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尺度|一毫米一微米的“奇袭”——2023中关村论坛现场观察

2023-05-30 15:08:11


一枚直径2至3厘米的生鹌鹑蛋,蛋壳和蛋膜几乎紧密贴合,如何轻松剥开蛋壳而不破坏蛋膜?
这一人手无法完成的任务,机器人可以轻松做到。走进2023中关村论坛的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展区,一台带有蜿蜒灵活机械臂的机器人正在上演“徒手剥蛋”:它将“手”伸入一个开口狭小的球状容器,展开三条黑色的“细长手指”,轻松将容器内一枚生鹌鹑蛋0.17毫米厚的蛋壳剥下,薄如蝉翼的蛋膜完好无损。
2023中关村论坛展出的术锐手术机器人。这台机器人正在为一枚鹌鹑蛋剥壳。新华社记者 张漫子 摄
不仅如此,这只机械臂还可以轻松地用针和线把一颗葡萄破碎的葡萄皮缝合好。
“这支蛇形臂是手术机器人的一部分,它拥有7厘米的展开距离,能够灵活地在狭小空间内完成高难度、高精准度的手术。”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慧慧告诉记者,这款单孔手术机器人开拓了在泌尿外科、儿科、普外、妇科等多个科室的应用,不仅提供了更微创的手术方案,还能显著提升手术的精准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这台机器人不简单。600多项专利技术‘傍身’,是妥妥的‘中国智造’。”展区负责人说,这台由我国科研人员花费十余年时间自主研创的单孔手术机器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多位参展商告诉记者,包括腔镜手术在内的很多手术正在迈入“机器人时代”。手术机器人不论是对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还是对于人民健康,都意义重大。
2023中关村论坛的现场,高端制造惊喜不断。技术越来越精湛、制造越来越精密,成为观众的普遍观感。
在中关村精雕智造创新中心的展台,金属切削测试件展现了中国制造“0.1微米进给、1微米切削、纳米级表面粗糙度”的精密。
拿起分别在北京、河北两地生产的凹件与凸件,轻轻一碰,两块金属严丝合缝,看上去就像一整块钢一样。技术人员介绍,凹件与凸件之间的缝隙仅有3至5微米,仅为头发丝直径的1/20。
动图为中关村精雕智造创新中心生产的凹凸件。凹件与凸件轻轻一碰,严丝合缝,如同一整块钢一样。
“过去这种高精密的零部件只能在进口机床上生产出来,而现在这些零件可完全由国产精密机床进行生产,且异地生产也丝毫不影响它的精密程度。”中关村精雕智造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杨锰说。
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所长朱敏说,能明显感到,这些年我国高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趋势越来越显著,部分企业已具备一定的技术、设备基础和条件,势头良好。加之政策的支持,制造业企业在内生动力、发展能力、外部环境等方面逐步向好。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创新’,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个中国科技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己任,向‘极限的高峰’发起的挑战。对于高端制造而言,精密就是我们追求的‘高峰’。”杨锰说。
版权声明
      本文由“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公众号编辑,资料来源新华社。欲转载请关注公众号后直接回复“转载”,按照要求转载即视为获得授权。

长按二维码关注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想了解更多资讯,快来加入我们吧~


往期 · 推荐

国家区块链技术(能源领域)创新中心成立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正式发起

冠亚季军揭晓!第六届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闭幕

探讨未来产业发展新优势, 2023中关村论坛多场平行论坛聚焦新兴技术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3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