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广西海洋篇

2023-02-13 16:54:03


正文共:3260字

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这一年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西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团结奋进的工作状态,辐射带动带领全站干部职工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政治担当自觉,以“擦亮党建深度融合业务品牌”党旗红,引领“助推广西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绿,践行“六个在前”精神,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奋力谱写海洋监测新篇章。

党建工作

突出加强政治统领,不断深化思想政治建设。

通过站理论中心组专题研学会、全站职工大会、全站党员大会、共产党员活动日等方式,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学习,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肃党内纪律和政治生活;每月开设一期“学习大讲堂”、举办“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论坛”,深化理论政策、监测技术等学习,增强以讲促学、以讲带学的学习效果。

突出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紧密结合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特点,制订《开展“将党旗插在项目一线”行动实施方案》,部署全年党建带动业务各项工作压紧做实;强化海上监测先锋队、海洋清洁志愿服务队、科研技术攻关团队三个品牌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助力美丽海湾建设和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突出“党日活动+ ”载体,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通过开展“党日活动+海洋碳汇”活动、“党日活动+科普宣传”活动、“党日活动+乡村振兴”、“党日活动+疫情防控”活动、“党日活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等,把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科普宣传、以及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为群众办实事等工作融入党日活动中,让党员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展先锋风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突出“政治引廉”,全面推进清廉监测建设。

通过站理论中心组专题研学、“党政领导联席会议”第一议题导学等方式,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和党风廉政教育,着力建设清廉班子;开展“书记点题谈”、“以案为鉴 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学习先进典型 树立勤廉榜样”等活动,着力建设清廉队伍;对照“五基三化”开展自查自纠,深入查找问题,抓好问题整改,建立站内党建工作月调度制度,着力建设清廉党支部;围绕“三个”亮点品牌建设开展“将党旗插在项目一线”行动,以及疫情防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一系列“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建设清廉服务。

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论坛

海上监测先锋队

海洋清洁志愿服务队

技术攻关团队

走进海洋监测科技 你我同行护碧海科普进乡村暨5月党日活动

北海7.12疫情期间,党员志愿者24小时轮班守护责任小区安全

对“三无小区”开展清洁大扫除志愿行动

开展厚植生态优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主题活动

业务工作

拓展新兴领域,强化海洋监测支撑服务。

2022年,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了三期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进,全年近岸海域水质为“优”,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94.5%,优于国家“十四五”考核目标(≥93.0%)和2022年目标(≥92.0%),并积极拓展海洋自然保护地和滨海湿地试点监测、应对海洋气候变化和新兴污染物调查研究工作,助力“美丽海湾”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

突出问题导向,强化涉海技术支撑保障。

积极开展“湾长制”、广西沿海生态问题专项调查、广西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计划编制等专项工作,开展广西重点海湾加密监测,按期完成广西重点海湾加密监测,每月/季度报送重点海湾生态月报、铁山港深海排放跟踪专项生态报告和各项质量报告等,重点推进茅尾海氮磷溯源调查及削减研究工作,建立沿海监测中心“一对一”蹲点精准技术帮扶模式,补强区域海洋监测能力。

守正创新,强化科技支撑能力。

不断完善科研创新机制体制,完成《科研项目绩效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修订,并首次开展站内创新攻关项目申报,确定创新攻关项目29项,组建科研技术团队8个;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成功举办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科技交流周活动;与6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科技攻关、科研观测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同时,聚焦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科研攻关,成功获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获广西重点研发项目2项,北部湾海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开放基金1项,广西地方标准1项、广西团体标准协会4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科技成果2项,发表SCI期刊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

夯实基础,强化海洋环境监测铁军担当作为。

调整完善内设机构,完成59项单位管理制度制修订工作,堵塞海洋监测管理漏洞;建立健全多元化用工机制,全方位培养人才;以练为战砺精兵,组织队伍参加2022年全区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全分析专项比赛并荣获“三等奖”,7人荣获11个单项奖。

推动科研科普双向奔赴,强化科研科普化。

围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和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题,共组织开展了28场次科普主题活动,参与公众近3000人,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建成并开放使用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科普展厅,填补了我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科普基地的空白,从7月开馆以来共接待10批次,参观人员约300人,有效普及了海洋监测科普知识;组织科普讲解员参加各类科普讲解员竞赛,并荣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广泛传播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科技知识。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将继续以“擦亮党建深度融合业务品牌”党旗红,引领“助推广西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绿,多措并举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活动,力争在海洋监测工作上迈出更大步伐、在海洋污染防治工作上作出更大贡献、在打造海洋监测铁军上取得更大成效,以“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的昂扬姿态,全力服务广西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高质量保护,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生态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地和滨海湿地试点监测

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试点监测

开展广西近岸海域海洋垃圾底数调查

举办“厚植生态优势,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海洋环境保护论坛

举办广西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科普展厅开馆仪式

组织队伍参加全区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全分析专项比赛
举办“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

获得荣誉

获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联合授予“节约型机关”称号;

获广西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荣获2022年全区生态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全分析专项比赛三等奖;

获2021年度广西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绩效考核优秀;

获认定为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获认定为2022年度广西工程研究中心;

荣获“十四五”期间广西第一批广西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获广西科技计划广西重点研发项目2项;

获北部湾海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开放基金1项;

获广西生态环境厅“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短视频大赛二等奖、最佳摄影奖;

获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109项比赛全分析项目个人单项奖7人;

荣获“我是生态环境讲解员”、“广西十佳科普使者选拔赛”、“我是广西生态环境讲解员视频比赛”、“北海市第三届科普讲解大赛”等比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2次,优秀剧本2部;

荣获“我与广西生态环境保护这十年征文比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

荣获“2022年”广西生态环境系统家风故事征文比赛一等奖、三等奖各一人。

广西生态环境厅“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短视频大赛二等奖

广西生态环境厅“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短视频大赛最佳摄影奖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节约型机关证书

往期推荐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总站篇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江苏篇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重庆篇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天津篇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广东深圳篇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河北篇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上海篇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西藏篇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广东篇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辽宁篇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浙江篇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浙江杭州篇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3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