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到底会不会导致肺癌?

2021-09-06 12:25:23, 木怜雪 北京华大吉比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最近几天华北多个地区开启了雾霾天气,再次进入重度污染模式。


似乎大家已经越来越习惯这样的天气,街上戴口罩的比前两年反而少了。


我们都知道雾霾有害,PM2.5有害,但它到底有多危险?和现在肺癌高发是否有关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


为了照顾时间有限的读者,我直接告诉大家结论:


  • 空气污染,包括雾霾是严重的健康风险,也是致癌风险。每年全球有超过3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带来的各种疾病,其中22万是肺癌。


  • 由于肺癌发生平均需要20年左右,因此目前中国肺癌高发并非最近几年的雾霾带来的,而主要是吸烟和各种室内空气污染(二手烟、燃煤、厨房油烟等)。


  • 如果不治理雾霾,或控烟失败的话,10~20年后,中国肺癌患者还会增加。


  雾霾危险么?


首先,雾霾肯定是致病物和致癌物!


为啥认定雾霾致癌?一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下了这个结论,另一方面,癌症发病机理也支持这个理论。


2013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经过整理全世界1000多个相关研究报告后得出了“空气污染致癌”这个结论,同时也明确把空气颗粒物(包括PM2.5)列为一级致癌物质。


致癌物质按照严重程度分为4级,分别为一级”明确致癌物“,二级”可能致癌物“,三级”无法确定致癌物“,四级”不太可能致癌物“。雾霾(PM2.5)被分到一级致癌物,就等同于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有足够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和癌症(肺癌)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010年全世界大概有32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死亡,多为心血管疾病,其中预计22万死于肺癌,而超过一半肺癌死亡患者在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 。


所以,雾霾能致病致癌,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大量专家共同认可的结论


但即便没有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菠萝也旗帜鲜明支持雾霾致癌理论。从科学来说有两大原因。


第一,雾霾中含有致癌化学物质。雾霾,或者PM2.5中的成分非常复杂,各地雾霾成分都不一样,但都包括了成百上千的各类物理化学物质。这里面有一些是和癌症有明确联系的,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长期大量吸入这类化合物,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增加肺癌发生几率。


第二,雾霾中的细小颗粒会造成长期慢性肺部伤害,增加患癌几率。癌症发生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去除先天遗传因素,基因突变发生的概率和细胞分裂的次数直接相关。每一次的细胞分裂,都有一定概率发生基因突变,因此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得癌症几率越大,这就是为啥主要是老年人得癌症。


重度空气污染下,即使不考虑其中的直接致癌物,吸入的各种物理颗粒和化学物质也会造成肺部细胞损伤。为了修复这种损伤,肺部细胞就需要更多的分裂增生。因此,长期的空气污染,会造成肺部反复的“损伤-修复-损伤-修复”循环,导致大量细胞分裂,从而增加肺癌发生概率


雾霾颗粒吸入越多,对身体危害越大,儿童在室外活动,没有保护意识,呼吸更深更频繁,因此肯定是最大受害者人群。成年人如果不注意保护在雾霾中进行长跑,跳广场舞等剧烈运动,也是拿命在健身,强烈不推荐。


 肺癌高发怪雾霾么?


大家首先要明白,雾霾或者任何环境污染如果致癌,一定是慢性和长期的,不可能立竿见影。


最典型的例子,是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后,大量幸存的居民都受到了严重核辐射,这可是比雾霾严重N倍的致癌因素。但即使像这么强的致癌因素,受害人白血病集中爆发是在受到辐射5年以后才出现,其他癌症种类爆发则是10-15年以后的事情!


类似的,美国数据明确显示,人均吸烟量和肺癌发病率直接相关,但是两个曲线相差20年,也就是说吸烟导致肺癌平均需要20年左右,而控烟后整体肺癌下降也需要20年左右。


因此,现在中国雾霾对肺癌的影响,必须要等到10~20年后以后才能看出来。


 关于雾霾的这些谣言你信了几个?


谣言一:雾霾天不能开窗?


真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赵金垣教授表示,重污染天气还是要开窗通风的,这样才能保证室内空气的质量。夜晚关闭门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室内氧气的浓度会不断降低,各种不良气体的浓度会逐渐升高。尽管雾霾天室外空气有污染,但是这种污染对人体的影响要弱于室内空气污染。

另外,室外空气靠门窗是阻隔不了的,它会通过门窗缝隙等进入室内,那怎么办呢?从自然规律来看,不管冬天还是夏天,早晨室外的空气都比较湿润,氧气含量比室内高得多,所以早上开窗户后,尽管室外空气有一定污染,也感觉舒服得多。晚上八九点钟,大家准备睡觉的时候,外面的空气质量也比室内好。因此建议大家早晚通风换气,这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正确通气呢?并不是24小时都要开窗,早晚通风20分钟以上就可以了。

谣言二:带上口罩就能防雾霾?

真相:并非所有口罩都能防雾霾。普通纱布口罩和医用一次性口罩就作用不大。一是因为它们过滤效率低,只能隔离大的颗粒如灰尘,对PM2.5毫无效果,哪怕你戴了100层;二是它们与脸部不紧密贴合,基本上四面漏风,颗粒物会从缝隙溜进鼻腔。

对PM2.5具有明确防护作用的,是防颗粒物口罩,它用特殊的过滤材料制成,佩戴时能罩住口鼻部,靠松紧带将口罩与脸部密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或减少空气中粉尘进入人体呼吸器官从而保护生命安全。

谣言三:家里装上空气净化器就够了?

