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后的健康重点:如何预防肠道传染病?

2023-08-08 12:00:22 杭州大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7月29日开始,京津冀等地遭遇持续超72小时的强降雨袭击,多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单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近日,华北地区雨势明显减弱接近尾声,但是暴雨过后依然不能放松警惕,暴雨洪水除了会带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还会引发传染病疫情,尤其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主要流行因素


洪涝灾害发生后,基础设施遭到破坏,饮用水供应不足,食物、水源容易受到污染;正常生活生产秩序被打乱,群众身体抵抗力下降,而此时医疗卫生机构受影响,医疗服务还不能及时满足需求,种种原因下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大大增高。



洪涝后常见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1

细菌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致病性大肠杆菌等)

2

病毒性腹泻病(轮状病毒、杯状病毒等)

3

寄生虫腹泻病(隐孢子虫等)

4

其他肠道传染病(甲肝、戊肝、手足口病等)



如何预防和应对肠道传染病


注意饮用水卫生


有条件的情况下,饮用白开水、瓶装水和桶装水,不喝生水;不得不饮用井水、泉水时,一定要煮沸消毒和(或)药物消毒后饮用;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和漂白粉(精片)澄清、消毒,至少煮沸5分钟后方可饮用。



饮用水消毒剂(漂精片、消毒泡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存放(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注意食品安全


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蔬果类充分清洁,可蒸煮食品应充分加热后再食用,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



注意环境卫生


进入受洪水浸泡过的室内,不要忽视病菌、霉变等安全隐患;水灾后的房屋一定要彻底进行杀菌消毒;加强居室和环境通风和除湿;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等。



及时诊治


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相关药物使用方法。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设备升级!远程控制功能上新,助力试剂&培养基自动分装更上一层楼

夏日凉皮中毒事件揭秘:米酵菌酸的致命威胁


戳原文,更有料!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3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