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总结 | 第二届紫荆代谢组学国际会议完满落幕

2023-05-29 17:55:43, 紫荆代谢 武汉迈特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点击上方“紫荆代谢”即可关注

Hu-Lab

Tsinghua University

会议总览

参会代表合影


      【清助全力,代领前沿】由清华大学药学院主办的第二届紫荆代谢组学国际会议于2023年5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代谢稳态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基础,决定着细胞的命运及其功能维持。而代谢重塑则是诸多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深入阐明疾病的代谢重塑机理,可拓展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理解,发现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从而推动精准诊疗技术和药物研发。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同步举行,由李蓬院士担任会议名誉主席,胡泽平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会议聚焦组学领域前沿技术,同时关注代谢生物学、代谢重塑与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免疫、心血管疾病、肿瘤、衰老)等研究的最新进展。旨在展示代谢组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应用,促进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代谢组学在代谢生物学与代谢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及药物研发等相关学科的纵深发展,增进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的融通合作。吸引来自国内从事代谢组学与生命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余位业内同仁线下参会,同时约千余同仁线上参会。

清华大学药学院陈立功副院长致辞

       会议开始,由清华大学药学院副院长陈立功研究员进行了大会致辞。

       陈立功副院长首先回顾了往届会议,随后向与会同仁介绍了药学院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学院秉持着“引领科技创新,服务人类健康”的发展理念,并依托清华多学科交叉优势,逐渐形成了五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抗病毒药物发现、衰老和退行性疾病的分子机制发现及其干预、全新膜蛋白药物靶点的鉴定和药物发现、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新型蛋白调控药物发现,以及免疫药学。随着新生力量的不断壮大,研究方向也逐渐多样化,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

       最后,陈立功研究员对第二届紫荆代谢组会议提出了期望,希望借此会议的契机,探讨组学研究的最新前沿,促进学术碰撞和交流,为生物医学相关研究提供支持,最终推动人类健康的发展。

会议报告总览

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 

甘波谊 教授

报告题目:Targeting Ferroptosis and Disulfidptosis in Cancer


       来自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甘波谊教授长期致力于细胞铁死亡和双硫死亡的研究。本次会议中,他向我们分享了胱氨酸转运膜蛋白SLC7A11在癌细胞双硫死亡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并揭示了癌细胞的双硫死亡是由于过多的胱氨酸在细胞内聚集从而诱发肌动蛋白聚合紊乱所导致的。甘教授进一步提出,由于葡萄糖缺乏的细胞(如癌细胞)对双硫死亡更为敏感,未来我们有可能利用双硫死亡作为治疗癌症的新策略。


大连医科大学 管又飞 教授

报告题目:类二十烷酸前列腺素E2代谢与血管稳态调控



       来自大连医科大学的管又飞教授长期致力于前列腺素E2(PGE2)的生物合成调节及其作为疾病(发热、疼痛、生殖疾患、高血压、炎症和肾脏疾病)治疗靶点的研究。本次会议中,他向我们分享了PGE2-EP1-4系统在维持血压稳态中的作用,揭示了EP1-4受体功能异常导致血管稳态紊乱疾病(高血压、主动脉瘤等)发生的分子机制,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靶向这4种受体的疾病治疗新策略。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秦钧教授团队)

占冬冬 博士

报告题目:临床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来自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秦钧教授长期致力于蛋白质组学及其临床应用研究。在本次会议中,秦钧教授团队的占冬冬博士向我们分享了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在研究临床问题中的广泛应用。通过介绍肿瘤蛋白组学在胃癌、肺癌、结直肠癌等癌症中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其蛋白图谱绘制、筛选不同临床策略的获益人群、为前瞻性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支撑、寻找新型潜在靶点的功能。通过解读尿液蛋白组学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证明了其开发早诊生物标志物和监测病程进展的能力。


清华大学 陈立功 研究员

报告题目:Integrating Genomics and Lipidomics Approaches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of HCC


       来自清华大学药学院的陈立功研究员长期致力于重要SLC转运蛋白在代谢性疾病、神经和免疫系统中的代谢调控和致病机理研究。在本次会议中,他向我们分享了c-Myc通过调控氨基酸摄取激活mTOR信号转导,进而驱动肝癌发生的工作,强调了氨基酸转运蛋白是肝癌治疗潜在的药物靶点。此外,陈老师还解读了胆固醇生成在肝癌发生中的重要调控作用,提出了FASN和SREBP2的双重抑制有更强烈的抗肿瘤生长的作用,从而可以作为肝癌治疗新策略。

清华大学药学院 秦为 研究员

报告题目:Dynamic Mapping of Proteome Trafficking within and between Living Cells by TransitID



       来自清华大学药学院的秦为研究员长期从事新型化学生物学工具开发与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在本次会议中,秦为老师为我们分享了由其开发的针对蛋白质空间动态转运的新型临近标记技术TransitID,该技术将两种正交的临近标记系统(TurboID/APEX)相结合,成功实现了转运蛋白质的大规模鉴定;首次描绘了细胞内不同细胞器间的蛋白交通图谱;并已被成功应用于细胞与细胞间的转运蛋白分析。同时,秦老师预期该项技术可被拓展应用于各种活体内不同器官、不同功能细胞之间转运分析。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陈晓伟 教授