真相:随着雾霾天气频繁出现,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购买空气净化器。专家认为,空气净化器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很多是被销售宣传放大,且空气净化器的功效并没有列入强制认证目录。在使用空气净化器的时候,记得要定期清洗和更换过滤网、滤胆等设备,否则,净化器的过滤网本身就会成为污染源,对空气进行二次污染。另外,平时要注意开窗通风。

谣言四:家里种绿植能对抗雾霾?

真相:植物没有主动吸附颗粒的功能,灰尘颗粒只能沉积在植物的表面。在室内种植植物可以保持室内空气湿度,确实能有一定的降尘的作用,但想通过植物降尘需要栽种很大面积才会有明显效果,而居家摆放的植物一般不会太多,指望用绿植解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比较困难。

谣言五:儿童吸入肺里的雾霾比大人多?

真相:儿童与成人的肺结构相似,且肺活量低于成人,所以不存在吸入粉尘多于成人的说法。这类谣言通常利用父母对孩子健康的焦虑心理,夸大雾霾的影响,误导公众,造成恐慌。

谣言六:吃木耳、猪血等能清肺、排出毒物?

真相: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顾中一对记者说,雾霾对人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细微颗粒物会进入肺部,引起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而食物通过消化道,不可能将肺部有害物“排出”。例如,大家常说的木耳和猪血,前者只是能裹挟肠道杂质排出体外,后者因含有大量亚铁离子,在体内氧化后排出体外呈黑色,人们误以为是带出了杂质。

谣言七:雾霾天违章拍摄探头看不清?

真相:你以为雾霾天违章监控摄像是上图这个样子?想多了!真实的是这样的:

监控摄像的清晰程度其实与雾霾没啥关系,只与大气能见度相关。北京的违法拍摄探头一般距地面约5至10米高,再考虑上清晰度的要求,只要能见度在30米以上,就不可能看不清限行及违章车辆号牌

雾霾来袭,到底该如何“自救”?

要在雾霾天里坚强地“活”下去,你得掌握一些防霾秘笈。

出门:戴好口罩、帽子、眼镜

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龚树生提醒,大家出门时一定要记得戴口罩,选口罩时要记得口罩与面部的贴合度、佩戴后的下方视野也要注意考虑,购买时最好能进行试戴,看看口罩是否能和面部比较好的贴合,口罩拱形不要太大,左右转转头,看看是否影响佩戴时的视线。

武汉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冯爱平介绍,雾霾天对皮肤也会有影响,会影响皮肤的油脂分泌,有的人还会出现皮肤过敏等疾病。所以,出门除了戴口罩外,还可以带上伞和帽子,甚至戴上墨镜,减少空气污染物对皮肤和毛发的接触及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回家:换衣、清洗、加湿

脱外衣。雾霾天一些比较粗的颗粒物会粘在衣服上,外出回家后脱掉外衣,将衣物及时清洗干净,可以避免对室内的二次污染。

清洗皮肤和鼻腔。回到家后,不妨用清水洗洗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可以降低PM2.5对皮肤和呼吸道的伤害。还可以往鼻腔里滴几滴橄榄油,既能湿润鼻腔,预防鼻腔干燥出血,还能起到过滤尘土的作用。

湿化空气。用湿抹布擦拭以及用湿拖把拖地以免造成室内尘土飞扬,吸入呼吸道。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加湿器。

饮食:四种食物强体质

“吃什么食物能够清肺、排出毒物”等话题总是受人关注。对此,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顾中一告诉记者,食物排毒对抗雾霾都是不可靠的,目前尚无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据能证明饮食可以直接对抗雾霾产生效果,但注意饮食均衡,提高自身免疫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雾霾带来的伤害。雾霾天,建议大家多吃以下4种食物。

1.富含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多酚类物质、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有助减少PM2.5在体内氧化应激造成的损伤。菠菜、油菜、胡萝卜、苹果等富含抗氧化成分。

2.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研究表明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上皮组织(呼吸道、眼睛黏膜等)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富含该物质的食物有胡萝卜、木瓜等。

3.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蔬菜水果一般都富含维生素C,比如菠菜、鲜枣等。

4.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雾霾天户外活动减少,阳光照射量不足,需要补充些维生素D。维生素D在食物中获得的较少,可以通过适量的补充剂来满足。此外,雾霾天可以多喝水,增加呼吸道、口腔的湿度,减少不适。

【参考文献】

↑↓滑动查看

1:Primary and metastatic lung tumors in 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a review and 25-year experience at a large children''s hospital.Arch Pathol Lab Med. 2008 Jul;132(7):1079-103.


2:Cancer and non-cancer effects in Japanese atomic bomb survivors.J Radiol Prot. 2009 Jun;29(2A):A43-59


3:http://www.iarc.fr/en/publications/books/sp161/index.php


4:http://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othercarcinogens/does-this-cause-cancer


5: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attributable to 67 risk factors and risk factor clusters in 21 regions, 1990-2010: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Lancet. 2012 Dec 15;380(9859):2224-60.


来源:菠萝因子、中国搜索

华大吉比爱
以先进的诊断技术为人类健康服务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1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