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医三院王涛: 从4000多到70万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在中国的需求有多大-附手术视频

2020-03-28 12:13:33, 神外前沿采编 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北医三院神经外科王涛教授认为,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是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应该首选的金标准,但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在国内的开展和普及程度却远远落后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


目前,美国每年完成10-15万例CEA手术,按美国3亿多人口,中国14亿人口的比例计算,中国应该每年完成46万-70万例CEA手术。但根据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官方统计的资料,2017年全国脑卒中基地医院共开展CEA手术3768例,2018年全国基地医院共开展CEA手术4690例,需求缺口巨大。


CEA手术的优势在哪里,手术操作技巧是什么,手术中如何处理能够降低未来的再狭窄率?近日,早已累积完成1000例以上CEA手术的北医三院神经外科王涛教授接受了我们访谈。


手术视频:








扫描二维码观看:

钙化斑块及泥沙样斑块手术视频(时长1分38秒)遇到弹窗,请点击画面右上角的“X”进行关闭,可以免费收看,无需付费;或直接打开https://showmore.com/zh/u/nqstm40 


访谈记录如下:




1

Q1

1


如果颈动脉狭窄放了支架之后,再次狭窄,这个时候就是要考虑手术的比较多?

王涛:考虑开刀手术会更多,当然也能继续介入治疗。关于颈动脉再次狭窄一直也是国内和国际上研究的一个热点。再狭窄可能的原因,可能是内膜过度增生,这种情况往往很难预防。我们每一个病人在做完手术、出院之前都要做CTA和彩超等检查,要看一下做完手术以后血管的通畅情况,包括术后一个月、半年、一年,两年都要随访。


再狭窄很大程度上在于内膜过度增生,是什么原因造成内膜过度增生,现在还没有定论。其他原因可能是跟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及操作技术有关,如果缝合血管的时候就没缝好,或技术方面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再狭窄。


当然这对于一个大的神经外科中心来讲,或者一年做几百例CEA的医生来讲,这不是问题。像我们最多一天就有六台显微CEA手术,这个数量在国内很少有超过的。


1

Q2

1


开刀和介入都会有术后再狭窄吗,再狭窄后可以选择开刀或介入,都可以吗?

王涛:都会有。术后再狭窄的处理,第一可以开刀再做CEA,往往我们会加一个补片,进行扩大修补;第二也可以采取介入CAS。因为本身CEA和CAS在再狭窄之后是可以做互补的,但总体来讲CAS的再狭窄率要远远高于CEA。


另外是CEA跟CAS相比,这两个手术如果在效果等同的情况下,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说CEA好的应该占更多的比例。客观的看,CEA的围手术期的神经损伤和心梗的概率相对较高,而CAS围手术期的脑梗的概率相对较高。


对于颈动脉重度狭窄,对于大多数病例来说既可以做CEA又可以做CAS,那么CEA的远期效果好、复发率低、术后不用服“双抗”,手术费用及术后用药的总费用也比CAS低得多,为什么不首选CEA呢?尤其对于斑块严重钙化而坚硬的病例,或者泥沙样、易损、不稳定斑块(过去有人称之为“软斑”),更应该首选CEA。(钙化斑块及泥沙样斑块视频,详见开篇手术视频) 


1

Q3

1


现在颅内的动脉瘤的手术选择上,好像介入在占上风?

王涛:是的,尤其近些年。颈动脉狭窄也是介入占上风。


1

Q4

1


现在CEA手术就是看术者能力?有没有技术上的突破?

王涛:有这方面因素,当然还要看术中、术后的综合治疗、护理。技术上突破很难,但CEA技术的掌握是有学习曲线的。CEA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如心外科的冠脉搭桥,主要是人们对颈动脉狭窄及手术的认识不足。过去遇到有TIA或非致残性脑梗的病人,人们并不去常规检查颈动脉超声。近些年我们一直在普及推广这方面知识。比如,每个周末大概一多半时间都在全国各地开会进行学术交流和推广,同时在全国各地的基层医院进行普及教育,让更多的同行知道CEA或能开展CEA。我们北医三院神经外科是国家卫健委指定的CEA培训机构。


任何手术的结果都与术者能力有关,CEA也不例外,但CEA技术并不是难点,经过培训和实践都能攻克,难的是观念的更新和普及!CEA年手术量在100例以上的医生,自然会在技术上有质的提升和突破。


1

Q5

1


卫健委脑防委好像特别关注CEA?其他像动脉瘤好像都没有这么受重视?

