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卡高端显微成像&电镜制样用户会(昆明)成功举办

2021-07-02 09:18:23, 徕卡显微系统 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Leica

6月11日,徕卡高端显微成像&电镜制样用户会在昆明晟世仟和酒店顺利举行,现场有超过100位用户参加。会议邀请了国内众多顶尖科研院所的老师与同学,与Leica团队一起为大家分享了最新显微成像和电镜制样技术,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


首先,由徕卡生命科学部门市场经理兼应用经理方策博士为大家致开场欢迎辞,方博士为大家回顾了徕卡在显微成像和电镜制样市场深耕多年的历史,介绍了近两年徕卡推出多种新产品,感谢大家多年来对于徕卡的支持。随后,会议进入学术交流环节,多位科学家为大家带来了他们各自领域的研究进展。


讲题一

阿兹海默氏症A-beta清除机制的超分研究

报告人:田肖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我国目前有六千多万人患有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该疾病对公共健康带来的危害日益加深。科学家们也在积极探索阿兹海默症的治疗方法。田老师在此次会议上分享了他在功能性纳米载体的血脑屏障靶向机制及在治疗阿兹海默症方面上的应用的研究成果。


AD产生的分子机制:大脑神经元细胞产生A-beta分子,该分子存在单体、寡聚体及多聚体等形式,单体变形后形成的会粘附多聚体在神经细胞上,从而阻断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正常情况下,大脑的血脑屏障可以通过胞转清除A-beta单体,而对寡聚体则以胞吞形式被内皮细胞吞噬。LRP1是血脑屏障内皮细胞表达的负责运输A-beta的受体蛋白。田老师团队设计了一个靶向LRP1、pH值敏感的脂质体体系,为了精准靶向血脑屏障,田老师对载体表面的ligand做了修饰。由于LRP1在血脑屏障是过表达,通过ligand-receptor之间的弱作用力,及保证修饰的ligand的密度,可使精准靶向血脑屏障并且触发胞转反应,使载体进入大脑内部。


通过数字模型验证该体系,发现在载体与受体相互作用时,会在膜表面形成内凹的管状结构。在血脑屏障3D细胞模型上验证该体系,通过resonant scan下3D STED成像,发现内皮细胞在摄取纳米颗粒时是有周期性的,周期为60秒,且形态是管状的。同时也发现Syndapin 2是维持这一管状结构的蛋白。胞转过程正是通过这管状结构将分子进行跨血脑屏障运输。


在AD模型鼠中,Syndapin 2功能失常,被内皮细胞内吞,从而不能对A-beta单体分子进行清除。田老师尝试用该功能性纳米载体激活LRP1受体,从而激活血脑屏障对A-beta蛋白的清除机制。通过STED成像验证,AD模型鼠中经过纳米颗粒处理,Syndapin 2重新与A-beta蛋白结合,显著减少A-beta在血管处的粘附。后续工作将集中在活体动物上的体系验证及动物行为学改变的研究。



讲题二

荧光寿命成像技术应用新进展

报告人:何其华 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物成像平台

何老师从荧光的主要特性参数(激发/发射光谱,量子产率,荧光淬灭和漂白)谈起,引出荧光寿命的概念,并介绍了和共聚焦结合的荧光寿命成像技术TCSPC(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法),及相应检测设备的核心部件等。她特别提到传统FLIM检测设备的死区时间长、成像设备复杂、成像速度慢,限制了FLIM的广泛应用,而徕卡全新FALCON(快速荧光寿命成像)可以做到每个脉冲记录一个光子,FLIM成像速度相比传统设备提高了10倍以上,使得实时FLIM检测成为可能。


随后何老师就FLIM的各类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利用FLIM进行活细胞和活体微环境改变的检测,例如钙离子浓度、PH值及钠离子的检测;利用FLIM-FRET进行蛋白和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和核酸相互作用,蛋白寡聚化和构象变化的研究;并着重探讨了利用NADPH/NADH/FAD的自发荧光进行双光子荧光寿命检测来研究活体和活细胞的代谢,并列举其在各类代谢相关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中的实际应用。比如利用NADH的荧光寿命成像来分析胶质瘤肿瘤细胞亚群TMC及STIC功能的不同;利用Phasor plot分析阿尔茨海默症不同小鼠模型中NADH荧光寿命的差异等。



讲题三

Armadillo-repeat kinesin1 interacts with Arabidopsis atlastin RHD3 to move ER with plus-end of microtubules

报告人:张觅 生物技术中心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真核细胞中最大的膜结构细胞器,广泛分布在从核膜到细胞膜之间的胞质中,联系了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膜这几大细胞结构,使之成为通过膜连接的整体。在活细胞中,内质网的网络是高度动态的,并不断进行重组,包括小管形成、延伸、融合和滑动以闭合环。这些动力学使得内质网执行多种功能,包括蛋白质合成、折叠和分类,以及内膜系统的产生、脂质合成和钙稳态。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微管(microtubules, MT)已被证明在内质网动力学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在植物中,尚没有科研成果证明微管与内质网相互作用及具体的作用机制。


