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罕见病日|2岁以下儿童头号致死性遗传病如何筛查及诊断?

2024-03-13 16:12:01 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2024年2月29日是第十七个「国际罕见病日」。根据世卫组织定义,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被称为「罕见病」。虽然每种罕见病发病率不高,但是罕见病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 7000余种,因此,总的患病人群并不罕见,影响全球6%-8%人群[1],预计约有3亿罕见病患者。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白化病、成骨不全症、渐冻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都是较为多见的罕见病。

那么,儿童罕见病总体概况如何?种类繁多的罕见病如何预防?对儿童致死、致残率较高的SMA,应该怎样精准筛查及及早诊断?确诊阳性的患儿又该如何治疗管理?



2月29日(周四)19:30-20:30,由天隆「医」直播携手丁香园在国际罕见病日推出「检测有方,预防先行·SMA精准诊断与治疗」特约直播。我们特别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杨琳主任医师担任嘉宾主持,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科郭英英主治医师以及儿童神经专科楼丹丹助理研究员做专题学术报告。为大家分享关于儿科罕见病现状,以及SMA的精准诊断与治疗相关内容,并在线与大家互动交流。届时,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超实用的饺子包/小米指甲刀套装等精美礼品,欢迎您参与观看!


 


/01.

SMA—

2 岁以下儿童首位致死性遗传病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会导致肌肉无力和萎缩的运动神经元性遗传疾病,危害性极大。新生儿患病率为1:6000-1:10000,而人群携带率高达约1/50,中国约有3000万名携带者。若父母均为携带者,就有1/4的概率生出SMA患儿。大部分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包括呼吸和吞咽功能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严重者多死于室息或营养不良,是 2 岁以下儿童致死性遗传病的头号杀手[2]   

SMA 患者起病年龄差异性大,从出生前至成人期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以四肢近端为主的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萎缩,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呼吸、消化、骨骼等多系统受累。根据起病年龄、运动里程碑及病情进展程度,SMA分为五型[2]:

/02.

SMN1—

SMA的罪魁祸首


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致病基因为SMN1,即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 1(Survival of  Motor Neuron 1),95% 的患者为 SMN1第7和(或)第 8 外显子纯合缺失所致。修饰基因为SMN2,即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2(Survival of Motor Neuron 2)。两种基因均位于 5 号染色体上,SMN1 决定疾病的发生,SMN2 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若父母同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每次怀孕孩子都有25%的概率是SMA患者,50%的概率是SMA致病基因携带者,25%的概率健康。

/03.

新生儿—

SMA应如何筛查?


研究证明 95% 的SMA患者存在SMN1基因7号外显子的纯合缺失,且基因型-表型关联明确。因此针对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的筛查方法可靠,适宜在全体新生儿范围内进行推广[3]。2023年《脊髓性肌萎缩症新生儿筛查专家共识》中对于SMA新生儿筛查推荐意见:

·目前SMA筛查仅针对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类型(同意率100%);

·筛查机构选择的筛查方法对于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的检测敏感性应≥95%,阳性预测值应≥90%(同意率100%);

·SMA新生儿筛查可以不包括定量检测SMN2基因拷贝数,但筛查阳性新生儿的确诊试验应包含SMN2基因拷贝数信息(同意率100%);

·用于检测的滤纸干血斑直径应≥6 mm,全血输注者应在3个月后采集血标本,对于拟行骨髓移植或干细胞移植的新生儿应在治疗前完成采集(同意率100%)。


参考文献:
[1]周奇,李沁原等. 罕见病指南的制订: 现状、挑战与机遇[J]. 协和医学杂志, 2023,14(03):621⁃628.
[2]北京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北京罕见病诊疗与保障学会.脊髓性肌萎缩症遗传学诊断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40):3130-3140.
[3]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神经与肌肉疾病防控专项基金组织专家组. 脊髓性肌萎缩症新生儿筛查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27) : 2075-2081.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30310-00372.


📝文字:李   驰
🎨美编:李艳芳
✒️责编:李   驰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