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3 03:42:28, jting
“一人感染传全家”,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幽门螺杆菌,却不知道它的凶险。
当这几个字出现在自己体检报告上时,“感觉没什么症状”的侥幸心理通常会占上风,不少人选择了对这项指标置之不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新发布的第15版致癌物报告中,新增了8种化合物,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被列为明确人类致癌物。去年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也刊文指出,我国七成新发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为阳性。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现实生活中,幽门螺杆菌有多普遍?它究竟多大程度威胁人体健康,又该如何科学预防?我们结合权威研究和专家总结,帮你揭开它凶险的真实面目。
幽门螺杆菌
在我国有多普遍?
我们的胃一直在持续分泌胃酸,它可以杀死食物中的细菌,同时帮助消化食物。但胃腔有一种病菌——幽门螺杆菌可以反复感染。
它能够分解尿素产生氨来中和胃酸,为自己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成为长期寄生在人类胃部的致病菌。
幽门螺杆菌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长期存活于胃部强酸环境下的细菌,它的感染范围非常广。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根据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杆菌人数最多的国家,感染率高达59%,将近7亿人感染。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幽门螺杆菌与众多胃部疾病密切相关的现实。
今年5月正式发表于《中华消化杂志》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报告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90%以上十二指肠溃疡和70%~80%胃溃疡的病因,危害不容小觑。
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2021年底一篇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报告发现,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病的主要感染源之一,可提高6倍非贲门胃癌和3倍罹患贲门胃癌的风险性。
这是一项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研究中心合作的大型胃癌风险研究。
研究纳入了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招募了来自中国十个不同地理区域 512715名30-79岁的成年人,采用病例队列研究设计经过十年随访,研究结果显示:
在非贲门胃癌和贲门胃癌病例以及亚队列对象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 94.4%、92.2% 和 75.6%。
根据风险评估,幽门螺杆菌引起78.5%的非贲门胃癌和62.1%贲门胃癌病例。
结合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幽门螺杆菌导致我国每年约34万例胃癌新发病例。
随处可见的幽门螺杆菌无疑是威胁健康的杀手,但并不是毫无办法。
在上面提到的《第六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非根除治疗部分)》中指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得到永久治愈,也可以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提高公众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预防胃癌的知晓度,并基于人群展开幽门螺旋杆菌大规模筛查和根除,将是预防胃癌的关键策略。
如何判断自己有没有感染?
众所周知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当一个人携带幽门螺杆菌,受影响的可能是全家人,尤其是向儿童和青少年传播。
由于在患者的唾液、粪便、呕吐物中都能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意味着平时使用的餐具、马桶甚至食物和水都有可能成为传染源。
然而幽门螺杆菌又十分狡猾,即使感染也有约70%人没有明显不适。即使主动就医也是因为出现了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的相关症状。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体明显有以下这些症状就要格外留心,它有可能提示着我们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性:恶心,纳差(食量减小),反酸,烧心,嗳气(打嗝),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口腔异味等。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式大致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检测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镜检等。
而最常见的非侵入检测方法是C13和C14呼气试验,它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幽门螺杆菌检查“金标准”准确率可达95%以上,不仅没有交叉感染的风险,且方便快捷,只需要吹两次气就可以完成检测。
根治幽门螺杆菌
要注意这几点
《中国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幽门螺杆菌在几年内的感染多数仅能引起轻度的浅表性胃炎;但数十年的长期慢性感染易出现糜烂、疣状胃炎、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
所以,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但在它成为癌变助推器之前,依然拥有一定的防治时期。
简单来说,越早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健康就越有保障,当以下人群已经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就要将及时根治提上日程了:
有消化性溃疡疾病的患者,比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
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黏膜糜烂等癌前病变的患者。
家族中有胃癌患者,如父母或曾祖父、曾祖母等人中患有胃癌,那么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就需要进行治疗。
胃黏膜相关淋巴瘤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容易加重肿瘤病情,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个家庭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其他家庭成员均有被感染的可能性,如一人呈阳性,那么家庭成员最好共同进行检测、治疗。
对成年人而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成功以后,年复发率不超过1%,很难再次被感染,这样才可阻断幽门螺杆菌在家庭中的传播,有助于减少根除后的再感染。
而针对儿童和老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根据相关疾病状态和获益风险制订个体化管理策略。
如何预防
“一人感染,全家共享”?
和所有预防感染传播的方法一样,想要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我们可以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入手:
1、消灭传染源
即家庭成员应定期体检知晓自己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一旦感染要及时进行根除治疗。这不仅是为了减少患病风险,同时也能及时切断在家庭内部传播的源头。
2、切断传播途径
即关注造成粪口、口口传播的卫生习惯。及时清理粪便、呕吐物并充分清洗可能被污染的地面、桌面、餐具等,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好习惯。
杜绝用嘴喂孩子的不良习惯,也不要用嘴去触碰婴儿奶嘴及各种食物;如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采用家庭分餐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3、保护易感人群,即保护家中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的儿童和青少年。尽量让儿童使用独立餐具,帮助其建立长久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按照科学方法防治,才能让我们在疾病面前不恐慌,用健康的心态拥抱每一天的生活。
作者|jting
审核|孙浩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胃肠肿瘤中心 主任医师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点击↓↓↓↓↓关注“精准医学”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更多人
12-02
博士生实名举报博导性侵、同门辱骂殴打自己... 学校回应来了!12-02
追忆!江泽民曾谈到:高校现在授学位、聘教授太容易了,要加强管理12-02
中山大学重磅引才!提供安家补贴,人才津贴,新建公寓!12-02
【12月10-11日】全国清洁生产审核人员培训班12-02 中国环境科学会
危废暂存不能超过一年?不一定12-02
PS塑料(聚苯乙烯)注塑废气成分只是苯乙烯?那为啥很多环评表因此被扣分?12-02
新声导则、VOCs收集和RTO设计直播。监测lims免费!手机上查公示12-02 环保小智
小心复核扣分!门窗隔声损失与实体墙的平均后预测?普通工业厂房的吸声系数取值0.5?12-02
新《指南》环评表要求水平衡,冷却水损耗都拍脑袋弄个百分比?请看国标计算公式和详细参数12-02
金属表面处理类企业是否可以不计算和设置事故应急池?请看省厅最新回复12-02
有报告表未明确污染物类型被扣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类型指什么?有无依据?12-02
斯坦福大学调查自家校长学术不端?Nature、Science多文涉嫌篡改图片12-02
科研猫科研干货汇总!均可免费领取!12-02 科研猫
Hiplot Pro,凤凰涅槃,全新上线,更懂你的科研绘图平台12-02 科研猫
盘点课本上的涂鸦,全世界的学生都一样无聊!12-02
化学影院|把一公斤的钠投到水里会怎么样?12-02
有哪些东西看上去坏了,但其实还能吃?12-02
关于开展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12-02
生态环境部公布第十批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