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斌:大流行结束后的新冠治疗发展策略

2023-05-17 22:18:20




专家小传


李家斌: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务副院长、安徽医科大学感染病学系主任,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的阴霾终于散去。

从2022年11月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以来,中国用较短时间实现了疫情防控措施平稳转段,2亿多人得到诊治,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这其中,不断优化新冠医疗救治策略,对轻症病例早期介入,强化关口前移,坚持中西医结合和多学科诊疗,是预防和减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症发生的重要手段。

在新冠疫情结束大流行后,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也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如何实现“保健康、防重症”呢?《生命时报》就此对权威专家进行采访。


早期抗病毒治疗是防重症关键


生命时报:1月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专家共识”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李家斌: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临床治疗的重心也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与此同时,阿兹夫定、奈马特韦/利托那韦、莫诺拉韦等多种抗病毒药物上市,但三种药物适合的人群各不相同,很多基层医生不会用。

为了给基层提供的是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的规范用药建议和指导,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组织了包括我在内的34位感染、呼吸、重症、药学知名专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基础上结合临床诊疗经验编写了“专家共识”,针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危重症的重点人群,提供建议和指导。

生命时报:作为编写专家之一,您认为“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李家斌:在临床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从基层转到大医院的新冠患者病情都很重,如果基层或社区医院能够在早期给病人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话,病人往往并不需要到大医院来。

因此,“专家共识”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基层医生对病人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实现新冠治疗的关口前移。新冠病毒感染者早期进行抗病毒治疗,阻断病情发展,是防重症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口服抗病毒药原则上应尽早使用,尤其建议在出现症状24~48小时内使用。阿兹夫定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在当时第一波感染高峰中,对新冠治疗的关口前移起到了一定的贡献。


生命时报:面对疫情的不断变化,“专家共识”对新冠治疗策略发展有哪些指导和帮助?

李家斌: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们认识到,对于新冠病毒这种呼吸道传染病,早期抗病毒是关键。等到病情发展到重症、危重症的地步,不管是哪种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效果都不会太好。

作为临床医生,我认为抗病毒治疗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针对不同的药物,大多数感染者抗病毒5~7天即可

面对新冠病毒,还有很多临床问题没有解决。例如,到底需要多长时间的抗病毒治疗,病人不发热了是否意味着病毒已经清除等?这都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

仍要关注新冠病毒变异的影响


生命时报:很多人认为新冠疫情已经结束,没有必要再关注了,您怎么看?

李家斌:从国际上来说,新冠疫情进入波浪式反复流行新常态,我们很难和新冠说再见。

3月11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新的突变株显示,XBB1.5突变株仍占89.5%。

到了4月29日,美国新冠病毒监测显示,XBB1.9合集达到12.7%,超过了XBB1.16的占比。新冠和其他传染病不太一样。

很多传染病变异没有这么快,或者毒株没有这么多亚型,而新冠毒株亚型特别多,不同的亚型之间还有一定的交叉免疫,这就导致疫苗不是具有完全保护作用,大家还是有潜在感染的可能性。

感染以后,包括高危人群在内,都可能会病情加重,出现重症甚至危重症。对于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还是要做好基本功,减少高危病人发生重症的风险。

生命时报:新冠病毒的变异会不会给临床治疗带来一些影响?

李家斌:临床医生要关注新冠病毒变异带来的影响。新冠病毒作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人类无法完全消灭,只能学会与之并存。

由于新冠病毒的变异性,从德尔塔毒株、到奥密克戎毒株,再到XBB系列变异毒株,不同毒株感染导致的症状也可能有所不同。

对于有精神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肥胖、65岁以上等高危人群,要特别关注这类人群的病情进展。尽早进行早期抗病毒治疗,有利于缩短病程、减轻临床症状。

生命时报:未来,您更关注新冠的什么方面?

李家斌:未来,新冠引起大规模的流行的可能性较低。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我更关注的个体的情况,如病人病情会不会变重。

生命时报:在前一阶段的临床治疗中,您最大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

李家斌:应对新冠病毒,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教训。作为大医院的医生,我们救治的新冠患者有三个特点:

  • 病情重

  • 情况危急

  • 患者来医院晚

不管是各类指南、诊疗方案,还是“专家共识”,都强调“关口前移”,早期介入,防治病人发展为重症。

但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到医院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早期介入的时机,发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但时间不能倒流,只能拼尽全力抢救、在开展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进行氧疗等综合治疗。

对于重症病人来说,氧疗更加重要。我们采用俯卧位通气,成功救治了很多患者。在药物方面,药物的可及性也非常重要。▲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3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