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这十年 • 土壤篇

2022-10-24 11:00:09 北京兰友科技有限公司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迅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审议通过了关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等三份重要改革文件,基本搭建形成了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和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生态环境监测的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前所未有,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在此期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国家队”,始终奋斗在监测战线的最前沿,这些变化,我们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奉献者。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开设“监测这十年”栏目,从总站监测人的视角,展示十年间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取得的进展与成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监测这十年•土壤篇”


国家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这十年



近十年,是我国土壤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以下简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发展最快的时期;不仅建成了国家土壤网,开展例行监测,而且在监测技术体系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和服务环境管理等多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形成一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一、首个国家土壤网于2017年诞生,标志着我国土壤环境监测迈入系统性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监测数据零散、间歇的状态从此结束,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并由此带来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对环境管理的支撑。

2011年开始国家土壤环境例行监测试点,在网络建设和运行方式等方面形成了基础储备。充分运用我国历史监测数据,科学确定了国家层面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评价的基本尺度,建立了点位布设方法和技术规则,形成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尺度、统一技术要求的方法学依据,创建了集摸清土壤环境背景、说清质量现状和防范污染风险多目标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建设构架,同时满足多项环境管理需要。监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网络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布点技术可行性和适宜性及其服务环境管理的功能。



二、针对技术弱项和难点问题以及多元化发展的现状,采取填补空白、弥补完善、优选使用和宣贯技术等差异化应对措施,补充完善土壤监测技术体系,破解重点和难点问题,形成优选技术清单,宣贯技术方法,以任务促发展,带动全国土壤环境监测水平的全面提升。

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的主要贡献包括:第一,首次建立了《土壤环境监测网点位布设技术规定》,填补了技术空白。第二,细化和补充完善了样品采集技术,印发了《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定》。第三,首次提出“全量制备”“逐级研磨”“分区管理”“一样一清洁”等技术关键点,印发了《土壤样品制备流转与保存技术规定》。第四,筛选出技术稳定、适用性广、可实施性强的监测方法,提出了推荐使用监测方法清单。第五,加强方法解读和宣贯,出版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点分析》等系列图书和教学视频,促进全国土壤监测技术能力和水平提高。



三、从零做起,提出土壤样品制备与流转实验室建设技术方案和建设标准,建成国内首批清洁化、规范化和智能化的高水平土壤专业实验室,完成了国家土壤样品制备与流转中心和国家土壤样品库建设,为地方乃至其他行业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示范工程,促进土壤环境监测技术整体发展。

率先提出形成标准化建设规范、建设专业制样实验室、形成标志性示范基地的设想,提出了《国家土壤样品制备与流转中心建设标准》《国家土壤样品制备与流转中心项目建设标准建设方案》,建成六个国家土壤样品制备与流转中心,并实行标准化建制,成为全国土壤监测专业化实验室的典范。根据《土壤样品库建设及运行维护技术规定》,设计并建设完成国内生态环境系统最大的土壤样品库。


四、创建了一种适用于“1+N”多机构联合业务化运行的新型质量管理方法,建立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国际化质量管理理念和国家法律与实际需要的有机融合,彻底扭转了各监测机构差异化运行的局面,破解了性质各异、技术不一、管理内容和方式不一致等管理难题。

创新提出用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来同时管理多个联合运行机构、建设“1+N”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新思想,形成共同管理、协同作业、协作共赢的闭环管理模式,创建了由13个要素组成的质量管理要求,建立了方法学支撑,解决了时代难题。依据“建规则-控过程-设监管-有评价”,编写了内容完整、要求明确、规范统一的《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质量体系文件》,形成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中统一的执行依据和监管标准,并以此每年引领和指导着百余个机构完成了7轮次国家土壤监测任务,也在CMA分场所质量体系建设中得到应用和借鉴。



五、建立新型质控手段,有机融合多种经典质控方法,创新构建科学、适宜、合理、可行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实现了质控范围由单纯的分析检测向全程序、多环节、全要素、量化控制转变,引领土壤环境监测质控技术发展方向和全面应用,为实现过程可控、数据可靠、全国可比的质量目标提供了基础保障。

国家土壤网质量控制的突出特色包括:第一,在2016年大规模应用了“采样移动端”,创新了野外作业质控手段,这在环境监测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推行并落实“集中制样”机制,将质控关键点前移,使大量随机抽取实际样品开展实验室质控成为可能。第二,设立了多种样品、多种内容、多种层级和多种方法的多元化协同质控模式,成为将经典质控方式的效力发挥到极致的典范。第三,首次印发《土壤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规定》,提出总量质控和批次质控评价方法,形成我国新时期精密度和正确度评价标准。第四,首次设计出17项、近400个质量评价指标,建立了规范统一、合理适宜、完整可操作的质量评价体系。

时代在召唤,科学在发展,土壤环境监测事业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原文内容转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