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5 12:11:03, 药圈涛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国内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医药创新大潮,“Me too、Me better、fast follow、License in”等各种创新方式层出不穷,百家争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随着2021年7月2日,CDE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把中国的医药创新推向了“对标全球高质量发展时代”。国家支持高质量创新的态度并没有变化,需要转变的是企业的创新思路。
百年变局交织世纪疫情,目前行业虽然遇到一些“寒气”,但不改前途之光明。纸上得来终觉浅,疫情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这一年,我们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调研了各个细分行业上百家公司;在沪苏杭、宁穗成渝等各大城市,我们精心组织了10多场线下大型医药创新交流;线上,我们邀请了近300位行业顶尖专家参与了药鼎记视频号直播;与会嘉宾积极而有价值的分享,为中国医药创新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岁末交替之际,我们归纳了小分子创新药3.0时代的十八大观点,以供参考。
1. 曾经的小甜甜变成了牛夫人
近两年受到疫情、药品降价、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医疗大健康领域一二级融资受到较大冲击,上市的大部分Biotech公司股价,跌幅50%以上。曾经的追捧有多热情,现在市场就有多嫌弃。
2. winter is coming
把寒气传给每个人,也包含医药人。
从上市角度来看,科创板否决了多家药企,上市委比较关注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先进性和科技创新能力。曾经的套利空间被大幅压缩,License in模式需要积极转变。从简单里程碑+销售提成可以转变为双方成立合资公司模式,做进一步升级。
在License-in方面,引进的产品能够和公司现有的产品互补,充分发挥公司现有的优势,包括现有产品的优势、临床资源的优势、营销团队的优势等。
3. biotech很少有赚钱的
biotech公司商业化能力欠缺,即使有产品上市也难赚钱。
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和荣昌生物均有重磅产品上市,但是公司仍然亏损。
4. 创新药不做海外市场是没前途的
灵魂砍价,倒逼企业出海。诺西那生钠注射液Spinraza在美国70万人民币/剂在中国医保谈判后3.3万人民币/剂。美国市场空间以及它的费用支出、人均的医疗支出都是数倍或者接近十倍以上国内的市场空间,出海的空间可以进一步打开创新药的天花板。
全球最贵药品基本都集中在欧美,美国200万美金以上的药品:
Hemgenix——350万美元;
Skysona——300万美元;
Zynteglo——280万美元;
Zolgensma——210万美元
可喜的是目前国产PD-1、双抗、ADC、car-t等都有陆续出海。也有不少药企通过孤儿药的方式打开海外市场:璎黎药业的PI3Kδ选择性抑制剂林普利塞片在美国斩获了3项孤儿药资格认定,恒瑞医药的PD-1卡瑞利珠单抗通过在美国2021年获得FDA孤儿药资格等。
5. 未来都是联合治疗
药物上市只是开始,还要探索多靶点多机制药物联用。靶向、免疫或化疗等的联合治疗是当今肿瘤治疗临床应用的趋势。联合治疗在于多面下注(bet hedging),让组合中尽可能包含对个体患者有效的药物。1期搞单药,从2期开始想办法挖掘联合治疗的潜力。
6. 大话西游之寻找新靶点
源头创新,找到驱动疾病进展的新的机制和药物靶点,研发创新药物,避免内卷。同时积极探索难成药靶点的新机会。
例如:KRAS发现40周年,从“不可成药”到“明星”靶点的逆袭。
Shp2靶向药研发逐渐取得突破,成为当下的潜力靶点之一。
7. Me too也是有前途的,但要找差异化
例如紫杉醇药物剂型目前有四种:蓖麻油紫杉醇、脂质体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紫杉醇。不同的剂型,差异非常大,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需求来开发。
PD-1新增多种适应症,打开了不同的使用场景。
8. 小分子干不了的,其他小伙伴来上
小分子干不了的,可以试试核酸、基因治疗等其他大分子来干。
9. 创新药的春秋战国时代
各类技术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PROTAC、ADC、细胞和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
10. 用创新的制剂递送技术把药物再开发一遍
从递送的角度考虑让药物更精准。可以关注透皮、微球、纳米技术等新递送技术。
11. VIC模式还能走多远
“VIC”,是“VC+IP+CRO”的简称。这种模式将创新药领域的各种要素进行分工合作,研究者不需要自己去建实验室、工厂,就可以完成新药从研发到生产到上市整个流程。目前对创新要求越来越高,资本市场的退出的门槛也提高了,未来这种模式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才能走的更远。
12. 系统创新时代来临
疾病是多机制的,不是由单一靶点决定的,“按下葫芦浮起瓢”,肿瘤需要考虑多通路的系统机制。最重要的考虑的是相互之间的系统作用,比如小分子、单抗、双抗、ADC、car-t等。
未来的创新需要从单一背景创新为主转变为以临床需求为主的“系统创新学、系统新药学”时代。从中心法则与系统生物学来理解创新。
图片来源:药鼎记直播
13. 每个新药创始人只是掌握真理的一部分
真理掌握在不同的人手里,搞医药创新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多交流碰撞。
14. 做新药不一定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以是第二个
FIC创新有成功,但更多的是失败,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Fast follow也不失为一种好策略。比如若发现国外某药企的新药临床2期数据不错,估计成功概率大,这个时候可以快速跟上去。
15. 做创新药从疾病分组开始
从患者分组开始,再来做创新。
16. 如果这个靶点在肿瘤上不行,能不能在眼科上看看?
