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A4纸”售价高达万元,这家第三方检测公司是怎么做到的?

2024-06-18 10:57:17 北京携测技术有限公司


一张“A4纸”售价高达万元,这家第三方检测公司是怎么做到的?答案是造假。

一张普通的A4纸不值钱,但是写上了合格检测数据的A4纸身价飙升。靠着它,排污企业可以在超标排放的情况下正常生产,没有能力的企业依旧可以拿到价值千万的政府项目……靠着它,湖南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检测公司”)年入百万元。

近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发现,某检测公司存在数据造假、出具虚假报告行为。根据督察组提供的线索,公安机关介入此案并与督察组一同展开调查,一条持续3年、涉案金额近两百万元的“制假、售假生产线”浮出水面。

2447份检测报告

233份明显存在造假痕迹

“假都是下面那些人造的,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很支持你们来检查,帮我管管下面的人。”

看到督察组拿出的虚假检测报告,某检测公司的总经理宁某一度表示有些委屈。

督察组手中的检测报告来自湖南某厨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厨具公司”)。督察组现场检查发现,该企业并未设置废气采样平台,不满足采样作业条件,却拥有废气排放达标的检测报告。仔细核对采样原始记录后,督察人员发现数据间关系混乱,存在明显的错误。出具这份检测报告的正是某检测公司。

获得线索后,督察组迅速赶往某检测公司,调取了该企业为某厨具公司开具检测报告使用的烟尘烟气采样仪器的数据。

经对比,原始记录采样日期与采样仪器历史记录不一致,采样数据多为捏造。督察人员随机查看了几份该公司出具的其他报告,发现采样时间不合逻辑、采样仪器数据与原始数据不一致等问题。

原始记录(上图)中标注的采样时间为18日,检测仪器(下图)中标注的采样时间为17日。督察组供图

检查过程中,一个工作人员打开电脑展示整理采样数据的过程。督察人员发现桌面上有几款不太常见的软件,被问及软件用途时,该工作人员支支吾吾,并未解释软件的用途。

在后续调查中,它们均被证实是捏造检测数据的软件。

与长沙警方沟通后,督察组和警方连夜前往某检测公司,对企业进行查封。督察人员注意到,白天发现的那些软件均已被删除。长沙警方随即成立专案组,与督察组、专家一道对某检测公司2021年5月—2024年5月编写的2447份检测报告进行核查,发现其中233份报告存在明显造假行为。

图为督察组、专案组翻阅过的检测报告。任靖摄

例如,同一人员同一时间出现在相距17公里的两家企业进行采样作业,同一个样本数据被用于不同的检测报告等等。

这些看起来有些拙劣的漏洞并没有影响某检测公司赚钱的速度。“因为很少会有人把不同排污单位的报告进行对比,有些问题需要对比才能发现。”专家告诉记者。

2021年5月正式营业以来,某检测公司共服务500多家企业,承接1200余笔采样检测业务,检测内容涉及水、气、土、噪声等多个方面,累计收入近1300万元。

这些钱大部分都进了“什么都不知道”的宁某口袋。“‘不知道’是我们老板的口头禅,我们都是在他的授意下造假的。”某检测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宁某之前还和他们开玩笑,说公司数据造假这件事只有他可以不受牵连,因为他没有上手改过数据。

但宁某被现实“打脸”了,造假行为坐实后,他和报告签发人罗某、报告审核人杨某第一时间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27名员工

25名参与修改数据

“我们公司一共27个人,25个人修改过数据。”

“数据不改就不合格,不合格客户就不给钱。”

第三方检测企业出具报告流程一般是:现场采样—分析—整理原始记录—出具报告,而某检测公司的流程则是:现场采样—分析—出具原始报告—标红超标数据—反馈客户根据意见修改—根据最终报告填写原始记录。

