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F=38)| 中国科学院耿美玉等团队合作揭示了一种新的STING激活工作模型

2022-12-14 13:00:55, 周




iNature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激活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022121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耿美玉、余学奎、段文虎及中国药科大学张惠斌共同通讯在Cell DiscoveryIF=38)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 shared mechanism of human STING activation by a potent agonist and an autoimmune disease-associated mut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强效STING激动剂,通过分析与其结合的STING结构变化,揭示了一种新的STING激活工作模型。该研究设计的一种新型STING激动剂,命名为HB3089,它在各种癌症类型的肿瘤模型中表现出强大而持久的抗肿瘤活性。Cryo-EM分析显示,HB3089结合的人STING具有类似于STING突变体V147L的结构变化,V147L是一种在婴儿期发病的STING相关血管病变(SAVI)患者中发现的组成性激活突变体。

这两种结构都突出了跨膜结构域(TMD)的构象变化,但没有先前显示的STING激活所需的配体结合结构域(LBD)180°旋转。进一步基于结构的功能分析证实了激动剂和SAVI相关突变共享的一种新的STING激活模式,即连接LBDTMD的连接器感知激活信号并控制LBDTMD的构像变化以激活STING总之,该研究的发现STING激活提供了一个新的工作模型,并为STING靶向治疗癌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原理设计开辟了新的途径。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也称为TMEM173, MITA, ERISMPYS)是一种内质网(ER)膜蛋白,作为来自受感染细菌或由环状GMP-AMP合成酶(cGAS)产生的环二核苷酸(CDNs)的感应器。CDNs结合后,STING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在高尔基体中,STING被聚合并激活下游TANK结合激酶1 (TBK1)TBK1的激活反过来激活转录因子IRF3,诱导1型干扰素(IFNs)的产生,导致自发的免疫反应。

STING的活性受到严格的调控,其功能障碍可导致自身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综合征,如多发性硬化症和红斑狼疮。事实上,在婴儿期发病的STING相关血管病变(SAVI)或狼疮样综合征患者中,已经发现了几种STING的功能获得突变体。对这些在没有CDNs刺激的情况下被组成性激活的突变体的结构解析,可能为理解STING激活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HB3089SAVI相关突变体V147L共享的STING激活机制概述示意图(图源自Cell Discovery 

最近,在理解STING激活机制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结构和生化研究均表明,CDN结合诱导STING配体结合域(LBD)的闭合构象变化。非核苷酸化合物如diABZI可以有效激活STING信号,而STINGLBD仍然具有开放构象。然而,LBD的构象变化是如何导致STING活化的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在本研究中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diABZISTING激动剂HB3089,它能引发大量的抗肿瘤免疫并表现出强大的抗肿瘤活性。该研究解析了与HB3089结合的全长人STING的冷冻电镜结构,这使得能够揭示激动剂诱导的STING激活过程中STING跨膜结构域(TMD)的构象变化。重要的是,这一发现在与SAVI相关的STING V147L突变体的结构分析中得到了证实。总之,该研究的发现STING激活提供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型,并证明HB3089是一种有前途的候选药物,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开发。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2-00481-4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iNature5),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3701829856 或邮箱:iNature2020@163.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3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