张老师课题组通过 RHD3 突变表型增强子的遗传筛选鉴定出ARK1(Armadillo-Repeat Kinesin1)。并通过徕卡激光共聚焦成像结果发现,在拟南芥根毛顶端伸长的过程中,调控微管形态过程的ARK1的缺失会造成内质网组织缺陷,调控内质网形态过程的RHD3的缺失会造成微管的功能缺陷。而RHD3和ARK1的双突变体,根毛生长完全异常。因此,ARK1 与 RHD3共同双向作用,调控在微管上移动的内质网,以生成精密的内质网功能网络。



讲题四

植物细胞超微结构观察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分析

报告人:

张仲凯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院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张仲凯研究员就农作物以及果蔬的食品安全问题在会议上作了精彩报告,并且张老师对多年研究的植物病毒研究的透射电镜样片制备以及电镜观察的丰富经验进行了分享。


张老师凭借丰富的实验经验,收集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巧妙地应用透射电镜制样技术研究被病毒侵染的果蔬标本并进行显微观察,实现了不同类型的植物病虫害的辨别与分析,为提高果蔬产品质量并减少农作物农残提供了许多解决方法,为农业防治病虫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老师的精彩汇报引人入胜,引起了在场参会人员的广泛参与讨论。



讲题五

电子显微镜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报告人:宋精玲 昆明医科大学电镜室

二十世纪60-70年代,由于电子显微镜在检测中具有费时,程序复杂;取材太少;缺乏真正的特异性超微结构特点;非病变或非肿瘤成分被误认;无法区分组织的良恶性等缺陷被冷落。到2016后,由于电镜技术以及电镜仪器的发展,临床样本的多样性,电镜技术重回临床医生的视野中。


宋老师在大会中详细介绍了电镜技术在多种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用电镜检测肾脏组织中超微结构的形态改变,对肾脏疾病进行临床诊断;而肿瘤超微结构的电镜检测,为诊断部分肿瘤组织的起源提供重要证据;通过电镜检测部分代谢性疾病超微结构上特殊形态,提供明确的疾病诊断结果,比如溶酶体病,线粒体疾病等;通过对未知具体病原体超微结构特定形态学的电镜检查,进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如弓形虫感染等。因此,电镜在部分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讲题六

秀丽线虫高压冷冻制样的经验介绍

报告人:王鑫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电镜平台

王鑫老师首先提出高质量的电镜图片需要高标准的制样。高质量的电镜图片应该具有超微结构完整真实、衬度好、双层膜结构清晰等特点。接着王鑫老师详细讲解了高压冷冻制样的原理并给出大量图例,说明相对于常规的化学制样,高压冷冻制样更能满足产出高质量电镜图片的要求。王老师还无私分享了自己做秀丽线虫高压冷冻的冷冻替的经验及常用的冷冻替代步骤。


采用高压冷冻、冷的替代、常温超薄切片、常温透射电镜采集图像的技术路线,王老师也得到了丰硕的科研成果。王老师和同事们发现了SCAV-3蛋白功能缺失会破坏秀丽线虫溶酶体的完整,SLC-36.1蛋白可以调控溶酶体再生,蜕皮的线虫溶酶体会更倾向于与MVB(Multivesicularbody,多囊体)融合的现象,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多家国际刊物上。最后王老师还介绍了云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电镜平台,平台配备了高压冷冻仪(Leica EM ICE)、冷冻替代仪(Leica EM AFS)、超薄切片机(Leica EM UC7)、徕卡镀膜仪,此外为了教学方便,还配备了徕卡双观察系统,是配置齐全、高水平的电镜技术平台。



除了各位科学家带来的案例分享,徕卡的多位应用专家也为大家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新产品介绍。易海英为大家介绍了全新推出的STELLARISTauSTED,为共聚焦成像带来荧光寿命新维度,获取以往被忽略的信息,助力科研新发现。邢斯蕾介绍的主题是新推出的AIVIA多功能AI分析软件,使得科研图像获取后的分析更容易,结果更准确,功能更丰富。下午紧接着科学家们关于电镜成像部分的分析之后,李亚萍为大家带来徕卡的冷冻光电连用和冷冻断裂技术的介绍。最后,童昕介绍了新加入徕卡产品线的CELL DIVE超多标组织成像分析技术助力空间蛋白组学研究,该技术大大突破了以往标记过程中因为光谱叠加导致的荧光标记数量限制,能够做到超过60种标记,从而实现复杂的空间蛋白组学研究。

在精彩的报告之后,徕卡的应用团队也为大家带来了多台仪器的现场演示,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使得大家感受更加直观,到场观众们踊跃参与和交流,将交流会的气氛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Leica


和顶尖科学家合作开发产品是成功的关键,与用户保持紧密关系和倾听反馈能够确保我们不断创新,并帮助用户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一天的交流,大家收获满满,Leica团队和大家一样意犹未尽,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参与和支持。


未能来到现场的朋友不要着急哦,接下来的用户会Leica邀请您一同加入!



视频号搜索

徕卡显微系统

抖音搜索

徕卡显微系统

点击进入

新浪微博

点击进入

知乎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 客服电话: 400-6699-117 转 1000
  • 京ICP备07018254号
  •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10310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5018

Copyright ©2007-2024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