至少5天(CLSI C3-A4);经Merck纯水实验室经过试验摸索,推荐培养温度30℃,培养5天,可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一致性较好的结果。

薄膜过滤法

推荐用于水样微生物数量小于10 CFU/mL,检测的水样体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最终孵育结果可计数(例如滤膜不能过度拥挤)。样品通过无菌滤膜过滤,细菌截留在滤膜上,滤膜贴在R2A培养基上并培养,R2A培养基的营养物质吸附在薄膜上供菌落生长。具体操作如下:

将无菌滤膜、无菌滤杯分别放置在Milliflex泵头上;

加50 mL无菌纯化水润湿滤膜;

适当摇动样品使其均匀,打开盖子,移取1mL水样至无菌滤器中(样本量取决于微生物含量,以确保滤膜微生物生长不会过密);

开泵将样品经滤膜过滤后关闭泵;

加约30 mL 无菌水冲洗滤杯内壁,打开泵将无菌水通过滤膜;

使用无菌平头镊子,小心地夹取薄膜边缘;

将滤膜网格面朝上小心的放置于培养基表面,避免薄膜与培养基间的气泡;

在平皿上记录标签信息。

样品培养及观察计数

培养以后菌落按照CFU/mL计数并记录。

多于200 CFU/皿,可能会造成菌落抑制且不易计数,如无法计数时可记录为多不可计。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