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标准丨基于 Biacore 技术的双特异性抗体检测

2020-03-23 10:56:10, Rui Zhang Cytiva(思拓凡)




药典标准

基于Biacore技术的双特异性抗体检测

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特异性结合 2 个抗原或抗原表位,从而达到同时阻断 2 个抗原/表位介导的生物功能,或将表达 2 种抗原的细胞拉近而增强其相互作用的目的。其双特异特性有着巨大的应用优势,如通过同时靶向肿瘤和免疫细胞达到召集免疫细胞清除肿瘤细胞的目的,还可以拮抗 2 种信号传导配体避免逃逸。


目前,近百种双特异性抗体处于临床研究阶段,blinatumomab、Emicizumab 等双特异性抗体已经上市。

Biacore 作为中美日三国药典收录的分子互作技术,为国内外多家药企的双特异性抗体开发和上市提供了关键数据。




双特异性抗体与双靶点结合

亲和力与一致性检测





2017 年,FDA 批准了 Genetech 公司的双特异性抗体 Hemlibra 用于血友病治疗。Hemlibra 可以将激活天然凝血级联所需的蛋白质因子 IXa 和因子 X 聚集在一起,恢复血友病患者的凝血过程。对于双特异抗体来说,首先需要表征其两个 Fab 段与两个抗原结合位点的亲和力。在 Hemlibra 的申报材料中,Biacore 用于检测其与 hFIX 和 hFIXa 的结合,结果显示亲和力分别为 1.6uM 和 1.5uM。


2018 年,天广实在《Mabs》上发文,介绍了其双特异抗体 MBS301 的研究进展。MBS301 能同时结合 HER2 抗原的 D2 和 D4 结构域,从而起到帕妥珠和曲妥珠两个单抗药联用的效果。文中,作者通过 Biacore 技术证明了 MBS301 和 HER2 的亲和力与已上市单抗相当。



对于双特异抗体,还需要确认其能够同时结合两个抗原位点。该文中基于 Biacore 竞争实验思路,证实了 MBS301 能同时结合 D2 和 D4 两个结构域。

 1. T-mab 饱和抗原,进样 MBS301 仍然有结合。而用 MBS301 饱和抗原后,进样 T-mab 没信号,证实了 MBS301 与 T-mab 竞争结合 D4;

2. P-mab 饱和抗原,进样 MBS301 仍然有结合。而用 MBS301 饱和抗原后,进样 P-mab 没信号,证实了 MBS301 与 P-mab 竞争结合 D2;



岸迈生物基于其专利性的 FIT-Ig 技术开发了一款 IL-17/IL-20 双特异抗体。作者通过 Biacore 技术检测该双抗分别与 IL-17 和 IL-20 的亲和力,结果表明该双抗在与 IL-20 的亲和力上与单抗 15D2 相当,而与 IL-17 的亲和力比单抗 Ixekizumab 更强。同时,作者基于 Biacore Dual-injection 连续流实验,将抗体偶联后连续进样 IL-17 和 IL-20,发现均有结合信号,证实了该双抗的双靶点结合特征。




除了上述国内企业的例子之外,众多跨国公司也纷纷基于 Biacore 设计完成了双特异性抗体的靶点结合实验。例如罗氏针对 Ang-2 和 VEGF-A 的双抗 RG7716, Lilly 开发的 CD3/EGFR 双抗等。






双特异性抗体与 Fcγ受体结合



抗体与 Fcγ 受体的亲和力能够作为药物功效及半衰期的预测指标,因为其直接影响抗体的 ADCC/CDC 活性,因此 Fcγ受体的结合活性也是双特异性抗体的必检项。例如,阿斯利康基于 Bs4Ab 设计出的针对 VEGF/ANG-2 的双特异性抗体,用 Biacore 来阐明其与 anti-VEGF 和 anti-Ang2 单抗的 Fcγ 受体亲和相当。



