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院士感染新冠后无人照料?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回应!

2022-12-23 08:54:19


本文系募格课堂整合,参考来源:中国科学报、中国新闻网、微博、今日头条@司马南、清华大学官微、科学网博客等
“95岁中科院院士和夫人双双感染新冠,在家无人护理、没有医务人员与他们联络过、社区或中科院的都没有、第一时间没人及时给予帮助!” 12月18日,网络“大V”司马南通过微博发布消息表示。
图源:微博@司马南
消息一出引发热议,一度登上头条热榜:
12月19日晚,记者致电何祚庥院士夫妇所在的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理论物理所)及其秘书了解到,上述传言系子虚乌有
并且表示,理论物理所党委书记、所长蔡荣根连日来分别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慰问关注何老夫妇二人的身体状况,理论物理所党委、工会、综合处也分别通过送药及N95口罩等实际行动,表达对两位老人的关切。

图源:中国科学报
12月20日,司马南通过微博回应:何祚庥院士的情况已经大好,谢谢各位的关心。这件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

图源:微博@司马南
通过他发布的聊天截图可以看到,何祚庥院士回复到:
看到网上的动态。第一,我感谢这么多网友对我们的关心。谢谢你们了!不过,我还是说了司马南有点鲁莽了。没有和我们商量。我们现在的真实情况是,是全家中彩了,但我们两个老人的症状最轻,而且何祚庥是最轻的。为此,我还很得意了一番!而有了一点症状,总会有些不适。老人病中会说上几句丧气的话,这就需要判断。我所以也批评司马有点鲁莽。
我们的医疗是通畅的。前两天,何祚庥就顺当的在医院看了病,明天还要去北大医院看泌尿科。有绿色通道。当下疫情肆虐之际,任何人都不应该有过分的要求。应该大家一起,共克时艰。我感谢广大的医务工作者,是他们守卫保护我们的健康!我们所在的社区,一直是关心照看我们。工作单位的同事们,工作人员,关心着我们。眼下,我们没有更多的需要。总之,再一次感谢所有为我们服务的人,并感谢广大关心我们的网友们!







近期高校也出现不少因感染加重病情的案例,清华大学也特此发文表示,全力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疫情防控与疾病救治工作。

清华教授因感染重型感冒离世

记者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悉,著名设计师、清华大学教授吴冠英12月20日上午因感染重型感冒去世,享年67岁。
吴冠英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的设计者,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者之一。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12月15日,微博@科学未来人发文称:业内有名的长城战略研究所创始人、董事长王德禄去世了。66岁。据资料显示,王德禄还是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资深顾问研究员。
根据科技日报的陈泉涌先生转述,他感染奥密克戎发现阳性,13日下午发烧,“晚上吃了退烧药睡下,当陪护人员发现时已无生命特征。”王有高血压、心血管病,本身是高风险人群。
此外,一位网友表示:“感觉清华大学最近讣告有点多啊”
根据一名微博网友发出的清华大学内部网页系统的截图显示,从12月5日至9日的5天时间内,清华大学共发布了5条关于清华大学退休教师、干部和职工的“讣告”。
有网友注意到,12月11日,清华大学官微发布文章《把守护好老同志的生命健康作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文中主要提到:12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在线召开离退休教职工疫情防控专项工作会议,正式成立离退休教职工疫情防控专项工作协调小组、疫情防控救治综合组、老同志意见征询组,全力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疫情防控与疾病救治工作。
邱勇表示,随着防疫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如何加强对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保护,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清华将做到对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心中有数、对老同志的生活需求及时响应,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的疫情防控与疾病救治工作。我们有信心守护好老同志的生命健康,有决心打赢清华园疫情防控保卫战!







科研人分享“阳康”心得
这些案例更应该让我们对自身健康问题引起重视,如果感染新冠,不必恐慌,听听科研人是怎么“阳康”度过的:
12月18日,周耀旗教授在科学网发表一篇博文:“没想到疫情控制一放松,我就成为第一批先阳起来的人。人在“羊”途,人生又一次新的体验...”在这篇文章中,周教授以科学家的严谨,详尽描述了他和太太是如何应对新冠的过程。
一开始,夫妻二人症状都不严重,直到第四天开始得精神不对劲了,晚上继续发烧,连续三条吃了布洛芬,血氧指夹仪显示血氧降到92了,去发热门诊但他们也没有其他退烧药,表示如果烧过38.5,让他们就用物理方法降温。第六天,上午还是有点低烧,不过血氧回升到97。上午参加了在深圳湾实验室PI线上会议,后来只是咳嗽,胃疼,听力降弱。现在都基本恢复了。
康复后周耀旗教授分享的一点思考:
这次COVID浪潮,来得太快了,朋友圈里一片阳,开放两周,我们单位至少10%阳了,我们课题组也有3人确定,4人有症状,在阳的路上(28%了),所以说不定下个月初就可以阴性清零了。幸亏对于大多数年轻人几天挺挺就过去了,所以说尽可能准备充分一些,但该来就会来的,永远没有彻底准备好的时候
有一个大家想知道的问题是,三年后的新冠到底可怕不可怕?体验了之后,觉得既可怕也不可怕。不可怕,因为整个体验过程有点像大号的感冒,我以前感冒很少发烧,即使发烧也是很快好了,而且不记得上一次发烧是什么时候了,这一次连续五天发烧还真是前所未有的。疫苗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很难说,毕竟第三针是一年前打的,但是坚信没有打疫苗只会更糟糕,这是许多统计数据证明的。
但是这次新冠也有可怕的地方,关键是它还有一些不确定因子,特别是有基础疾病,年龄,或者其他不知道的因素,所以还是不能大意,成为千分之几的分子。我太太比我恢复得快,有年龄、性别、体质、第三针疫苗是4月份可能都有关系。12月14日,国家卫健委终于开放了第四针,能打的,应该尽打,而且也有了鼻子吸入的疫苗,方便!
感谢周教授的分享,以科学思维面对放开后的疫情高发状况,少一份焦虑,多一分安定。

各位读者

科研小助手官方QQ群:

一群:93646661(2000人已满);

二群:215216803(2000人未满)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amateur_1988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