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刀博览 | 武汉协和医院赵洪洋: 为何颅咽管瘤手术不能轻易放弃翼点入路 兼谈科室科研规划

2019-02-23 15:58:43 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徕卡神刀博览

总第24期 

神外前沿讯,神外前沿近期集中报道了颅咽管瘤的额底纵裂入路(详见[手术集锦]颅咽管瘤"额底纵裂派”四专家-手术视频 讲解 访谈等汇总),但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洪洋教授认为,颅咽管瘤的翼点入路不能放弃,翼点入路还有很多优势,有些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


此外,颅咽管瘤治疗上有哪些新进展和理念,科室科研和教学上有哪些规划,湖北省神经外科亚专业建设上有哪些布局。近日,赵洪洋教授接受了神经前沿的专访。


病例1 手术视频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通过百度网盘在线收看或下载高清版

神刀博览往期全部高清版下载地址:http://dwz.cn/MHoJUJam


病例1 资料

 

女,66岁,视力下降一年,常有一过性意识不清。


术前MR


术后MR 未见肿瘤残余


术后MR


手术说明:术前认为,这样巨大复杂的颅咽管瘤不可能通过一个入路切除干净,临床实践是只通过翼点入路将肿瘤切除干净,并且操作均在直视下沿肿瘤与正常组织界面分离。


病例2 手术视频

长按上面的二维码通过百度网盘在线收看或下载高清版

神刀博览往期全部高清版下载地址:http://dwz.cn/MHoJUJam


病例2 资料

男,33岁,第一次手术,手术医生认为很难显露肿瘤,仅取少量肿瘤组织病检。患者来我院要求再次手术。


第一次手术前  


第一次手术后一月肿瘤与术前相同


第二次手术后10天显示肿瘤全切


手术的重点是翼点入路结合终板切开才能显露肿瘤并全部切除。


术者访谈

 

科室历史

神外前沿:武汉协和神外的发展历史和地位?

赵洪洋: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无论在在全国,还是在在湖北省范围内,与湖北省人民医院和同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都属于起步比较晚的。


我们科室创始人朱贤立教授是普外科出身,四十多岁以后才开始专心搞神经外科。我们是1971年才成立神经外科小组,1978年正式建立神经外科,而武汉同济医院是1955年就成立神经外科了。


我们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朱贤立教授的起点比较高。建科不久他就到瑞士学习显微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当时瑞士神经外科Yasargil教授被称为上个世纪里的显微神经外科之父。


朱贤立教授学成归来,成为国内最先开始显微神外的医生之一,也推动了我国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他在87年出版了第一版显微神经外科的录像带,为很多优秀的神经外科医生提供了珍贵的学习资料。


神外前沿:科室之后是如何发展的?

赵洪洋:我们基础比较薄弱,最早只有18张床位,到了2009年,我们顺应从2000年左右开始涌现出的亚专业趋势,也发展以内镜颅底、鞍区颅咽管瘤全切除为核心的等亚专业技术。目前,我还担任了国家卫健委继续教育中心颅底专家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关于颅咽管瘤

神外前沿:颅咽管瘤的手术历程和经验?

赵洪洋:鞍区颅咽管瘤全切除技术由朱贤立教授开始的,后续我们将此技术扩展为多模态的综合方式治疗颅咽管瘤。过去朱贤立教授从显微技术治疗颅咽管瘤,现在我们加入内镜颅底微创和伽马刀技术。


此外,我们在颅咽管瘤治疗的基础研究部分取得显著成果,培养出很多博士、硕士研究生。


神外前沿:对于颅咽管瘤,我们之前报道更多的是额底纵裂入路,您似乎更倾向于翼点入路,您认为翼点有哪些优势?

赵洪洋:对于颅咽管瘤的治疗,首先要看个体情况,根据其生长方向和起源部位,决定采取哪一种手术入路更合适。我并不是一味强调要用翼点入路,额底纵裂入路也有其优点。但是为什么我偏好翼点入路,就是因为我在这方面基础比较好、经验比较多。


额底纵裂入路和翼点入路的手术方式针对不同病人各有优势,所以我强调颅咽管瘤应该根据肿瘤的起源及具体部位综合分析决定入路方式,包括经鼻蝶入路等方式都可以用来治疗颅咽管瘤。


我之所以一直要坚持翼点入路不能放弃,就是因为目前有一种倾向,认为这个翼点入路不好,我就是想表达,翼点入路是一个经典入路,它的精妙之处在于你能在手术中体验到它的变化无穷,给手术者带来刀到瘤除的快感。翼点入路仍然有很多优点没有被大家认识到,理论上认为的诸多缺点,是没有更多实践经验的结果。


我认为翼点入路的优点还要进一步认识和总结。其次,手术方式的选择还取决于手术医生的经验。比如你很会做翼点入路,对额底纵裂入路并不熟悉,那你翼点入路的手术效果就好,反之也一样。内镜经鼻入路也是如此。


神经前沿:对于颅咽管瘤究竟是开颅还是内镜手术效果好,您既做显微手术又熟悉内镜手术,能否有客观评价?

