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8 13:11:01, 生物技术君
尤其进入冬季后,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数据,我国每年猝死人数高达55万,而医院外发生猝死的救治成功率仅有1%左右。这意味着,差不多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中国人发生猝死。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了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
北京时间11月10日,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旗下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Digital Health》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入睡时间”,即在22点至23点之间开始睡觉患心脏病的风险更低。
掐指一算,好多人看到这里估计已哭晕在厕所。其实不妨换个角度看问题,例如把原本用于熬夜的时间用于睡觉,把晚睡的那部分时间争取成早起。这样一来或能显著降低疾病风险。
毕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睡眠不足、该睡不睡,与患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解释了心脏如何在细胞水平上自主(独立)变速,以保持与生物钟同步。该研究证实,即使在自主神经完全阻断的情况下,心率也会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发生变化。这意味着,该睡不睡,或者睡眠不足,就是在与正常的心脏功能“对着干”。
因此,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要从睡觉入手。此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调查了睡眠时间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然而入睡时间和心脏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英国生物库在2006年至2010年间招募的88026名参与者。他们平均年龄为61岁,58%为女性。通过腕带加速度计,研究人员在7天内收集了睡眠开始和醒来时间的数据。参与者还完成了人口统计、生活方式、健康和身体评估和问卷调查。然后,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随访,以确定新诊断的心血管疾病病例。心血管疾病定义为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中风和短暂性缺血性发作。
在平均5.7年的随访期间,有3172名参与者患上了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员发现,睡眠开始时间在午夜或更晚的人发病率最高;而睡眠时间在22点至22点59分的人发病率最低。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睡眠时间、睡眠不规律(定义为不同的睡觉和起床时间)、自我报告的时间类型(早起鸟或夜猫子)、吸烟状况、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血压等混杂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与22点至22点59分入睡的人相比:
半夜或更晚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出25%;
23点至23点59分入睡的人风险高出12%;
22点前入睡的风险高出24%。
在根据性别进行的进一步分析中,女性与心血管风险增加的关联性更强。研究人员表示,这其中的原因还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内分泌系统对昼夜节律紊乱的反应存在性别差异;此外,参与者的年龄较大也是个混杂因素,而绝经后女性的心血管风险本来就会增加,因此也可能入睡时间点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并无性别差异。
总之,该研究结果表明,睡眠开始时间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或存在联系。
此外,这项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参与者的睡眠时间非主观报告,而是通过佩戴加速度计采集的数据,因此,分析结果会更加客观。
该研究通讯作者、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David Plans博士说:“我们的研究表明,最佳睡眠时间是身体24小时周期中的某个特定时间点,偏差可能对健康有害。风险最大的时间是午夜之后,这可能是因为它会减少看到日光的可能性,而日光会让我们的生物钟重置。”
Plans总结道:“虽然研究结果没有显示因果关系,但睡眠时间已经成为一个潜在的心脏风险因素,并且独立于其他风险因素和睡眠特征。如果我们的发现在其他研究中得到证实,入睡时间和睡眠情况可能会成为降低心脏病风险的低成本公共健康目标。”
不仅如此,进餐时间可能也是降低心脏病风险的关键因素。
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的一篇新研究中,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晚餐吃太多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肉类的人患心脏病风险更高。
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93/ehjdh/ztab088
https://doi.org/10.1210/clinem/dgab288
—END—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iNature5),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中国生物技术网公众号,文章只为学术新闻信息的传播,不代表我公众号所持的观点。具体信息请参考原文章。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8217322697 或邮箱:921253546@qq.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03-09 ACS Publications
秦天团队Nat. Chem.:C(sp³)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模块化和立体定向安装03-09 X-MOL
【催化】常州大学吴大雨团队Angew:自旋转变效应促进高选择性光还原CO203-09
CRPS:利用酞菁钨螯合物制备高效ORR催化剂03-09 Cell Press
【无机】Angew:反式双一氧化氮配位锰(II)血红素类似物的分离与表征03-09
【有机】变废为宝:光反应条件下从大宗原料与单质硫到高附加值硫酯产物的合成03-09
【高分子】上海有机所在基于五元环内酯合成新型可持续性高分子材料方面取得进展03-09
上海交通大学朱新远教授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启事03-09
西安交大《Acta Materialia》:独特的氧梯度设计高强韧钛合金!03-08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南交大徐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高熵合金析氢催化电催化剂!03-08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林业大学:破纪录!具有金属级热导率的木材,兼具优异强度、电磁屏蔽、阻燃性03-08
讣告:沉痛哀悼王小谟院士03-08
【招聘】中科院青岛能源所材料与能源方向诚聘科研助理、博士后03-08
缬沙坦片的溶出方法学研究03-08 董伟昌,孙 进
食品药物快速检测技术新进展及研究热点分享,干货满满,我们在武汉不见不散!03-08
制药人不可错过的公众号03-08
液相色谱法中干扰峰的主要来源03-08 互联网
四川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现场会召开03-08
认监委关于报送2023年度认证认可统计数据暨认证机构年度报告的通知03-08
办学126年!新一线城市特色强校招贤纳士!03-08 青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