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海南华大研究院岳震: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有助于提升种业的集中度和研发能力

2022-12-13 09:38:13, 共享未来的 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由亿欧智库与华大智造联合发起的《2022农业分子育种行业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于10月27日隆重发布。海南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岳震是中国分子育种产业的重要科研院所参与者代表,白皮书研究团队对岳震院长进行了深度访谈。岳震院长在访谈中分享了中国种业发展情况及分子育种技术应用进展,为推进我国种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参考。






1. 从每年农业部的报告来看,中国三大主粮自给率较高,但在种子领域,整体是进口居多。据您了解,目前整体来看,中国种子的自给率有多少?有哪些品种目前国内发展还比较落后?

当前不同口径的自给率数字有很多版本,总的来说有两个指标参考的差异:一是按种植面积算,二是按需求量算。比如大豆,目前国内主要种植品种为国内大豆种子,但产量抵不上需求量,因此大豆种子还需要依赖进口(国内大豆种子的产量和性价比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中国种子如果需要进行集中突破的话,当务之急是玉米和大豆,同时要补齐在蔬菜上的短板。

2. 最近几年,国家相继发出很多种子相关政策。您认为目前中国种业是否已经进入新的发展变革期?今年会是分子育种产业化的元年吗?

中国体制的优越性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当前各项政策的推进一定会对种业带来较大的改观和变革。我认为,2022年会是分子育种元年,主要在于基因编辑技术的放开,当前有部分人混淆转基因和基因编辑的概念,妖魔化概念后舆论问题较为严重。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试行)》,主要针对没有引入外源基因的基因编辑植物,依据可能产生的风险申请安全评价。这预示着我国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将加速走向产业化快车道,打破之前我国基因编辑技术“研究领先、管理滞后、应用空白”局面,这会是分子育种进程中一个关键的里程碑。



3. 中国目前正处在2.0常规育种向3.0分子育种过渡的阶段,而很多欧美的国家已经走向4.0智能育种的时代,您觉得造成国内与国外在分子育种发展形成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种业企业格局分散,研发能力薄弱。国内种业公司非常多,但小而不强,研发经费较少,这种市场竞争使得种企之间只能打价格战,无法推动技术的进步。国内上市种企中隆平高科的研发投入最多,达上亿元,而其它种业公司研发投入仅在两三千万,且大部分用于常规的田间种植,没有额外的经费用于新技术的研发。

其次,是种业研发体系历史遗留问题。目前国内的种子研发以科研院所为主体,以文章发表为导向,大部分落脚点都不是用于后续产业化环节,做出的成果很多都被锁进柜子里。

以上两点原因使得中国种企在技术的更新换代上有所阻碍。


4. 您提到中国的种子公司研发能力比较薄弱,而且相对分散,大部分企业研发金额比较少,我们也看到中化把先正达收回来之后做了很多产业布局和整合。未来国内的种子企业会通过相互之间的兼并收购,把公司先做大,然后以更大的主体进行研发吗?

这会是一个发展趋势。国家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中指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对种业的发展格外关键。种业产生于各个省,处于分散种植的模式,各省都有自己的耕地,如果政府愿意,便可以进行地方保护。但这个做法是短视的,使得我们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竞争力的话语权。2016年中化收购先正达,包括现在隆平高科在巴西收购一些企业,均表明兼并是个大方向,未来,中国种业的格局会越来越集中。


5. 关于您提到的造成国内外差距的第二点原因,大部分科研院所成果应用到实际的产业化过程很少,未来如果要实现产学研用的闭环,您觉得关键点是什么?

关键点是以企业为主体,谁用谁去做研发,把研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应用和研发一体化会是一个比较高效的做法。



1. 分子育种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按照基因分型可分为凝胶电泳、基因芯片和基因测序,这三种技术的效率、成本和适用范围主要有哪些区别?

首先这三个技术最大的区别是检测的基因位点不太一样,从凝胶电泳到基因芯片到基因测序,它的基因分型位点依次增加。

  • 凝胶电泳:几个位点到几十个位点;
  • 基因芯片:几十K、几百K的芯片,上万位点;
  • 基因测序:上百万或千万的基因位点。


基因分型是将基因对应的差异位点和性状差异关联起来。比如我们人有2万多个基因,每个基因的SNP差异大概在千分之一,这个差异导致人类千差万别。因此关键点就是找到这些差异基因,这些基因有可能会影响产量或功能性状。

不同技术方法的差异在于,很多数量性状由多个位点决定,最简单的模型可以找到一些主效基因,又称之为主要位点,检测主要位点可以解释50%-60%的原因。但如果能够检测更多的位点,可以大幅提高准确性,同时这就需要使用更全面的技术。所以基因测序的方法,理论上可以检测更多的位点,对于性状的预测会更准确。考虑到投入产出性价比,如果检测量较大,可能选择按位点检测;在调查亲本情况的时候,更多使用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

2. 当前分子育种技术在农作物和畜禽中应用的情况是怎样的?

现在主流的分子育种技术有两大类:一是全基因组选择育种。通过全基因组选择,基于基因组信息,加上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技术,把环境型和表型的大数据整合在一起,通过大数据去预测未来子代的表现,进行子代测配组合,为杂交工作做指导,因为本质上以杂交为主,更受中国大众的认可。目前在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物种中都有广泛应用。二是基因编辑。目前政策在放开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处于观望之中。基因编辑技术在玉米品种中应用最多。

动物领域中,从国际上看,分子育种技术在奶牛、猪等动物育种中应用情况较好,因动物单产产值高,运用分子育种技术的性价比较高。欧美国家一直使用这种技术积累数据,当基因测序技术、分型技术发展后,又开始积累基因分型的数据。

3. 要推动中国分子育种产业的发展,您有哪些行业建议?

1) 政策:当前政府的系列政策是比较精准的,第一放开新的技术应用,比如基因编辑技术的探索和放开;第二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种业集中度,大企业发展后开始具备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第三在知识产权保护上逐渐发力。

2) 技术:BT、IT技术等技术服务企业,需要做一些技术储备,未来主要通过降低技术成本,适应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粮食价格控制)的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推动行业发展。

3) 科研:推动分子育种技术研发从当前以科研院所为主体,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特别是以种业企业为主体,才能让种业有一个大力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几种模式,以种业企业为研发主体,也可以将部分环节外包,一是科研院校,二是独立的第三方。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