报告题目:Oxi-lipidosis at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drives NASH


       来自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陈晓伟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磷脂翻转酶TME41B在细胞内质网上维持脂层平衡的重要作用。TME41B的缺失可引起剧烈的代谢失调,使脂质合成不受抑制的发生,进而在数周内中导致异常严重的脂肪肝及NASH。报告中,陈晓伟教授从“膜合成过程中内在的不平衡性”引出“在磷脂分子合成的内质网上必然存在高效的不依赖ATP双向翻转酶”这一领域内重要假设,生动形象地讲述了课题组是如何鉴定TMEM41B这一领域内长期探寻的磷脂翻转酶,丰富了血脂跨膜转运的调控机制并提出了新颖的细胞应激通路。最后,陈晓伟教授为我们展示了回补磷脂翻转酶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脂肪肝等症状,对其的进一步研究和控制在未来有望成为治疗相关代谢疾病的潜在靶点。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王琰 教授

报告题目:Human Genetics and Dyslipidemia: From Non-synonymous Variants to Non-coding Variants



       来自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王琰教授长期致力于人类遗传学与脂质代谢研究,借助全基因组遗传关联性分析数据解析人群中导致血脂异常发病机制并进一步揭示其功能。在本次会议中,王教授主要围绕血液中“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代谢调控进行相关报告,解读了运动对不同器官中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的调节及组织器官间甘油三酯的分配与动用的相关机制;针对未被满足的临床应用需求,介绍了高胆固醇血症的潜在新型药物治疗靶点。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冉小蓉 博士

报告题目:安捷伦功能性靶标代谢组与代谢流分析解决方案



       冉小蓉博士表示代谢组学研究已经进入功能性时代,但也面临许多挑战。为了满足更多生物学研究者的功能性研究需求,安捷伦推出了功能性靶标代谢组与代谢流解决方案。该方案针对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三羧酸循环、氨基酸相关通路和能量代谢通路,具有覆盖单一通路代谢物高、重要功能性代谢通路广、能量代谢通路全的特点。该方案已经在癌症疾病研究、免疫生理研究等不同领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冉小蓉博士希望该方案能够推动功能性研究的进展,并表示安捷伦将继续致力于为实验室面临的分析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陈厚早 研究员

报告题目:Protective roles of histone deacetylase SIRT2 in age-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陈厚早研究员为我们带来了题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2在年龄相关的心脏疾病中的保护作用”的报告。2014年,课题组首次发现SIRT2-KO的老年鼠中具有明显的心血管表型,随后的实验表明在老年鼠中SIRT2的敲除将导致病理性心肌肥厚。进一步的研究发现SIRT2蛋白与激酶LKB1相互作用,在K48位点对LKB1去乙酰化,从而激活AMPK的调节网络。同时,后续的研究还表明了SIRT2可以调控p66的乙酰化影响其磷酸化最终影响线粒体的功能。这些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治疗衰老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挪威奥斯陆大学 方飞 教授

报告题目:Applying NAD+, autophagy, and AI to slow down dementia and ageing



       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的方飞教授长期致力于人类衰老和年龄易感神经变性的分子机制研究。本次会议中,他向我们分享了NAD+和线粒体自噬在抵抗衰老和阿兹海默症中的重要作用。作为还原氢的重要载体,NAD+在细胞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人体的衰老,细胞内NAD+的水平也会出现显著下降。方教授的研究发现,NAD+的减少会导致细胞内线粒体自噬能力减弱,使大量受损的线粒体无法得到及时降解而堆积在细胞中,从而导致神经细胞的功能障碍并能够诱发阿兹海默症。当在患阿兹海默症的小鼠体内诱导线粒体自噬后,小鼠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说明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阿兹海默症症状。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董梦秋 研究员

报告题目:Intestine-specific removal of DAF-2 nearly doubles lifespa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ith little fitness cost


       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董梦秋研究员长期从事以线虫为模型研究关于衰老的基础生物学问题,同时开发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两个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本次会议中,董梦秋研究员给我们分享了通过使用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和组织特异性靶向蛋白质降解两个关键技术,以秀丽线虫为模式生物,回答daf-2的单基因突变延长秀丽线虫寿命的胰岛素/IGF-1受体基因在哪里表达,它在什么组织调节衰老,是否通过同一组织或者跨组织的daf-16起作用等一系列科学问题,最终确定了肠道中的细胞内DAF-2到DAF-16信号传导在寿命调节中起主要作用,而在皮下组织、神经元和生殖系中的作用是次要的。

清华大学化学系 瑕瑜 教授

报告题目:Lipidomic Phenotyping by Isomer Analysis



       来自清华大学化学系的瑕瑜教授发展了一系列基于自由基化学的生物质谱方法,推动了质谱对生物大分子化学结构的深度解析能力。在本次会议中,瑕瑜教授首先强调了脂质组学的重要性,将Paternò-Büchi(PB)-MS/MS应用于脂质C=C定位、异构体定量,结合正交分离与异构体分辨质谱建立磷脂组分析平台。采用选择性富集和深度结构分析策略,建立鞘糖脂组深度分析平台,成功对鞘磷脂进行精细结构解析及定量,同时将此方法应用于揭示猪脑鞘糖脂链C=C位置异构体的多样性。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Jonathan V. Sweedler教授