2020 年,Regeneron 公司在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发表封面文章,介绍了其 TSA/CD28 双特异性抗体。为避免常规 CD28 激活引起的全身毒性,作者选择了无 ADCC 活性的 IgG4 并进行了铰链区改造。结果表明,改造后的 IgG4s 与各 Fcγ 受体均无结合,与后期 ADCC 结果一致。








双特异性抗体质量控制



除了上述与靶点及 FcrR 受体的结合检测之外,Biacore 还能用于双抗的质控。罗氏的 Ang-2/VEGF 双特异性抗体基于 Biacore 建立了满足美国药典 USP1032 和 USP1034 要求的双特异性抗体质控检测方法,如活性浓度定量和热稳定性检测等。


在已经公开的文章中,作者首先介绍了 Biacore 在双特异性抗体研究中的独特实验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同时对双靶点抗原进行检测。将 VEGF 固定在芯片表面,之后结合 CrossMab 双抗,最后流过 Ang-2。VEGF 的结合信号由图中 R1 表示,Ang-2 的结合信号由 R2 表示。保持 VEGF 的偶联水平和 Ang-2 的进样浓度不变,进样不同浓度的 CrossMab,以 R2 vs 抗体浓度作出标准曲线。

随后,作者基于 USP1034 进行了平行线模型分析(Parallel Line Model)和斜率比模型分析(slope-ratio model),线性区间分别为 1.2-4ug/mL 和 0.5-1.8ug/mL。展示了 Biacore 符合美国药典 USP1034 对于双特异性抗体进行活性浓度定量的要求。



之后,作者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显示 Biacore 技术进行活性浓度定量的线性相关度达到了 0.9997, 准确度达到了 97%,精密度达到了 2% 以内!这些都充分体现了 Biacore 出色的检测稳定性和重复性。



随后作者有用 biacore 验证了该方法的特异性,进样 IgG1 亚型作为阴性对照,又进样了 Ang2 和 VEGF 的单抗,结果很清楚地显示了双特异性抗体(最左侧柱状图)和单克隆抗体的信号差别(右侧 3 个柱状图),展示了 Biacore 研究方法的高度特异性。




作者最后研究了 CrossMab 的热稳定性。随着检测温度(Biacore 可 4-45℃ 控温)的增加,Ang-2 部分和 CrossMab 的整体活性均逐渐下降,但整体活性损失要远快于 VEGF,表明 Ang-2 结合活性对 CorssMab 的整体活性影响更大。









Biacore 作为中美日三国药典收录的分子互作技术,在双特异性抗体检测中也有着大量的应用,在双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活性、一致性评价、活性浓度、质控等检测和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Biacore 设备符合 GxP 和 21 CFR Part 11 的合规要求,它的高准确性、高灵敏度、高重复性的性能表现满足了美国药典的相关要求,在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和质控中同样引领着潮流。


参考文献

Huang S, Li F, Liu H, et 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MBS301, an afucosylated bispecific anti-HER2 antibody[C]//MAbs. Taylor & Francis, 2018, 10(6): 864-875.

Gong S, Ren F, Wu D, et al. Fabs-in-tandem immunoglobulin is a novel and versatile bispecific design for engaging multiple therapeutic targets[C]//MAbs. Taylor & Francis, 2017, 9(7): 1118-1128.

Regula J T , Peter L V L , Foxton R , et al. Targeting key angiogenic pathways with a bispecific CrossMAb optimized for neovascular eye diseases[J]. EMBO Molecular Medicine, 2016, 8(11):1265-1288.

C. Gassnera, F. Lipsmeierb, P. Metzgerc, H. Beckc, A. Schnuerigerc, J.T. Regulaa, and J. Moelleken,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ovel SPR-based assay principle for bispecific molecule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2015, 102: 144-149.

Skokos D, Waite J C, Haber L, et al. A class of costimulatory CD28-bispecific antibodies that enhanc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CD3-bispecific antibodies[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12(525).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