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重庆篇

2023-02-09 17:31:56


正文共:3327字

预计阅读时长:4分钟



2022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这一年

2022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克服极端高温、新冠疫情等困难,以夯实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以能力建设稳固监测根基,以科研智慧赋能目标实现,充分发扬生态环保监测铁军精神,圆满完成年度各项任务,为奋斗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呈上多彩成绩单。

一年来,累计编制手工监测报告2600余份,获取监测数据2000余万个,自动监测数据量同比增长54%,满足了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数据需求,提升了管理决策科学水平。累计发布水质日报、空气质量预报730余份,组织环境质量会商12次,精准科学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和成因,预判变化趋势,形成各类分析材料1500余份(同比增长25%),助力全市实现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2天(同比增加6天)、土壤及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党建工作

用制度压实责任。逐级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全面从严治党考核实施办法;全年梳理完成党建任务58项,召开党委会议26次(研究议题91项);对照党史学习教育查摆发现突出问题9个并逐一剖析整改,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责任。

何国语书记给全体党员讲专题党课

刘强主任辅导干部职工专题党课

用理论武装思想。开展中心组学习6次、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26次,党员大会、支委会、主题党日等200余次;邀请市委党校专家就《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专题辅导;领导班子、支部书记讲党课40余次,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用纪律肃清风气。动态更新廉政风险点40个,制定防控措施59条;修订《外出监测纪律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并进行明察暗访,总计收到《环境监测服务廉政告知书》反馈1000余份,满意率达100%;每周转发典型案例,每月听取纪检汇报,每季度召开廉政专题会,正风肃纪持续深化。

用真情服务基层。疫情期间,中心140余名干部职工主动下沉社区,助力缓解基层疫情防控压力,出动技术骨干20余人次,深入55个重点区域,督促指导医疗废物废水收运处置。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消费帮扶、技术支持、党建带动等举措,确保桐麻村帮扶举措真正落地。

用特色展现风貌。中心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运行,对标“一流”水平开展“周五讲堂”11期,通过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提升中心人员业务技能;评选“最美笑脸”20人次、“每月之星” 95名,展现中心精神风貌,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最美笑脸”展现职工风采

“每月之星”弘扬榜样力量

支部活动丰富多彩

业务工作

硬核鏖战出良策,护卫一川秀水碧。一是紧盯重点河流,加强日调度、周分析、月会商,发出高风险预警约270次,提出针对性建议500余条,协同督导整治重点河流问题200余个,为赢得全年水质达标争取主动权。二是针对极高风险关键断面,多手段、全天候,历时6个月驻点排查、溯源分析、问诊献策,精准助力超标断面转危为安,确保国家考核目标顺利实现。三是新建市控及以上水站29个,实现74个国控断面自动监测100%覆盖,自动化比例居全国前列。完善水质预警预报系统,通过模型优化和系统升级改造,目前已达到全国一流水平。联合国家级研究中心建成全国首家采测一体化水质AI实验室并试点运行。四是首次开展川渝联合巡查监测,实现两地“监测结果互认,分析数据共享”双赢目标;首次靶向监测科学发力,达到污染源与河流控制单元一体化监控,污染源与支流水库“一源一码”管理;首次形成川渝联合分析报告,提出水质改善措施和管控对策,助力南溪河跨界水体联防联治。

开展南溪河水质提升专项攻坚
野外采集水质监测样品

头顶烈日甘冒风险实施水质采样监测分析

追因溯源谋管控,抢回一洗清朗蓝。一是新增机场、铁路货运、港口、道路交通、工业园区等类型空气自动站,建成大气超级站1个;部分站点在常规6因子基础上,新增挥发性有机物、非甲烷总烃等5类监测因子。二是每日开展5—7天分区县精细化空气质量预报,编制和报送各类报告470余期,全年开展大气污染执法监测600余家次;利用颗粒物雷达、VOCs走航等技术实时监测50余次,推送防控信息120余万条,指导区县精细应对。三是率先在全国新建2个城市高精度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点,完成典型生物量地面监测和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以及典型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初步建立碳同化反演方法。四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渝PM2.5化学组分和光化学污染立体监测网设计与建设》项目通过市级验收,成渝城市群复杂地形下碳监测点位布设与监测评估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申报成功,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气污染成因分析与决策支撑重点实验室工作按期完成,山地复杂地形下川渝大气联防联控重点区域PM2.5污染输送特征研究有序推进。

昼夜不息进行大气加密执法监测

VOCs走航监测锁定污染源头

三大要素齐发力,守城护农大地褐。一是市区联动分别完成国控、市控土壤监测点位评估495个、383个,获得数据3.2万余个,完成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18个,以及工矿污染源及历史遗留污染源对周边耕地影响调查。二是完成全市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明确地下水型饮用水质情况。以潼南区种猪蓄禽养殖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为契机,完善典型产业地下水状况评估经验。三是在38个区县52个村庄实施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跟踪监测1614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状况和27个整治完成黑臭水体情况。

整理国控土壤评估样品

采集建设用地土壤评估样品

深入田间地头采集监测样品

巡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状况

内外兼修提能力,培育技能展新绿。一是112人顺利通过2022年国家资质认定扩项评审和持证上岗考核,持证项目数达1284项次,在全国省级监测站中均位列第一;在国家级能力考核的3大类12项次中结果均为满意。二是公开招录、遴选硕士以上学历10人,通过“英才大会”招聘博士5人、博士后1人,实施青年人才培养,释放人才红利,形成发展梯队。三是按照“十年领先、二十年不落后”标准升级改造监测中心实验室,成立农业农村分中心,建成AI智能化实验室,顺利启动分子实验室、计量实验室建设,围绕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控、水质监测评估与智能预警监控、农村生态与土壤监测、物理监测技术等领域,积极筹备一批重点实验室建设。

交流授权签字人上岗考核经验

五个首次助突破,深耕科研沃土黑。一是首次同年成功申报2项重点研发项目,全年成功申报各级科研项目23项,引进科研资金460余万元。二是首次按照国家标准验证点申报要求,完成《国家标准验证点申报方案》编写报送,现已提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审核。三是大气智慧监测与精准预报创新创业团队和蒋昌潭同志分别荣获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称号,首次填补了重庆英才计划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人才空白。四是重庆市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与应用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次设置6个开放课题项目,投入科研经费36万,汇聚培育科研人才。五是首次发布《2021年度监测中心科研成果集》,汇集科研成果,激发创新激情。

学术委员会进行项目内部审核

获得荣誉

代表重庆市向生态环境部作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经验发言。

代表重庆市向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作水质预警预报工作先进经验交流。

《重庆市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评比中荣获“优秀”等次。

在2022年国家环境监测网实验室能力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

挂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人员葛淼主笔的水环境监测分析报告获黄润秋部长批示。

荣获市人力社保局、市水利局联合颁发的“重庆市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大气污染溯源与预警创新创业团队荣获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团队”称号。

蒋昌潭同志荣获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称号。

2个党支部荣获局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6位同志荣获局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位同志荣获局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近10名同志受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通报表扬或感谢。

展望:2022年历经坎坷,虽有成绩,仍有不足。2023年,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主业主责,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领域,突出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说清现状、精准溯源、预警预报,推进碳监测评估、水生态监测评价、智慧监测创新应用等试点工作,力争全国一流,形成重庆经验,呈现重庆亮点。

往期推荐

生态环境监测2022年度风采录之总站篇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3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