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4 17:06:25
一项对威胁袋獾的两种传染性面部癌症谱系的基因组调查,揭示了这些不寻常病原体的进化史。
发生病变的袋獾,图片来源:Max Stammnitz
文章作者Maximillian Stammnitz说,“我们的分析表明,袋獾拥有一种可以转化为传染性癌症的细胞类型,一旦建立,[传染性面部癌]克隆继续以恒定的速率获得突变,尽管其中大多数是中性的,但一小部分会进一步适应生态位。”
传染性癌症是通过活癌细胞的转移而传播的传染性癌症。尽管在自然界中很罕见,但已知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至少携带两种可传播的癌症谱系:獾面部肿瘤1 (DFT1)和袋獾面部肿瘤2 (DFT2),分别于1996年和2014年首次在野外观察到。
袋獾的数量已经受到栖息地丧失和其他人类影响的威胁,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袋獾的数量,引起了对保护的关注。
然而,人们对这两种可传染癌症克隆的起源、基因多样性和长期演化了解甚少,而先前用于评估相关问题的袋獾基因组组合也非常零散。
Stammnitz和同事报告了对119个DFT1和DFT2肿瘤的高覆盖率全基因组分析。他们通过将其基因组与一个新组装的染色体水平的参考基因组进行比较来评估这些克隆的基因多样性。Stammnitz等人通过使用具时间分辨力的系统发育树估计,DFT1可能在1980年代首次出现,而DFT2可能在2011年首次出现。尽管这两种癌症在基因上高度相似,但作者发现,在所有变异类别中,DFT2的突变率都明显高于DFT1;这种情况可能具有复杂的流行病学意义。
参考文献
The evolution of two transmissible cancers in Tasmanian devils
07-06 光电行业都会关注
【新品推荐】美正免疫亲和柱助力马兜铃酸I检测07-06 食品安全的守护者
【优惠活动】美正助力各地能力验证活动,热门基体质控样品一律6折!07-06 食品安全的守护者
【7.10-12】第二届中国(南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高峰论坛07-06 食品安全的守护者
食品安全一周简讯07-06 食品安全的守护者
优秀论文|绝热加速量热仪用于混酸硝化工艺热危险性评估07-06
追逐生命的曙光:不孕不育的现代治疗新兴技术07-06 景辉
【在线讲座预告】技术新突破:合成生物学发展再创新07-06
【精彩回顾】上海张江丨高效细胞株开发与应用技术沙龙顺利举办!07-06
【活动预告】2023 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药物研发与质控技术交流会——上海站07-06
盛情邀约 | 7月10日全新制备型高压液相色谱线上发布会,一同见证!07-06
EM科特邀请参加“中国材料大会”“第十九届全国晶体生长与材料学术会议”07-06
慕尼黑倒计时4天|天美生命科学展台精彩抢先看07-06 天美生化
三十载一路同行,今朝沪上再相逢!---明尼克感恩回馈,关注有礼!07-06 作者:明尼克
喜报 | 兰友科技获中关村创新项目专项资金支持07-06
Agilent 7890B 5977B GC-MS07-06 基泰生物
高低温湿热试验箱选宏展制造07-06
圆满落幕-上海 I 首届精神卫生与数字医疗国际学术大会07-06 Chromai
【诚邀】上海 | 慕尼黑分析生化展 · 2023 Analytica China07-06 Chromai
圆满落幕 湖南 I 首届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年会07-06 Chro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