报告题目:Looking for Rare Cells: High Throughput Single Cell Mass Spectrometry



     来自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Jonathan V. Sweedler教授长期致力于质谱成像新技术的研发工作。本次会议中,他向我们分享了他结合质谱成像和单细胞质谱技术发现胰腺中的稀有细胞的研究。该研究首次发现了胰腺中含有多巴胺的α细胞并使用单细胞转录组验证了这一发现。同时,Sweedler教授还展示了使用非破坏性transMALDI技术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针对同一细胞的多组学检测。

北京大学 王初 教授

报告题目:化学和计算驱动的功能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主要以酶的形式催化各种反应,并能与许多小分子相互作用从而调控其活性与功能,此外蛋白质还存在多种翻译后修饰,而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也可以发生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的催化位点、翻译后修饰位点、小分子结合靶点及它们的相互作用界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理解蛋白质的功能。王初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化学生物学相关研究,结合运用化学探针、生物质谱和理论计算发掘和鉴定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内的分子靶标和修饰位点。在本次会议上,王初教授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领域的研究,包括衣康酸修饰位点的鉴定及其在免疫应答、细胞死亡和转录调控中的作用;以及衣康酰化修饰位点的鉴定。王初教授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关注衣康酰化修饰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以期最终解析衣康酸在生命体中的功能。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朱正江 研究员

报告题目:质谱驱动的代谢组学技术


       代谢物的精准测量和解析是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针对代谢物化学结构鉴定所面临的鉴定数目少,覆盖度低以及未知代谢物鉴定难等挑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朱正江研究员为我们介绍了课题组提出的基于代谢反应网络的代谢组规模化定性技术MetDNA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基于代谢反应网络的未知代谢物鉴定技术MetDNA2。在单种生物样本中MetDNA2能够鉴定2000-5000种代谢物,含500-2000种未知代谢物。此外,朱正江研究员还为我们介绍了课题组开发的基于离子淌度质谱的四维代谢组学技术,将液相分离与离子淌度质谱联用,利用碰撞截面积这一新的物理化学参数鉴定化学结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税光厚 研究员

报告题目:精确代谢组学揭示肾脏等组织器官衰老的代谢特征


       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税光厚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前沿组学技术开发、功能性分子结构鉴定研发、代谢机制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本次会议中,税光厚研究员指出,代谢组学领域存在两个难点:一是代谢物结构鉴定的准确性,二是代谢物定量分析的精确度与精准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代谢组学及精确精准分析势在必行。税光厚研究员在会上进行了题为“ 精确代谢组学揭示肾脏等组织器官衰老的代谢特征”的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了血浆精确代谢组学方法,人群衰老的精确代谢组学及代谢特征,以及肾脏等组织器官的精确代谢组学及代谢调控。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贺玖明 研究员

报告题目: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贺玖明研究员长期从事质谱成像及其生物医药应用研究。在本次会议中贺玖明研究员首先从分子组学时空表征研究现状与挑战、组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基于质谱成像技术的空间分辨代谢组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报告。重点介绍了空间代谢组的应用方向,包括肿瘤代谢研究发现药物治疗潜在靶点、基于肿瘤代谢特征的靶向抗肿瘤新药设计和评价以及组织微区的药代与药效研究等六个方面。最后贺玖明研究员对质谱成像空间代谢组学应用进行了展望。


清华大学药学院 胡泽平 研究员

报告题目:Deciphering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in disease using -omics technologies



       来自清华大学药学院的胡泽平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基于组学技术研发的转化医学和药物研发研究。在本次会议中,胡泽平研究员从组学技术发展及组学技术在解析疾病代谢重塑中的应用两个层面分享了其研究组的前沿工作与见解:1)超灵敏广谱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及该分析技术在研究干细胞、发育等可及样本量极少的领域中的代谢重塑中的应用;2)广谱衍生化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该方法能显著提高代谢组学的检测灵敏度,同时简化代谢流数据分析流程;3)AI辅助的包含代谢组学在内的多组学大数据智能整合分析策略。最后,胡泽平研究员分享了其课题组运用多组学策略揭示ZIKA病毒感染以及肺癌的发生、发展、耐药等过程中的代谢重塑机制的研究实例。

会议总结


参会代表合影

     【清助全力,代领前沿】清华大学药学院主办的第二届紫荆代谢组学国际会议圆满举办结束!本次会议重点围绕“赋能多维组学技术融合发展及助推技术创新与生物医学研究互促交流”等相关主题,聚焦组学领域前沿技术,促进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代谢组学在代谢生物学与代谢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及药物研发等相关学科的纵深发展,增进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的融通合作。


      在此我们由衷地感谢大会主办方、大会组委会、会议学术委员会、会议工作组、会议赞助商以及全体参与会议的业内同仁!


      迈维代谢,助力科研!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