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撷英 | 以高质量“党建+业务”精准发力助力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2022-10-12 16:35:32


正文共:1606字

预计阅读时长:2分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确保疫情防控工作和重点监测工作两不误,切实做好阿里地区臭氧异常原因分析专项调查,保障西藏自治区2022年度蓝天保卫战不受影响,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经与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水气处、监测处前期充分沟通交流,在2021年阿里地区臭氧异常情况调研分析和2022年7月份臭氧异常原因分析专项调查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党建+”框架合作协议,联合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于10月8日以线上形式召开了“阿里地区臭氧异常情况分析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伏晴艳主持,特邀请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陈良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高级工程师王帅、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高级工程师马鹏飞、深圳智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与会指导。

会上,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李跃武以“2022年西藏阿里地区臭氧污染初步分析”为题做了专题报告,通过西藏全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比对,结合挥发性有机物手工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及轨迹反演、卫星遥感反演等进行综合分析,对阿里地区臭氧异常原因进行了研判。深圳智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陈文林对支持本项目的4个微型空气自动站的现场布设、安装校准、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情况进行了汇报。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结合专项调查工作,从方案制定、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就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交流,并表示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技术指导和帮扶下,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发建立了空气中13项醛酮类物质的分析能力,整体监测能力得到再提升。

会议认为,在全国尚未建立臭氧剔除相关判定办法的情况下,西藏开展专项调查工作具有开拓性意义,为高原地区臭氧的科学评价提供了范本。通过专家论证,初步判定阿里地区臭氧异常原因主要受西南、西部区域臭氧跨境传输和平流层臭氧入侵影响,基本符合国家考核中对西藏臭氧异常天数进行审核和剔除的依据需求,为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西藏环境空气质量,助力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了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为下步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一是收集关于周边相关区域黑碳、气溶胶等污染物跨境传输事实依据资料,补充完善阿里地区及周边相关区域污染源排放清单,并结合卫星遥感资料,进一步论证阿里地区臭氧异常与跨境传输的相关性;二是明确阿里地区与周边相关区域在地理位置、地势地形上的关系,从空间角度更直观的体现污染物跨境传输途径;三是从卫星遥感监测角度补充高海拔地区对流层臭氧总量数据,并结合近地面监测数据,分析平流层臭氧入侵对阿里地区近地面臭氧的影响;四是进一步论证阿里地区臭氧异常除受跨境传输影响外,是否受平流层臭氧入侵或西藏本地源的叠加影响。

会议要求,要按照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继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阿里地区臭氧异常相关工作调研、资料收集和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充实并完善阿里地区臭氧现状综述报告和阿里地区臭氧异常原因分析报告,全面说清阿里地区臭氧来源,为国家在年度环境空气质量考核中对西藏臭氧异常天数进行审核和剔除提供依据支撑;二是在2023年阿里地区臭氧异常季节来临之前,基于本次现场采样和数据分析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完善专项调查工作方案,加强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前期准备工作,并结合气象、卫星遥感等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全面揭示臭氧异常情况的形成机制,为科学制定空气质量区域化差异标准与合理设定治理目标,制定剔除臭氧本底影响扣除办法和臭氧本底判定程序性规范文件提供科学基础,为全国其他区域臭氧本底判定提供工作样板。三是按照“党建+”框架合作协议要求,继续发挥好合作平台作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在帮助西藏做好臭氧异常专项调查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帮助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升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能力,助力全面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

供稿: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3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