所谓的根据意见修改,就是把超标的数据调整到正常范围内。某检测公司员工的电脑上存储了几份名为“报告文件更改登记表”的文件,里面详细记录了2021年—2023年修改过的报告信息,包括变更前后的编号、名称以及变更的内容、原因等,其中超过90%的变更原因是“客户要求”。

伪造合格报告的方式不止修改数据,还有采样过程造假。采样人员通常采用缩短采样时间、利用合格样品替换超标样品等方式伪造合格数据。

采样时间也可以更改。

督察人员为记者演示了修改方式:打开采样仪器,在仪器中手动输入时间,打印出的原始数据单据上的时间随之变化。“有时候,公司发现检测数据超标后,会在第二天用合格的样本进行重测,调整时间后就可以将其伪装成是前一天的检测结果。”督察人员解释道。

在某检测公司一百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内,采样数据变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工作人员,他们的专业构成丰富多样,既有食品安全专业,也有电子信息专业,仅有一名采样员是环境工程专业。但他们都参与过数据修改及造假工作,“只有我们的技术负责人拥有监测领域的中级证书,其他人都没有。”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被“合格化”的数据将被编入身价千元至上万元的检测报告。在巨大的利润诱惑下,某检测公司在两次因出具不实报告被行政处罚6万元后,依然我行我素,继续实施修改数据、伪造合格报告的“大业”。

“与其说某检测公司是一家第三方检测公司,不如说它是一家贩卖‘A4纸’的公司,区别就是它卖的是打印在纸上的合格数据。”督察人员评价。

第三方检测造假为何层出不穷?

市场驱动下的恶性竞争

某检测公司仅仅是第三方检测机构造假网络中微小的一家。近年来,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被曝光造假。“究其根本,是市场驱动下的恶性竞争。”专家表示。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规定,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有关标准规范,依法开展自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且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如实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其中就包括自行监测数据等。

排污单位往往不具备自行监测能力,一般需要聘请有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标志)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出具监测报告。

CMA资质的获得并不困难。“企业只需要有相应的实验仪器以及检测能力就能获得CMA资质。”专家告诉记者,进入门槛低造成第三方检测机构泛滥,检测市场鱼龙混杂。

数量上升导致竞争激烈,只有压低价格、优化“服务”才能吸引客户——伪造数据可以减少现场采样的次数,降低耗材和交通成本,修改超标数据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合格率,让客户满意。

“毕竟没有人愿意买个手铐,还要花钱证明自己有罪,给自己戴上手铐。”

低廉的价格确实能够吸引来大量的客户,却也使得检测质量进一步下降。“我一天最多能接到十几个检测单,需要跑十几个地方去采样,这么多点位一天根本测不完。刚开始我还会跟总经理反映,说这样测出的数据不能用。但他不管,只让我们赶紧测出来,没办法只能捏造数据。”某检测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跟记者吐槽,“反正跑不跑现场,一单都只能拿到两块多。”

多重因素叠加之下,“造假”似乎成了最优解。企业有了“合格”的数据,能够正常生产;第三方检测公司挣到了钱,员工拿到了工资,一切都顺理成章。

但超标排放仍然存在,自行监测沦为一场“骗局”。更有甚者,督察组和专案组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些政府部门通过某检测公司伪造水质达标数据,有些公司利用某检测公司提供的“合格报告”申请生态修复项目,项目金额高达9000万元。

“必须从根源上减少造假行为。既要整治仪器厂家,减少造假软件及有造假漏洞的仪器设备的生产;也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还要对发现的案例严厉打击,起到震慑作用。”专家表示,“只有增加造假成本,管住检测公司,造假行为才能减少。”

文章素材来源:中国环境APP,侵删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核实后协商处理或删除

• end • 

大家还在看

·

3881家!该省检验检测机构数全国第三,2023年营收256.4亿!

·

CMA现场评审的12项主要内容

·

前方高能预警:来自00后的实验室警告

·

2024年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自查表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