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为何“失速”加州?这里为治理空气污染出台了最严厉法规

2022-11-07 09:29:17, 王怡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撰文:王怡

编辑:张娅

在加州出售的机动车必须要单独获得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证明

此次大众“排放门”可能掀起一轮对柴油车实际排放状况的大调查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免遭有毒污染物的侵害,加利福尼亚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CARB)按照法律规定,通过鉴定认证的方式,严格执行车辆使用管理规则。除新车鉴定外,CARB定期对车辆进行测试,以确保在使用周期内其排放表现良好,如有必要会进行调查测试。”



这是9月18日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发给大众汽车集团发出的正式信函的开头。当天,大众接到美国环保局(EPA)对其违反《清洁空气法》的通知,被指在部分汽车内安装了专门应付尾气排放检测的“失效保护器”,以保证大量排放污染物的汽车在车检时能以“高环保标准”过关。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大众“作弊软件”的存在。



大众排放检测造假事件凸显加州严厉的排放政策


9月20日,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发表声明道歉,称“我们辜负了顾客和公众的信任”。第二天,大众股价跌幅达到17.14%,至133.7欧元(149.7美元),为将近3年来的最低点。截至9月22日,大众的股票累计跌幅达38%左右,市值蒸发约250亿欧元(2000亿人民币)。目前,大众面临最高180亿美元的罚款。美国司法部可能对其提出刑事起诉。


大众的“排放门”事件再次凸显了加州严厉的排放政策。这是美国第一个发布机车排放标准的州,也是美国唯一有权力制定自己排放标准的州,其制定的排放标准一般都比美国环保局制定的标准要严格。在美国,机动车即使获得了EPA的证书,也只能在除加州之外的49个州出售,想要在加州出售,还必须单独获得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的证明。


加州的“铁腕”排放政策事出有因。美国肺脏协会4月29日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洛杉矶是美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在2015年美国臭氧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排名中,前五名均在加州;2015年空气中颗粒物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前七名均在加州。


位于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气候温暖少雨,多山地形导致空气流动不畅,容易发生空气污染。加之二战后,以洛杉矶为代表的加州城市如同其他不少美国城市一样开始大力发展飞机制造业、军事工业等现代工业,城市工业迅速发展,人口大幅增长。据统计,1930年,加州人口不足600万,机动车保有量仅200万辆。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出现的城市扩张,导致加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激增。1940年,加州人口增加到700万,车辆保有量为280万辆,行驶里程超过384亿公里;1950年,人口达到1100万,车辆保有量超过450万辆,行驶里程超过700亿公里;1960年人口突破1600万,机动车保有量高达800万辆,行驶里程超过1100亿公里。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造成巨大的排放压力。



加州的“铁腕”排放政策与其多山地形有关


“拂晓时分,如同无形的野兽,毒气开始扩散,狡猾而沉寂,悄无声息,无所不至。”这是记者奇普·雅各布斯和威廉·凯莉合写的《洛杉矶雾霾启示录》一书中对1943年的洛杉矶雾霾事件的描述。当时,“灰色的烟雾袭击了洛杉矶,吞噬了矗立的高楼与街边的汽车…….人们失去了对于方向的所有感知,除了脸上烧灼般的刺痛”。全城的人在沉重的污染物中纷纷出现“急性过敏反应——眼睛红肿,喉咙嘶哑”。谣言在雾锁的洛杉矶城里蔓延,“这像是化学武器攻击,可能是日本人发动偷袭的第一步”。


洛杉矶人开始寻找雾霾的原因。1952年,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家海根斯密特(Arie J. Haagen-Smith)提出,雾霾形成与汽车尾气以及光化学反应下的气粒转化有着直接关系,并指出臭氧是洛杉矶雾霾的主要成分。


洛杉矶雾霾事件使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找到了原因的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治理雾霾的措施。根据《洛杉矶雾霾启示录》一书,治理的首要措施就是成立专门的空气质量管理机构。


1946年,洛杉矶市成立了全美第一个地方空气质量管理部门——烟雾控制局,并建立了全美第一个工业污染气体排放标准和许可证制度。


1967年,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成立,其使命包括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防止公众接触空气中的污染源,为遵守空气污染的规则和条例提供创新性方法等。


1970年地球日,两千万美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在保护环境方面不得力。压力之下,时任总统尼克松不得不同意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


1977年由位于南加州地区的洛杉矶县、橙县、河滨县和和圣伯纳蒂诺县的部分地区联合成立了南海岸空气质量管理局(SCAQMD),负责制定区域空气质量管理规划和政策,对区内企业和固定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统一监管。



美国成立了一个特殊的部门:美国环境保护署(EPA)


