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提琴手到化学家、中国科学界挚友:诺贝尔奖得主——理查德•恩斯特教授

2021-07-10 00:24:48, 海燕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诺贝尔奖NMR名人堂


2021年6月4日,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名誉教授理查德·恩斯特(Richard R. Ernst)去世,享年87周岁。为了纪念理查德·恩斯特等科学家对磁共振的贡献,纽迈分析特别推出“诺贝尔奖NMR名人堂“,缅怀纪念这些为磁共振科学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们。

  1. 据不完全统计磁共振领域或者磁共振相关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至少18个。直接相关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磁共振七君子,包括本篇文章的主角理查德·恩斯特教授。

  2. 相信您和我一样都认同这一点:磁共振技术并非一个人的发明,而是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是各位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前辈们不断前仆后继,努力完成的,一步一步在前人的工作上逐步完善的。

图:1991年,瑞典国王为Richard Ernst教授颁发诺贝尔奖

来源:EH官网


 

Richard R. Ernst

1933.8.14-2021.6.4

1991年荣获诺贝尔奖


理查德·恩斯特

瑞士科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


恩斯特教授首次提出了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方法,确立了二维核磁共振的理论基础,后又在发展和应用二维核磁共振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并因此被授予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


贡献之一: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技术(FT-NMR)


从 1962 年到 1968 年,他供职于知名NMR谱仪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Varian 公司,这里他的贡献有两个:

(1)用伪随机噪声激励方式改进代替稳态连续波激励,最终实现全谱去耦,最终实现整整的化学位移。

(2)尝试了一种脉冲激励实验,并于1964年的夏天成功实现了脉冲傅立叶变换NMR(FT-NMR)


贡献之二:实现了第一个二维核磁共振(2D-NMR)实验


受Jean Jeener教授在1971年Ampere暑期学校中所提设想的启发,1974年恩斯特用分段步进采样后进行两次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得到了世界上第一张二维核磁共振谱,使核磁共振从研究小分子结构到大分子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的构像等。事实证明这对后续的生命科学、生物化学、药物学的研究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贡献之三: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成像法,二维固体化学位移与偶极耦合相关谱的理论和实际分析,复合脉冲技术等


——华东师范大学  黄永仁教授

《恩斯特博士和核磁共振波谱学》

1991年  科学


1.从大提琴手到化学家


恩斯特于 1933 年出生在瑞士温特图尔,童年时期对音乐兴趣浓厚,13岁时机缘巧合之下在阁楼里发现了一个装满化学品的箱子,恩斯特立刻就被迷住了,开始尝试用它们进行各种想像的实验。结果,有的发生了爆炸,有的则产生了令人难以忍受的毒气,充满了整个房间,让他的父母心惊肉跳,但是小恩斯特却安然无恙。

经历过这些让人心跳的尝试,恩斯特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找来所有可能得到的化学书籍进行阅读。恩斯特说:“很快,我就意识到我将成为一个化学家,而不是一个音乐家,因为我想弄清我的化学实验和自然界中隐藏的秘密。”。

来源:EH官网

化学科研之路

20世纪50年代,恩斯特在ETH学习化学工程,并于1962年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1962 年到 1968 年,他供职于知名NMR谱仪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Varian 公司,在著名科学家Weston A. Anderson的提议下,恩斯特尝试了一种脉冲激励实验,并于1964年的夏天成功实现了脉冲傅立叶变换NMR(FT-NMR),随后又提出了噪声去耦和许多其它核磁共振方法。

1968年,他回到ETH任教,并成立了核磁共振波谱研究小组,以发展液相和固相方法为研究重点。

Ernst组在1974年实现了第一个二维核磁共振(2D-NMR)实验。2D-NMR与他此前提出的FT-NMR一起,成为现代NMR谱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技术。

2D-NMR与他此前提出的FT-NMR一起,成为现代NMR谱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技术。基于上述两项技术,波谱学家们提出了数以百计的NMR脉冲实验方法,并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恩斯特也因此获得了199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2.与中国的密切往来

恩斯特教授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多年来一直与中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往来。因所查阅资料有限,并未能完全汇总恩斯特教授与中国的密切交流资料,欢迎大家补充。

1982

到访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研习班

图:198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磁共振讲习班

左起第九位为恩斯特教授


合影当中,恩斯特教授左边第二位,正是华东师范大学黄永仁教授。黄永仁教授在恩斯特团队中工作过两年年,在恩斯特编著的《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原理》一书中,恩斯特先生提及黄先生所做的贡献,并在序言中特别致谢。

