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18:06:09, 不可说
原子级铁电体对高密度电子产品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场效应晶体管、低功耗逻辑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张林兴教授和田建军教授带领团队设计了一种具有氧化铋层状结构的薄膜,可以通过将铁电态稳定到1nm。这种薄膜可以通过具有明显成本效益的化学溶液沉积在各种基板上生长。观察到一个标准的铁电滞回线,厚度可达~1纳米。厚度范围为1~4.56nm的薄膜具有相对较大的剩余极化,为每平方厘米17~50微库仑,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验证了该结构。相关研究工作以“Ferroelectricity in layered bismuth oxide down to 1 nanometer”为题刊登在《Science》上。北京科技大学为第一研究单位,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杨倩倩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胡敬聪和西班牙巴斯克大学方跃文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工业大学卢岳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1、增加了小尺度上保持铁电性材料的数量。
2、发现了一种铁电氧化秘结构的铁电行为持续到1纳米。
3、相对较高的极化使1纳米薄膜成为各种应用的理想候选材料。
图1 在(0001)Al2O3衬底上生长的层状氧化铋薄膜的晶体结构表征。© 2023 AAAS
图2 超薄BSO薄膜表征。© 2023 AAAS
图3 宏观铁电表征。© 2023 AAAS
图4 BSO薄膜PFM。© 2023 AAAS
图5 DFT和HAADF-STEM确认BSO结构。© 2023 AAAS
研究人员设计了具有氧化铋层状结构铁电材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结晶度良好的BSO薄膜,该薄膜可以在多种衬底上生长。该薄膜在室温下仍可实现1nm厚度的宏极化,具有17μC·cm-2的高剩余极化。通过测量PFM中的写入域和局部蝶形曲线,确认了铁电特性。通过DFT计算得到了BSO薄膜的结构,并确认其是一种与之前观察到的不同类型的室温铁电薄膜。为未来铁电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有前景的途径,非常适合未来的纳米电子器件。
论文地址: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m5134
本文由不可说供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材料人网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kefu@cailiaoren.com。
如果您希望开展计算工作,苦于没有合适的计算人才,也可以联系我们。6年以来,我们与入驻材料人平台的300余位计算顾问一起,共同服务了超过5000位客户,涵盖了包括VASP、Lammps等在内的多款软件以及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有限元等领域。
05-22 数据洞见未来
知名大学,迎来新校长!05-22 数据洞见未来
又一所“理工大学”,来了!05-22 数据洞见未来
官宣!2所知名高校,合并!05-22 数据洞见未来
合并、拆分、更名大学!教育部刚刚公示05-22 数据洞见未来
全球招募!“双一流”高校涉水行业研究院集聚重磅平台!广纳贤士!05-22 青塔人才
明天播!40+报告直播:第五届"锂电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邀您参会!05-22
中国科大郭光灿院士团队《Nature Materials》:国际上首次实现!05-22 材料科学与工程
南京理工《MRL》: 金属玻璃多尺度结构演化与均匀流动的相关性!05-22 材料科学与工程
祝贺!广西师范大学实现《Nature》发文的历史性突破!05-22
超快高温技术又发Nature! 之前三篇NS封面!05-22
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05-22 曹立军
技术经济安全:研究重点、演化机理和评估框架05-22 程燕林 代涛 等
优化国家科研机构布局 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05-22 张旭
校党委书记邱勇聚焦中国式现代化 讲授主题教育专题研修报告05-21 曲田
55亿!新“海洋大学”,设计方案出炉05-21 数据洞见未来
才聚湾区 共筑未来 | 中山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诚邀全球英才!05-21 青塔人才
多地撤销!院士工作站,改革!05-21 数据洞见未来
院士加盟!理工大学,即将复建05-21 数据洞见未来
投资45.5亿!新建本科,一期全部封顶!05-21 数据洞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