1975年,杰里·布朗(Jerry Brown)接替罗纳德·里根出任加州第34任州长,成为加州最年轻的一任州长。上任伊始,布朗就指派他的竞选策划人——30岁的汤姆·奎因(Tom Quinn)担任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主席一职。在洛杉矶长大的奎因自小就饱受空气污染之苦,所以新官上任的他大刀阔斧砍向了汽车制造商。


奎因命令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召回21000辆1975年款汽车,因为这些汽车不满足最新的排放标准。此后,他又赢得了全美汽车工人协会对汽车清洁措施的支持借此,空气委员会加速了大气清洁工作的步伐。他们要求汽车制造商在1975年安装催化转化器并重新设计汽车引擎,在源头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这也导致一些创新的出现,比如“清洁燃烧汽化器”,可以减少引擎盖下汽油和大气混合燃烧后碳氢化合物的排放。


在立法方面,1947年加州州长签署《大气污染控制法》,授权每个郡县建立空气污染控制区,如全美最早成立的洛杉矶县空气污染控制区因此而生。同年,加州还采用烟色浓度系统,测定不同来源烟雾的透明度。


1950年,加州通过法律,根据烟色浓度系统限制烟雾排放。1959年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制定大气质量标准的州,该标准涵盖光化学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等。1955年,洛杉矶县率先建立了机动车污染控制实验室;1960年加州成立机动车污染控制理事会(MVPCB),负责检测和认证在全州境内销售的车辆配件。


1988年,加州通过了《加州洁净空气法》,对未来20年的加州空气质量进行全面规划。加州空气资源局负责制定路面和非路面移动污染源的排放标准、汽车燃料标准,以及消费产品管制规定。加州空气资源局同时负责根据联邦《洁净空气法》制定州政府的空气质量实施计划。由于《加州洁净空气法》较联邦政府的《洁净空气法》更严格,故《加州洁净空气法》成为州政府监管空气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根据《加州洁净空气法》,各类污染源必须采用有效可行技术方案控制污染物排放,并应以每年百分之五的幅度减少污染物和其先导污染物的排放。


此次推动大众“排放门”事件确认的空气资源委员会正是加州在七十多年的空气治理过程中成立的众多空气质量管理机构之一。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不仅是加州最主要的空气污染防治管理和决策机构,也是最重要的空气污染科研机构。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有三大任务:获得或保持健康的空气质量;研究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应对方案;系统化地处理由机动车造成的严重空气污染问题。


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在1970年代末制定了第一部机动车标准,要求汽车内部装置达标以提高燃料燃烬率。之后,陆续制定了机动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另外,空气资源委员会不断地提升燃油标准,减少燃料中的硫、苯和芳族烃含量。


1990年制定的加州第一阶段机动车低排标准从1994年开始执行;1998年通过的第二阶段标准从2003年开始实施;2012年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通过第三阶段排放标准,该标准将于2015年正式施行。最新升级的清洁汽车计划覆盖了2017年至2025年生产的车辆。若干核管制度被纳入新计划,包括管制轻型汽车尾气排放的低排放车辆(LEV)计划、意在大力推动替代燃料利用的清洁燃料出口监管法规,以及最受关注的、要求汽车制造商生产零排放车辆的零排放车辆(ZEV)计划。


根据新的规定,到2025年,加州乘用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16年的车型降低34%,以帮助实现加州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80%的目标。



“排放门”事重创国际柴油车市场


空气资源委员会声称,只有当ZEV计划到2050年覆盖加州87%左右的乘用车辆,加州的温室气体预期减排目标才可能实现。为此,2018年至2025年间的零排放车辆销售量必须大幅提高,到2025年至少要累计生产50万辆零排放汽车,并占据新车销售量的15.4%。


美国派克研究公司燃料电池及新兴交通技术分析师利萨·杰拉姆(Lisa Jerram)的分析文章称,在美国,加州向来因自行其是而备受关注,这项新计划更使人们加深了这一印象。


此次大众“排放门”事件或许将成为加州乃至全世界排放管理的一个里程碑。丑闻曝光后,美国白宫称“十分关切”有关大众行为的报告。美国众议院一个小组宣布将在未来几周内举行听证会。美国和德国两地将着手进行刑事起诉的准备。其中美国司法部门已经开始进行针对性的刑事犯罪调查,而德国政府则表示他们的联邦交通运输部门有可能也牵涉其中。


美国环保局也已经表示将扩大调查范围,将其他汽车企业也纳入此次调查的范围内。与此同时,已经有宝马汽车等车企发布声明,称旗下柴油车辆符合美国相关法律及标准。此次大众“排放门”不断发酵,很有可能在美国以及欧盟国家掀起一轮对柴油车实际排放状况的大调。

(本文转摘自商业周刊中文版)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