王涛:因为在中国死亡率第一的就是脑血管疾病,CEA在中国普及率又很低,不像动脉瘤夹毕术、介入栓塞术那么普及。我们为国内培养了很多医生,来我这里专项进修CEA的医生已经80多个,而且后边还在排队。目前,我们每个月有两期CEA精品班,每次只招两名,来学习的有好多都是国内三甲医院的科主任。我每次进手术室,让他们跟在我身后全程看手术,有问题随问随答,然后安排跟着当助手上手术,还跟着我查房,看怎样术前检查,怎么管理病人,术后怎么管理。所以这种学习,基本是实战中领会和学习,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在北医三院神外,两周大概能看12台CEA手术。


1

Q6

1


CEA手术有很强的需求?

王涛:需求量太大了,美国有三亿多人口,一年是10到15万台CEA手术,中国有14亿人口,如果按照这个比例中国应该每年46万-70万例CEA手术。目前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官方统计的资料,去年统计是4690例CEA手术,缺口和潜在需求非常巨大。正是因为这样,好多医院都非常重视,派人来学习,在我这里的短期进修生都排到明年了!


1

Q7

1


那对于新学习这个技术的医院或者科室或者医生来说,您觉得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问题?

王涛:我觉得在中国开展这项事业,最主要的首先是理念,我认为理念比技术更重要,这个理念包括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对脑卒中防治认识的高度。因为脑卒中一旦发生,往往就会造成永久的残疾甚至危及生命。脑卒中是中国国人死亡第一位的疾病, 其中75%到85%的卒中是缺血性的,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现在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还有就是很多人对CEA手术很陌生,认为很可怕、危险度也非常高。事实上国人甚至很多医生都只知道支架(CAS),却不知道剥离斑块的CEA。CEA问世已经60多年了,而CAS才二十几年。


1

Q8

1


很多脑肿瘤手术甚至只看片子就能做手术,CEA手术的病人病情这么复杂,要做哪些术前评估,才能降低手术风险?

王涛:我们要求对每例病人进行心肺功能的评估,术前要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甚至冠脉CTA或冠脉造影,如果还不放心,还要心内科、麻醉科、心外科、ICU会诊,来排除心脏的高危情况。


1

Q9

1


大家之前普遍做的是出血性脑血管病比较多,为什么缺血性的比如说CEA做的比较少?

王涛:主要是认识和观念问题,更多重视出血性脑血管病,比如说颅内动脉瘤破了或者是高血压脑出血,但是事实上,缺血性脑血管病占的比例更多,造成的危害面更大,现在也是越来越重视了。



术者简介

王涛,医学博士,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北医三院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2004年公派日本学习;2008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estmead医院神外高级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有: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分会副主委,国家卫健委脑防委脑卒中专委会缺血性卒中外科分会副主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脑与血管分会副主委,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副主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常委兼总干事,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委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委会常委,欧美医学会医师协会脑血管病分会副秘书长,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委会颈动脉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介入专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estmead医院及国内多家医院客座教授;《中国卒中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10个期刊编委或审稿专家。主编《颅内压增高》(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原理与技术》(人民军医出版社)、《临床神经解剖》(人民卫生出版社)、《颅底外科与神经耳科手术图谱》(科学出版社)、《海绵窦疾病诊治》(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编国家卫健委《脑卒中外科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参编赵继宗院士《神经外科手术精要与并发症》(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参译《中央颅底显微外科解剖及手术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先后主持十余项科研课题。目前在研课题5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收录3篇,包括1篇Q1区、1篇Q2区文章。


擅长脑血管病手术,包括开颅动脉瘤夹闭、烟雾病搭桥,尤其擅长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在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方面走在国内同行前列,主刀CEA例数早已过千例,每年完成数百例颈动脉手术,包括大量复杂、高危颈动脉手术、外院转诊的手术、颈动脉体瘤、颅外段颈动脉动脉瘤等。每年帮助数十家医院开展CEA手术 ,前后接收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颈动脉外科专项进修生,包括来自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同行。


徕卡显微系统是全球显微科技与分析科学仪器之领导厂商,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自公司十九世纪成立以来,徕卡以其对光学成像的极致追求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始终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徕卡在医疗手术显微光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喜欢就点“在看”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3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