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6 08:22:15, 张楠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硕士研究生保罗•洛德(Paul Lodder)都很烦,因为不管他怎么努力,也重复不了一篇已发表论文中的研究。他不禁产生了怀疑。
幸运的是,他的“质疑”获得了论文作者的“全力配合”——洛德甚至获得了论文的原始代码。最终,他发现竟是简单的打字错误导致了结果差异。
上述论文于2022年9月15日被全部论文作者同意撤回。论文第一作者表示,将把洛德列为新版本论文的合著者。
这一次,“撤稿”与“科研诚信”之间产生了正向连接。
无法重复的论文结果
自从本科就读于阿姆斯特丹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后,洛德一直热衷于研究迷幻药剂的治疗潜力。
后来,他成为该校人工智能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了准备一门计算神经科学课程,洛德试图重复《科学报告》上一篇论文的研究。
这篇论文题为《迷幻药引起的神经熵增加的机制模型》,由智利瓦尔帕莱索大学鲁宾•赫尔佐格(Rubén Herzog)课题组在2020年发表,旨在阐明在迷幻药(LSD)等物质的影响下,大脑中发生了什么。
然而,洛德花了近一年的时间,也没能成功重复研究。
于是他给赫尔佐格发邮件说明原委,希望能获得更详尽的参数,以便正确运行论文所描述的模型。赫尔佐格很快予以回复,并提供帮助。
“既然能够正确运行模型了,我想先从复现论文的分析结果开始,然后再考虑更深入的工作。”洛德回忆称,“使用论文描述的方法,我重复了计算熵所需的步骤,但依然得到了与该论文不同的结果。”
有些科研人员碰到类似事情,可能就会对重复实验者的工作吹毛求疵,或者把失败归咎于他们。但赫尔佐格没有这样做。在得知洛德的研究结果后,他不仅与这个年轻人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更进一步,还给他提供了原始代码——暂且称之为赫尔佐格代码。
洛德因此得以在赫尔佐格代码上运行了一组模拟数据,这次准确再现了论文结果。
然而,洛德很快发现了关键错误。
他用自己的代码——且称为洛德代码——运行了同组模拟数据,得到的结果与自己此前的一致。也就是说,仍然“与论文中的结果不一致,也不符合赫尔佐格代码刚刚生成的结果”。
在仔细查看赫尔佐格代码后,洛德发现,竟是简单的打字错误导致了结果差异。更正错误后,能够得到与洛德代码完全相同的结果。
所以很明显,输入错误导致了论文的结果出现问题。
两组结果的差异是什么呢?赫尔佐格回应表示,洛德“指出了从伽玛函数参数估计微分熵公式的错误:在错误的公式中,我们发现了熵的增加和减少,而在修正公式中的错误后,结果并不成立。我们只能发现熵的增加,这更类似于经验结果,因为没有经验证据支持迷幻剂的熵减少”。
后来,赫尔佐格主动申请了撤稿,开诚布公地解释并且感谢了洛德的发现。
他还邀请洛德作为合著者,加入到新版本的论文中:“这是为了向那些认真进行重复实验结果的学者致以科学的荣誉 。”
挑错者:原作者表现出极高的学术诚信
被邀请作为更新论文的合著者,洛德表示很荣幸。
而他更想强调的是:“恰恰是鲁宾在整个过程中提供的有益帮助,使我最终能够发现输入错误:他帮助我开始模拟,在交流我的发现时与我共同思考,最后甚至与我分享了代码,看我能否找到关于差异的解释。”
洛德称赞道:“自始至终,鲁宾对这种情况的处理,都表现出极高的学术诚信。”
然而,站在另一个层面,小伙子却又感到失望:包括学术期刊在内的学术界,似乎很少重视计算结果的可重复性。
他建议:“不同于其他领域,学术论文可以附有一个程序脚本。当然,它不需要包含从头到尾的所有内容,但一些文档化的代码会很有帮助 。”
这样一来,不仅会促成科研成果更高的可重复性,而且也将加速科学研究的发展,因为它简化了验证前人研究成果的过程 。
从另一个角度,赫尔佐格着重指出,针对计算代码的同行评议程序应当更加系统化,“尤其在主要基于计算和数学方法的研究中。即使同事们检查了我的代码,也没有人发现错误,因此需要一个‘从头开始’的再现过程来避免这种错误”。
为他们的合作“点赞”
赫尔佐格团队正在研究该论文中有待修正的公式,并计划尽快提交新版本论文。根据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平台显示,其已被引用14次。
“论文发表后,作者注意到,用于计算微分熵的脚本中有一处输入错误。因此,当使用该文提出的神经质量模型时,所报告的熵预估是无效的,并且不会产生预期的熵增加。作者认识到这一错误,并对其可能造成的混乱表示歉意。”相关的撤稿通知称,“所有作者都同意此撤稿。”