赵洪洋:这两项技术都是好技术。显微手术是过去发展起来的,而内镜技术是近期发展起来的,技术都是好技术,而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具体分析。比如鞍内病变的患者,我们倾向于选择内镜手术,因为这个区域经颅的显微手术存在一些视野盲区。


关于脊柱外科

神外前沿:除了颅咽管瘤,还有哪些技术和亚专业的发展?

赵洪洋:之前国内的脊柱外科不受神经外科重视,基本属于骨外科的范畴,因为当时我们国家迫切需要的是脑部手术。但是目前要把神经外科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发展脊柱外科,骨外科侧重于脊柱的稳定,神经外科侧重于神经的保护。现在,脊柱外科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更需要神经外科的参与。


在湖北省,我们医院最先成立了脊柱外科,而且在手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目前已经有68家医院加入了我院牵头的湖北省神经外科神经内镜联盟,有45加医院加入我院牵头的湖北省神经外科微创脊柱脊髓联盟,我们这两项核心技术要引领湖北省在此方面的发展。


神外前沿:科室的规模和手术量在湖北省是处在领先地位的吗?

赵洪洋:本部手术量我院是最多的,


兄弟医院武汉同济医院的神经外科发展的也很好,有三个病区,,蒋先惠教授是中国神经外科的12位创始人之一,同济医院神经外科开展得很早,而且基础扎实,队伍建设也好。


整体上看,湖北省神经外科力量在全国都是比较强的。


年轻医生培养

神外前沿:您对于科室未来规划及科研发展有什么计划?

赵洪洋:科室除了医疗技术以外,还应该有科研及教学能力。虽然跟同行比我们科研能力还算可以,但与我们武汉协和医院内部来比较,我们的科研水平还有待提高,我们还要向兄弟科室学习。


目前我们每年平均可以拿到两项国家自然基金,SCI论文的发表数量逐年上升,去年发表了15篇。另外我们也在冲击一些重大的科研项目立项,包括跨学科的和交叉学科的。另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们获得过六次。


以后科研方面,我们还要加强年轻医生的培养,明年我们将建立接近500平米的神经外科培训基地,有十个操作台,在我们华中地区最大规模、最先进的神经外科培训基地。


湖北神外规划

神外前沿:您作为湖北省神经外科主委,您对湖北省的神经外科发展有何布局?

赵洪洋:就目前亚专业发展的趋势,要把协和医院建立亚专业发展的经验,推广到我们整个湖北省,首先使我们整个湖北省在亚专业的发展方面不落后于全国,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还要走到全国的前列。


目前湖北省,除了内镜颅底、脊柱外科,还有脑血管病也是我们的一个强项。每个医院都有各自特色,我们希望各个医院发挥各自特色,带动湖北省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比如我院内镜和脊柱外科起了带头作用,现在湖北省的内镜也普及和开展起来了。


关于高血压脑出血

神外前沿:对于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您怎么看待? 

赵洪洋: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目前已经是一个标准技术,叫做金标准。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经历了开颅手术、引流、锥颅、软导管、硬导管,到目前确定内镜治疗是其发展的标准手术方式。


当然,目前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还不能代替所有高血压脑出血,特别是深部的脑出血,还是需要抽吸技术,因其最大优点是通道很细,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而内镜管道较粗,适用于不太深的脑出血。


神外前沿:您对于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评价还是很积极的? 

赵洪洋: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观点,也是目前国际国内的共识。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应该进行推广。


术者简介

 

 赵洪洋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伽玛刀治疗中心主任,外科副主任,留德医学博士,德国萨尔州立大学客座带薪教授。博士后流动站指导老师。


湖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第一届神经外科医师协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神经电生理协会名誉会长,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医疗保健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获得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发明专利:脑室外引流及颅内压监测仪。主编专著三部,译著一部,参编专著十五部。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100余篇。



关于徕卡显微系统Leica Microsystems

徕卡显微系统是全球显微科技与分析科学仪器之领导厂商之一,总部位于德国维兹拉(Wetzlar, Germany)。主要提供显微结构与纳米结构分析领域的研究级显微镜等专业科学仪器。自公司十九世纪成立以来,徕卡以其对光学成像的极致追求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始终得到业界广泛认可。徕卡在复合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数码显微系统、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和医疗手术显微技术等多个显微光学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自创立至今,徕卡的光学足迹已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目前,徕卡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6大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在20多个国家设有销售或服务支持中心,以及遍布全球的经销商服务网络。


徕卡显微系统

联系电话:400-650-6632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