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观测:多模光纤光束轮廓

2023-02-16 09:09:14, 韵翔光电 江阴韵翔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吧!


实验观测:多模光纤光束轮廓


实验观测:利用多模光纤修改光束轮廓

我们在此给出探索多模光纤输出光束轮廓如何受到光束入射角影响的实验测量结果。有些应用中可能需要其他诸如平顶或圆环等轮廓的光束分布,而不需要一般光学元件提供的固有高斯分布。这里,我们探索了改变聚焦激光束进入多模光纤跳线时的入射角所产生的影响。将光垂直聚焦于光纤面,会产生近高斯输出光束轮廓(图1),增大入射角则会产生平顶(图2)和圆环(图3)形状的光束轮廓。这些结果展现了利用多模光纤改变光束轮廓的方法。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根M38L01纤芯Ø200 μm、数值孔径0.39的阶跃折射率光纤跳线(裸纤型号FT200EMT)作为聚焦光束耦合的待测光纤。将输入光以0°、11°和15°入射到多模光纤的入射面,分别产生初始轮廓、平顶轮廓和圆环轮廓。每次改变角度时,都要优化输入光纤的对准,同时用功率计监测输出功率,确保实现最大的耦合。然后,在9秒的曝光时间下采集图像,并评估光束轮廓的形状。注意,曝光过程中,会在耦合光学元件之间(待测光纤之前)手动旋转1500目的散射片,以减少空间相干,形成干净的输出光束轮廓。

假设一种光线追迹模型,存在两种沿着多模光纤传播的常见光线:(a)子午光线,每次反射之后都通过光纤的中心轴,和(b)斜光线,不通过光纤的中心轴。下面的图片展现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三种基本光线传播情况。图4和图6分别绘制出了子午光线和斜光线通过多模光纤的传播,以及在光纤输出端的相关理论光束分布。如图6所示,斜光线沿着光纤以与半径r为圆的内部焦散线相切的螺旋路径传播。图5描绘了子午光线和斜光线的光束传播和光束分布。我们通过改变光耦合到多模光纤的入射角,修改子午光线与斜光线的传播,使输出光束从近高斯分布(主要是子午光线,请看图1)变成平顶分布(子午光线和斜光线混合,请看图2),再变成圆环分布(主要是斜光线,请看图3)。图4到图6显示的光束轮廓都在离光纤端面5 mm处获得。这些结果体现了利用标准的多模光纤跳线以一种相对低成本的方法将入射高斯轮廓修改成平顶和圆环轮廓,且损耗极微。

使用多模光纤修改光束轮廓

• 通过增加高斯光束进入多模光纤的发射角,可以修改输出光束轮廓。

• 随着输入角度的增加,子午射线与偏斜射线的比例增加,首先形成平顶,然后形成环形光束轮廓。



背景

• 在某些应用中,需要替代光束分布,例如平顶或圆环,而不是典型光学器件提供的固有高斯分布。

• 例如,衍射极限成像假定光瞳平面中的平顶分布在焦点处产生艾里图案(见图1)。

图 1:圆形瞳孔在浅景深的焦点处产生艾里图案

• 在其他应用中,需要贝塞尔光束来产生扩展的焦深(见图2),这可以通过光瞳平面中的环形分布或通过使用轴锥透镜来产生。

图 2:环形光瞳产生具有扩展景深的贝塞尔光束

• 大多数用于修改光束分布的技术都会损失大量的输入光束功率,方法是对光束的较小区域进行孔径化以产生所需的效果,或者使用可能很昂贵的特殊光学组件。

• 在这里,我们展示了使用标准多模光纤跳线作为一种相对便宜的方法将输入高斯轮廓修改为具有最小损耗的平顶和环形轮廓的能力。


理论考虑


• 顾名思义,由于纤芯直径相对于输入波长较大,多模光纤支持沿光纤长度方向传播多种模式。

• 作为第一个近似值,我们假设保留在光纤纤芯内的光是由沿光纤长度在纤芯/包层界面处完全内反射的光线产生的。

• 沿光纤传播的光线有两种一般类型 :

1) 子午线在每次反射后通过光纤的中心轴。

2) 倾斜光线从不穿过光纤的中心轴,并沿光纤以螺旋路径传播,该路径与半径为r 的路径的内焦散线相切。

• 通过改变射入多模光纤的光的输入角度,我们能够修改作为斜向光线与子午光线传播的光线的比例,因此,将高斯分布(所有子午光线)的输出修改为 一个大平顶(子午线和斜线的混合)到一个圆环(所有斜线)。


