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基因组分析揭示了传染性癌症的平行演化

2023-04-24 17:06:25


一项对威胁袋獾的两种传染性面部癌症谱系的基因组调查,揭示了这些不寻常病原体的进化史。

发生病变的袋獾,图片来源:Max Stammnitz


文章作者Maximillian Stammnitz说,“我们的分析表明,袋獾拥有一种可以转化为传染性癌症的细胞类型,一旦建立,[传染性面部癌]克隆继续以恒定的速率获得突变,尽管其中大多数是中性的,但一小部分会进一步适应生态位。”


传染性癌症是通过活癌细胞的转移而传播的传染性癌症。尽管在自然界中很罕见,但已知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至少携带两种可传播的癌症谱系:獾面部肿瘤1 (DFT1)和袋獾面部肿瘤2 (DFT2),分别于1996年和2014年首次在野外观察到。


袋獾的数量已经受到栖息地丧失和其他人类影响的威胁,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袋獾的数量,引起了对保护的关注。


然而,人们对这两种可传染癌症克隆的起源、基因多样性和长期演化了解甚少,而先前用于评估相关问题的袋獾基因组组合也非常零散。


Stammnitz和同事报告了对119个DFT1和DFT2肿瘤的高覆盖率全基因组分析。他们通过将其基因组与一个新组装的染色体水平的参考基因组进行比较来评估这些克隆的基因多样性。Stammnitz等人通过使用具时间分辨力的系统发育树估计,DFT1可能在1980年代首次出现,而DFT2可能在2011年首次出现。尽管这两种癌症在基因上高度相似,但作者发现,在所有变异类别中,DFT2的突变率都明显高于DFT1;这种情况可能具有复杂的流行病学意义。

参考文献

The evolution of two transmissible cancers in Tasmanian devils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3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