图:恩斯特主编《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序言(部分)


黄永仁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编著《核磁共振理论原理》一书,主要研究领域为核磁共振方法理论研究、方程研究及应用体系。

PS:纽迈师从华东师范大学

1952年邬学文先生在华东师大创立核磁共振专业,自此以后核磁共振事业在中国上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黄永仁教授等)


纽迈分析的核磁共振技术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的69年专业传承,创始人团队师从邬先生与黄先生组成的团队,成功地将低场核磁技术产业化。不仅如此,纽迈分析现任管理层、重要研发技术人员等近十位均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核磁相关专业。

1993

参加IUPAC世界化学大会 北京

图:恩斯特教授在北京参加世界化学大会,图为中国译者正在为其翻译。


1997

到访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1997年、2007年恩斯特教授两度到访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现名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他也曾向波谱学界大力推介中国磁共振领域的核心期刊《波谱学杂志》,并在给《波谱学杂志》读者的亲笔信中充分肯定该刊在中国波谱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2007年11月6日,恩斯特教授在第二次访问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所期间,受邀作了题为“傅立叶变换在核磁共振中的应用(From Monsieur Fourier to fMRI)的学术演讲,叶朝辉院士主持了演讲会。

2002

受聘成为青岛海洋大学名誉教授


2002年7月,恩斯特教授和其他3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一起成为青岛海洋大学名誉教授,四位都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为青岛海洋大学与国际一流学者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2011

到访广东科学中心


图:广东科学中心官网(下同)

2011年4月19日,恩斯特教授到访广东科学中心,做客第48期“小谷围科学讲坛”讲述“学术责任与我们的未来”。广东科学中心副主任江洪波会见了恩斯特教授。


3.深切缅怀恩斯特教授

1991年,恩斯特教授在他所做的诺贝尔奖主题演讲的最后曾经这样说道:

“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科学领域,能够像磁共振这样,为创造性的头脑,提供这么多发明与探索新的实验方法的自由与机会,并且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应用领域结出了如此丰硕的成果……”

—— 理查德·恩斯特


这些话 ,在30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正确—— 核磁共振的应用范围涵盖物理 、化学 、材料 、环境 、生命 、临床医学 、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 ,而且新的方法和新的应用还在不断产生 。纽迈虽从未与恩斯特教授谋面,但有幸的是纽迈与他都在从事挚爱的核磁共振事业,正在为核磁共振技术(尤其是低场核磁)的应用、研发、推广而不懈努力着。


恩斯特教授一路走好!我们会铭记您对这个世界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老一辈科学家终会离我们而去,但是他对磁共振、科学研究的贡献将永远让我们铭记于心。深切缅怀恩斯特先生,

行远自迩 踔厉奋发。纽迈分析用实际行动践行把核磁共振应用普及到千家万户……

关于纽迈

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开发及应用推广,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卓越的生产服务水平和完备成熟的运营体系,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纽迈分析独立自主开发的多款低场核磁共振仪器打破了国外进口设备的垄断,已成功的应用于能源岩土、食品农业、生命科学、材料与教学等领域,获得业界的一致认可,取得多项国家奖项和资质认证。


多年来,公司建立并保持着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的关系,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实现技术创新,优势互补,全方位提升产品品质。经过不断的技术积累与应用创新开拓,纽迈分析已迅速成长为一家注重人才、注重创新、注重发展的新三板上市高科技企业。作为低场磁共振科学仪器设备国内领军品牌,纽迈分析将继续秉承“专精敏恒”的企业文化,为推动国内低场磁共振行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低场磁共振应用解决方案专家”不懈努力。

参考资料:

1. 中国磁共振:纪念我们的良师益友 著名核磁共振波谱学家Richard R. Ernst教授

2.  懋式百科全书:磁共振与诺贝尔奖——奇闻轶事

3. 懋式百科全书:核磁共振是怎么“变成”磁共振的?

4. 瀚海数据说:【人文科大】邂逅恩斯特

5.诺奖得主理查德罗伯特恩斯特教授到访广东科学中心 来源:关东科学中心官网

6.杨光,陈群.核磁共振漫谈[J].物理教学.2015,37卷 1期

作者:海燕

修改:彭磊等

第十二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


11月18日——20日

山东·济南

本次会议不收取注册费

会议主题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以下领域的应用等方向

(1)材料高分子

(2)石油能源

(3)岩土地质

(4)生命科学

主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核磁共振仪器专家组

承办单位: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协办单位: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会议限制参会名额,请尽快点击报名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