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撷英 | 山东省济南环境监测中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开创新污染物监测新领域

2022-11-04 18:50:15


正文共:970字

预计阅读时长:1分钟

当前,在我国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形势下,环境安全形势趋于稳定,但潜在的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隐患较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难点之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和抗生素等新污染物由于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紧盯监测分析研究前沿,立足环境管理发展需求,持续加强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与应用,大力开展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获得了一批研究成果,积累了相关研究经验,为新污染物治理与风险管控夯实了基础。
深化课题研究,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省济南监测中心不断强化新污染物监测分析能力,承担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POPs环境背景值调查和生物有效性研究》,建立了多介质四大类48种典型POPs分析方法,解析了山东省内河流、湖泊、大气颗粒物、动植物体中典型POPs赋存水平和分布特征,从区域尺度揭示了多环境介质中典型POPs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有效性,获得了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出版了《多环境介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及环境行为》专著一部,以翔实系统的分析实例为POPs领域的分析科研和环境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不断优化仪器配置,拓展新型污染物监测领域。省济南监测中心在持久性有机物监测实验室建设基础上,着力提高仪器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拓展监测新领域。目前已具备多氯联苯类、有机氯农药类、苯氧羧酸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新污染物的监测资质,具有多溴联苯醚类、十氯酮、德克隆等持久性污染物的监测能力。针对各类内分泌和抗生素类药物特点,拓展开发了一系列水中抗生素和内分泌干扰物的监测方法,初步建立了在线固相萃取法(Online-SPE)分析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等6大类40余种新污染物监测方法。参与制定的《水质 8种青霉素类化合物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团体标准已颁布实施,为分析水中青霉素类新污染物提供了方法依据。
下一步,省济南监测中心将按照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有关要求,培养一大批高端分析人才,积极组织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和调查监测,及时跟踪最新研究动态,提升新污染物监测科研能力,推进新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化,构建新污染物监测技术体系,逐步强化对新污染物治理的监测技术支撑。

供稿:山东济南环境监测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