灵活的看待靶点,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不仅仅是肿瘤领域,其他的领域也可以试试。
17. Biotech公司的新药商业化要么与巨头合作,要么to c模式
小biotech公司可以和大药企合作做商业化,例如艾力斯的伏美替尼除了自建营销团队还与复星医药合作商业化。
To C 模式,可以打造医产研共建平台、建患者社区等方式。
18. 未来做的可能不是药,做的是解决方案
精准医疗时代,可以结合IVD、伴随诊断、干细胞、疫苗、大小分子、中药、AI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实现防治结合,做出一套解决方案,治未病。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医药创新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同时,创新需要比较高的投入、专业团队的支持、国际多学科的联合,创新模式没有固定的,需要适应新时代政策不断变化。目前中国的医药创新已经进入到“对标全球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更加需要我们“政产学研医投”各个部门的支持配合,共同打造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作为医药服务平台,药融圈也会一直为创新站岗,为创新服务。
<END>
药融圈近期热门活动推荐,点击即可查看
03-09 ACS Publications
秦天团队Nat. Chem.:C(sp³)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模块化和立体定向安装03-09 X-MOL
【催化】常州大学吴大雨团队Angew:自旋转变效应促进高选择性光还原CO203-09
CRPS:利用酞菁钨螯合物制备高效ORR催化剂03-09 Cell Press
【无机】Angew:反式双一氧化氮配位锰(II)血红素类似物的分离与表征03-09
【有机】变废为宝:光反应条件下从大宗原料与单质硫到高附加值硫酯产物的合成03-09
【高分子】上海有机所在基于五元环内酯合成新型可持续性高分子材料方面取得进展03-09
上海交通大学朱新远教授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启事03-09
Nature | 陈玲玲团队揭示核仁的超微精细结构——非流动性蛋白URB1在核仁液-液相分离环境中的关键组织作用03-09 BioArt
专家点评Cell Res | 王皞鹏/吴海涛/许琛琦/宋献民探究嵌合抗原受体的理性设计,改善CAR-T细胞功能耗竭与持续能力03-09 BioArt
糖蛋白激素受体结构药理学研究-【华安生物冠名赞助】BioArt与一作面对面(结构篇第五期)03-09 BioArt
专家点评Cell Res丨李斌团队揭示蛋白质2-羟基异丁酰化调控RNA ac4C酰化修饰促进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及干预策略03-09 BioArt
Nature | 陈晓颖等揭示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在阿尔兹海默病中的关键致病机理03-09 BioArt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常年诚招海内外优秀科研人才03-09 上海交大医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蛋白质组学研究组2023年度招聘03-09
专家点评Cell Discov | 非人灵长类模型研究自闭症病理机制的新突破03-09 BioArt
西安交大《Acta Materialia》:独特的氧梯度设计高强韧钛合金!03-08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南交大徐轶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高熵合金析氢催化电催化剂!03-08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林业大学:破纪录!具有金属级热导率的木材,兼具优异强度、电磁屏蔽、阻燃性03-08
讣告:沉痛哀悼王小谟院士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