实验设计


• 来自台式 675 nm 激光二极管源的光被耦合到单模跳线中,用 11 mm 焦距透镜准直,然后用相同的透镜聚焦到 1 米长的阶梯折射率多模光纤中 具有Ø200 µm芯。

• 多模跳线绕Ø1 接线柱缠绕5 次,以消除包层模。

• 使用 4X 物镜和 150 mm 焦距消色差(管透镜)将输出光束轮廓成像到位于光纤输出端 5 mm 处的 CCD 相机上。

• 输入光设置为以 0°、11° 和 15° 入射到多模光纤的输入面,以分别创建初始、平顶和圆环轮廓。

• 每次改变角度时,都会优化输入光纤的对齐方式,同时使用功率计监测输出功率,以确保实现最大耦合。

• 在手动旋转放置在准直透镜和聚焦透镜之间的 1500 粒度漫射器以降低空间相干性并创建干净的输出光束轮廓时,通过 9 秒的曝光获取图像。


实验设置


结果:输出配置文件


• 下面显示了输入角度为 0°、11° 和 15° 的输出曲线。相机在距离光纤输出 5 mm 处对输出光束轮廓进行成像。所有图像均使用旋转扩散器获取,以减少空间相干性并展示每种配置的基本轮廓。

1) 初始轮廓:来自 0° 输入角度的基线轮廓。

2)平顶轮廓:当我们旋转输入角度时,核心周边的光输出相对于中心的光输出的比例增加。我们假设这种变化对应于相对于子午射线增加的偏斜射线量。输入角为 11° 时的输出功率为初始曲线的 91%。

3) 环形轮廓:进一步增加输入角度会增加倾斜光线的比例,直到在光束轮廓的中心内观察到最少的光。输入角为 15° 时的输出功率为初始曲线的 64%。

• 下一张幻灯片提供了通过每个剖面中心的图表以支持我们的假设。


结果:轮廓拟合


• 在这里,我们绘制了沿通过每个轮廓中心的 10 像素高线(红色)的每个点的平均强度,并如下所述拟合数据(蓝色)。

• 具有超高斯的初始轮廓拟合:

where A = 1, x0 = 519, w = 375, and β = 4 [1].与纯高斯输出的偏离表明子午射线和倾斜射线的初始组合。

• 符合超高斯分布的平顶轮廓:

where A = 1, x0 = 519, w = 375, and β = 16 [1].

• Donut Profile 内部空隙配合抛物线:

where A = 10-5 , x0 = 509, and β = 0.06 [2].

结果:光纤面的图像



• 被测多模光纤在Ø1 柱上缠绕五圈,以减少包层模式的数量,即光从初始发射或从纤芯泄漏后在包层中传播。

• 还采集了光纤表面的图像,以确认前面幻灯片中呈现的结果不是由包层模式引起的。

• 在下图中画了圆圈来表示纤芯和包层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光都是从纤芯输出的,这表明我们的轮廓是光通过纤芯而不是包层传播的结果。

• 请注意,光纤表面的光束轮廓与距离光纤输出端 5 mm 处的光束轮廓不同。

实验限制



• 仅显示了单个多模纤芯尺寸、填充因子(输入光斑尺寸与多模纤芯的比率)以及输入数值孔径和波长,以证明可以修改多模光纤的输出分布。这些结果仅用于演示目的,远远不够详尽。

• 输入角度的选择是为了提供最佳的输出曲线,并且所选组件的功率损耗最小。

• 需要强调的是,旋转扩散器用于降低空间相干性以展示整体轮廓。在没有扩散器的情况下,或者当扩散器保持静止时,由于模式之间的推断(见下文),在整个轮廓内观察到散斑图案。

概括



• 在这里,我们展示了使用标准多模光纤跳线作为一种相对便宜的方法来将输入高斯分布修改为平顶和环形分布的能力,并且损失最小。

• 输出轮廓在距离光纤末端5毫米处成像。

• 当输入角为0°时,光束轮廓为低阶超高斯轮廓,表明子午射线与偏斜射线的比例很高。

• 随着输入角度增加到11°,倾斜光线的数量增加,直到输出光束转变为高阶超高斯轮廓,通常称为平顶。

• 随着输入角增加到15°,子午射线与倾斜射线的比例增加,直到获得环形轮廓。

联系电话:
051068836815/18861603158

邮箱:info@rympo.com

更多产品请关注我司网站https://www.rympo.com/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