通知还透露了撤稿后续动态:作者目前正在进行的修正研究中,包括兴奋池和抑制池中5HT2A受体的激活,并测试它是否再现了熵的增加。
两位迷幻药研究者,让自己保持着“人间清醒”。因此,撤稿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关注者对“这个合作和诚信的极好例子”评价颇高。
“他们是来自全球两个地区的两位令人尊敬、很‘高级’的学者。”“正直就是英雄主义。”
有读者分享了类似经历的不同结果:“我也发现过论文中的数学错误,并指出了它们。可悲的是,只有一篇刚上线几天的文章的作者回复并更正了。其他人要么不理我,要么拒绝接受我的意见。”
也许正是因为“可悲”的案例占比更高,因此有评论提醒:“不要低估了这两位科学家的贡献。他们必须做很多工作来纠正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个被动的任务。”
颇为有趣的是,知名学术打假网站“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在相关报道的原始版本中,对保罗•洛德的介绍信息也出现偏误,被洛德本人在跟帖指出后,同样第一时间更新了修正版本及洛德的人物配图,并在新版本文末致歉。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2/10/11/a-display-of-extreme-academic-integrity-a-grad-student-who-found-a-key-error-praises-the-original-author/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2/10/06/a-grad-student-finds-a-typo-in-a-psychedelic-studys-script-that-leads-to-a-retraction/
—END—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iNature5),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科学网公众号,文章只为学术新闻信息的传播,不代表我公众号所持的观点。具体信息请参考原文章。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8217322697 或邮箱:921253546@qq.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12-28 药机君
血氧仪市场需求激增12-28 药机君
近一个月,8款药物获批上市12-28 药机君
看好中药板块这三个方向12-28 药机君
博世科实控人将生变,涨幅触及12%!12-28 hbzhan
2022大事记TOP 10,到底发生了什么!12-28 hbzhan
当地国资中标近30亿银川东部片区生态环境EOD项目12-28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四川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12-28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3年1月 这四项生态环境监测新标准即将实施12-28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激荡时代与个人抉择——林风眠2022年度研讨会”会议议程及听会方式12-28
12.28-29 人文讲座【 陈忠实:画出民族的魂—通往《白鹿原》之路【即使我们的生命有限【疫情防控新阶段如何做好心理健康防护】12-28
博士生补助差距有多大?从每月76元到年收入10万12-28
重点讲座 | 清华张国刚:《通典》与《通鉴》——唐宋历史文献的双擘12-28
复旦讲座 | 何俊教授:程朱理学12-28
雪都滑雪 | 1.1/ 1.2 新手训练营 领队教学12-28
重点讲座 | 刘安志教授:从閤下到阁下:语词变迁背后的知识考古12-28
跨年迎新 | 12.31-1.1 漫步星空古北水镇+爱斐堡酒庄(观水舞灯光秀、赏无人机表演,孔明灯祈福)12-28
线上直播课丨液相色谱仪12-28
Cell Stem Cell | 用于大规模研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参考细胞系12-28 亦
STM | RNA结合蛋白在心脏衰竭中的调节机制12-28 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