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院士科技前沿汇总

2022-11-25 21:20:59, 知领


点蓝色字关注“知领”



沿

1·韩雅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优化抗凝治疗新证据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标准治疗。目前,比伐芦定联合高剂量输注以及肝素单药治疗均为接受PCI术STEMI患者的首选抗凝方案。然而,两种方案疗效差异尚缺乏充足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

11月6日,韩雅玲团队原创成果“Bivalirudin plus a high-dose infusion versus heparin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randomised trial”在《THE LANET》上发表。该成果被遴选为美国心脏协会2022年会“最新突破性临床研究”,并在主会场作大会报告。

原文: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2)01999-7

11月2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经皮机械循环辅助在复杂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并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周胜华、江洪、韩雅玲(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该共识发表的共同通讯作者。


扫码参看全文



2·康振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赋予小麦对条锈病的广谱抗性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引起的条锈病是小麦生产最重要病害之一,由于小麦抗病资源不足及品种垂直抗性易“丧失”等问题,传统抗锈育种面临巨大挑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突变感病基因是改良植物抗病性的新途径,是国际植物病理界的研究热点。

11月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题为“Simultaneous editing of three homoeologs of TaCIPK14 confers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in wheat”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上。该研究鉴定到一个感条锈病激酶基因TaCIPK14,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创制了小麦广谱抗病新材料。该成果可以在不影响产量性状的前提下赋予小麦对条锈病的广谱抗性,为作物抗病改良提供了新思路。


扫码参看全文



3·戴琼海:集成化成像芯片实现像差矫正的三维摄影

如何实现无像差的完美光学成像,百年来一直是光学中最重要且悬而未决的难题之一。《科学》将“能否制造完美的光学透镜”列为21世纪一项科学前沿问题。

10月19日,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团队题为“An integrated imaging sensor for aberration-corrected 3D photography”的长篇综述发表《自然》(Nature)期刊上。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集成化的元成像芯片架构,为解决这一百年难题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区别于构建完美透镜,研究团队研制了一种超级传感器,记录成像过程而非图像,通过实现对非相干复杂光场的超精细感知与融合,即使经过不完美的光学透镜与复杂的成像环境,依然能够实现完美的三维光学成像。这一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通用像感器架构,而无需改变现有的光学成像系统,可能带来颠覆性的变化。


扫码查看全文





 分享到朋友圈  


只研究那些你感兴趣的事

点击下方,关注我们






推荐阅读



【福利】

科研院所、高校都在用!这款科研神器火了


【报告】

中国工程科技领域原创深度分析报告


【观察】

智读全球:专业解读分析全球工程科技领域最新发布政策和全球知名智库报告



如有收获,请点一下 ↓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