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聊聊病毒性肝炎那些事儿

2021-07-28 12:01:23 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


世界肝炎日的由来

2010年5月21日,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关于“世界肝炎日”的“WHA63.R18号决议”,指定每年的7月28日(第一个发现乙肝表面抗原的美国医生Baruch Blumberg的生日)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肝炎日”,并要求世卫组织制定一项有时间目标限定的全面战略,加强疾病监测、提高预防手段,扩大筛查范围并向感染者提供治疗,及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的帮助。

Baruch Blumberg

2021年7月28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肝炎日”,世卫组织的宣传主题是:"Hepatitis can''t wait"(消除肝炎 时不我待)。我国卫健委确定的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那么,你对病毒性肝炎知道有多少呢?接下来,由小编带你一起梳理下关于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

发病原因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一般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病程复杂,迁延成慢性后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急性期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慢性感染者可症状轻微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

乙型和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全球约有3.24亿人感染病毒性肝炎,据《2020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可知,中国有超过113万发病病例。在中国,慢性病毒性肝炎每年导致约38万人死亡,主要是由于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在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背景下,病毒性肝炎每天依然夺走数千人的生命。

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乙肝和丙肝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例如,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如注射毒品等)、侵入性医疗或美容器具(如文身、穿耳孔等),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携带病毒的孕产妇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感染。

预防措施

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其中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除新生儿外,成年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及血液制品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经常接受输血及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职业易发生外伤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者或注射吸毒者等也应该接种乙肝疫苗。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和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和戊肝。甲肝和戊肝疫苗已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给予免费接种。目前尚无丙肝疫苗,但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丙肝是可以预防的。

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幅减少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以下行为也可有效预防丙肝: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文身、穿刺等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主动检查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如有不洁饮食史或病人密切接触史,并伴有疑似病毒性肝炎症状,如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肝区不适、尿色加深等,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检查。

此外,易感染的高危人群应该定期主动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了解自身感染状况,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目前医疗机构可开展的相关检测有:肝功检测、乙肝两对半、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肝纤维化检测等等。其中,核酸检测窗口期短,更为精准和灵敏,对病毒性肝炎的早诊断尤为重要

规范化治疗

甲肝和戊肝绝大多数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经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半年内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者有肝衰竭危险,应予以重视。

乙肝容易转为慢性,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完全清除乙肝病毒,但经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延缓和减轻肝脏损害,阻止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丙型肝炎前期症状不明显,隐匿性强,及时检测及治疗尤为重要。2013年,美国FDA批准索非布韦用于慢性丙肝的治疗,将丙肝患者的总体治愈率提高至97%-100%。

所有病毒性肝炎患者应避免酗酒、吸烟、不合理用药等加重肝脏损害的行为。

天隆分子诊断方案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到2030年消除肝炎危害的目标,简称“2030目标”,已成为全球肝病防治领域的“一号课题”。其中,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检测和治疗覆盖率低这一差距问题,天隆科技可为客户提供分子诊断整体解决方案,助力肝病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文字编辑:岳庆春

美术编辑:郅梦杰

责任编辑:李   驰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